妙法堂《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Juan

<p class="ql-block">《道 德 经》</p><p class="ql-block">第24章</p><p class="ql-block">企者不立;跨者不行。</p><p class="ql-block">自见xia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p><p class="ql-block">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p><p class="ql-block">其在道也,曰:</p><p class="ql-block">余食 赘zhuì行,物或恶e之。</p><p class="ql-block">故有道者不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解释:</p><p class="ql-block">踮起脚跟,总想要高人一等,结果是站不稳脚跟啊。</p><p class="ql-block">总想抢在别人前面,就迈开大步使劲走,反而提前消耗了力气,走不长啊。</p><p class="ql-block">总喜欢自我表现的人,别人会讨厌他;总是自以为是的人,纵有一身本事,也很难得到重用;老是喜欢标榜自己功劳的人呢,结果什么功劳都得不到。</p><p class="ql-block">同样,过分保守,过分矜持的人,往往发挥不出自己的特长。</p><p class="ql-block">上面讲的这些,都是“我执”害死了自己。虽然这一切也在“道”中,但是站在“道”的高度看凡夫的【自私我执】,犹如赘瘤一样,使人厌恶。都应该要破除。</p><p class="ql-block">所以,道德兼备者是不会亲近那些【我执】刚强的人;成功与幸福也不愿意靠近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详细解析:</p><p class="ql-block">这一章经文展示的是凡夫众生自私自利的【我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是提高个人灵性的最大障碍;更是悟道、入道的绊脚石。可是,世间有大量的修行人都沉沦在【人我执】里面出不来,淹死在这物欲强盛的世间大染缸里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企者不立,跨者不行”。</p><p class="ql-block">企:是踮起脚后跟。</p><p class="ql-block">跨:是迈开大步子行走。</p><p class="ql-block">踮起脚跟,想要比别人高的人,一定很不稳当,立不住脚。使劲迈开大步走,想要抢在别人前面的人,容易摔跤,一定走不远。这就是“本事没有,手段很多”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不立、不行”:就是“立不住脚,长久不了,半途而废,自毁前程”。这是告诉我们:自己没有本事,又急于求成,总想高人一等。这种人不牢靠,干不了什么大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自见xia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p><p class="ql-block">自见xian:是自我表现。</p><p class="ql-block">自是:即自以为是。</p><p class="ql-block">自伐:就是居功自傲。</p><p class="ql-block">有些人在众人面前很想突出自己,表现自己,总是反复强调自己的优势。反而使得旁人不明白他的用意,甚至弄出许多误会。</p><p class="ql-block">有些人很自以为是,什么事情都要来插几句,特别喜欢用自己的知见去干涉他人的事,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p><p class="ql-block">有些人稍微做出点成绩就大吹大擂,炫耀不停。最后,反而弄巧成拙。 </p><p class="ql-block">还有些人相反,很谨慎,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怕对自己不利,瞻前顾后。即使有新思路、新方案也不敢讲出来。这种人因为过于小心,无法展示自己的特长。所以,这样的人也是不得重用的。</p><p class="ql-block">“自矜”就是过分自私,过分怕事,怕伤害自己。这种过分小心的人,即使有才华也是吃不开的。</p><p class="ql-block">矜:指矜持,谨慎。</p><p class="ql-block">以上都是因【我执】刚强而断送前途的事例。</p><p class="ql-block">老子总结说:</p><p class="ql-block">“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e之”。</p><p class="ql-block">余食:指吃过头了。</p><p class="ql-block">赘行:是身上的赘肉障碍行动。</p><p class="ql-block">恶e: 指割除、清理。</p><p class="ql-block">作为凡夫,有点“自私”是难免的,但不可过了头啊,要有个度。好比吃饭,如果总是吃过头,那么就会出现赘肉满身,宿便堆积;就会引发疾病,有害健康。</p><p class="ql-block">这里是说:坚固的【自私我执】,就像“满身的赘肉,满肚子的宿便”那样令人恶心,都必须清除干净。</p><p class="ql-block">“其在道也”的意思就是:</p><p class="ql-block">上面列举的自我表现、自以为是、居功自傲、自我保护意识过强等,这极度自私的行为,都在“道”上运行。而站在"道"的层面来衡量,这些都是背道而驰的,统统要割下来扔掉,割得越干净越好。</p><p class="ql-block">故而说——</p><p class="ql-block">“物或恶e之”。可见,过分的【小我执着】是很不和谐的。</p><p class="ql-block">一切不和谐的事物都是违背自然天道的。</p><p class="ql-block">特别要强调的是:</p><p class="ql-block">这个“物”在《道德经》里很多地方是指“不开窍的凡夫俗子”。</p><p class="ql-block">把灵性全无的凡夫比作“物”,已经是抬举了。因为“万物皆有灵”。凡夫如果灵性丧尽了,就连“物”都不如。</p><p class="ql-block">老子把凡夫比作“物”,说明此时此刻正在学习《道德经》的人,是有灵性的人。不然是不会接近大道智慧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来说说“恶e之”。</p><p class="ql-block">这个“恶之”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整部《道德经》的重点。</p><p class="ql-block">“恶e之”的“恶e”,不光是“讨厌”,还包含“灭尽、清除干净”。</p><p class="ql-block">那么,这讨厌的是什么?要灭尽的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就是这个“之”,就是那些自毁前程的“企者”和“跨者”。就是“自见xian、自是、自伐、自矜”的境界层面。这都是坚固的【小我心】,统统必须“恶之”,必须灭尽,灭得越干净越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面是老子借用我们生活中极其普遍的事例来警告【自私小我】很强的人:之所以“立不住脚,半途而废,自毁前程”,那是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人、事、物”都在“道”上运行,谁也逃脱不了“兵强则亡,木强则折”的法则。自私、好强、自保,都属于刚强的【我执】。而【我执】犹如一把钢刀,一定会杀了自己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故有道者不处”。</p><p class="ql-block">有道圣人是绝对不会处在“自见xian、自是、自伐、自矜”的境界层面。</p><p class="ql-block">不但圣者不愿意与自私小我很重的人相处,就连“成功、吉祥、胜利、美满、幸福”这些美好的事物,也不愿意靠近他们。因为,【我执】这把锋利的屠刀,不仅会杀了自己,也会伤害靠近他们的一切人、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道德经》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p><p class="ql-block">“自见xian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如同“企者、跨者”那样,要么不可靠,站不住脚;要么有始无终,干不了大事。</p><p class="ql-block">凡夫为什么总是【小我意识】强烈?就是因为凡夫太过于向外抓取,太过于贪婪了!</p><p class="ql-block">比如,有免费送的,不管什么东西都要;看见田地里种什么瓜啊,菜啊,都会顺手牵羊。</p><p class="ql-block">看看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老头老太们,坐公交车的时候都说自己的腿脚不方便,理直气壮要求上班族给他们让座。可是到庄稼地里偷菜,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p><p class="ql-block">凡夫因为贪,贪得没有人格,贪得下流无耻,把灵性都贪没了,还有哪个地方愿意收留这样的灵魂?很多恶灵,连做畜牲的资格都没有了。</p><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太苦了,都想解脱。但是,如果抱着贪求的心去求解脱,不但不能得到解脱,反而增添更多的烦恼。</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人都受过很多苦。但回过头去看看,正因为这些苦,不但让我们有机缘反省自己,修正自己,最重要的是,吃苦是在遵循宇宙的【平衡法则】,是在平衡我们以前过度的享乐。“损有余而补不足”嘛。</p><p class="ql-block">生死有那么可怕吗?</p><p class="ql-block">站在“不死”的角度看生死,就像八月的钱塘江,一浪接一浪,浪花起起伏伏,生生灭灭,而江水不增也不减,不生也不灭。</p><p class="ql-block">其实“吃苦”是为了觉醒。悟道、得道的人为什么没有感到苦?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站在高维看地球,站在“道”中看人生。</p><p class="ql-block">电影、电视都看过吧?看的时候,不管情节多么曲折离奇,剧情多么苦大仇深,你会不会跟影片里的人物一样,要死要活的啊?不会!因为你知道你是在看戏!</p><p class="ql-block">得道圣人自性圆满后,能够更自在地生活,活得那么洒脱,那么随意,那么简单。他们站在高维看待三维世界的拼杀争斗,利益得失,国仇家恨,就像看《动物世界》一样,没有半点波澜。</p><p class="ql-block">朋友,生活都是演戏,不要入戏太深。演戏的目的不是增加儿女情长,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灵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自见xian、自是、自伐、自矜”,有一拨人在这些方面表现得特别淋漓尽致,就是当今的念佛人。</p><p class="ql-block">念佛人大多很固执,那个【我执】比钢刀还要厉害。他们以为只要天天念佛号,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能往生极乐,临终时就会有阿弥陀佛来接引去西方极乐世界享清福。</p><p class="ql-block">各位,如果他们真能够做到念佛念到放下【我执】的境界,告诉你们,还真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但不是去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而是超出六道轮回,成为阿罗汉了。因为,他们只是破除了【人我】,进入了【法我】真身。是破除【行阴】不轮回,而“色受想行识”还有【识阴】未破。</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还有【识阴】未破啊?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了悟宇宙真理,没有【觉真】,更没有【承真、行真】。</p><p class="ql-block">想要超出六道轮回,第一步就是破除【人我执】,这是必须的,没有商量余地!若不肯从破除【人我执】这个粗重烦恼处下手,光凭自己的妄想心、贪求心,迷信一句佛号想往生极乐世界,那是白日做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万不要以为是死了往生的。不是。是活着的时候破除【人我】超出六道轮回的,是我们的【心】往生了,是【心】进入了【法我】,进入了【大我】境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的【心】如何破除【人我】呢?</p><p class="ql-block">【人我】就是【我执】;破除刚强的【我执】就是破除“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好强好胜”的【自私小我心】。</p><p class="ql-block">修道是动真格的,是在贪嗔痴中增加定力;是在苦难中反省自己。真正的修行必须是悟后起修,先明理。我们学习《楞严经》、《道德经》就是为了明理,就是为了开悟。一旦明理,就悟入大道了,返璞归真。此时,你的一切“有为”都不会停留在【小我】上,你做的一切都在【大我】中。论心不论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章是通过世间凡夫最常见的小我妄想、小我贪求来展开说明这些“自见xian、自是、自伐、自矜”都“在道也”;是如同“余食赘行”。</p><p class="ql-block">不管像“企者”那样总想高一头的,或者像“跨者”那样急于求成的,都是逆道而驰,自取灭亡。都必须统统“恶之”除尽。</p><p class="ql-block">各位,《道德经》是借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来说“道”的,是告诉大家:人人都在“道”中,事事都按“道法”在运行。</p><p class="ql-block">同时也告诉我们:人人都能得“道”,人人都能进入【无为而无不为】的境地。</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真把《道德经》领悟了,会发现:原来修行并没有那么神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