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4 2 青少年个人心理成长方向心理课——动力体验不足后的改变

吴菊芬 心灵港湾心理工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学概念,定义为个体在反复遭遇无法控制或避免的不良情景后,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认知态度,认为自己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不良的情况或结果。</span></p><p class="ql-block">此时,即使环境发生变化,情况可被改变,受试者也往往会持续保持无助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习得性无助在理论上认为,个体的行为并不总是由其所处环境的目前状态决定,而是过去经验的影响结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习得性无助的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习得性无助不仅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如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也对个体的社会功能产生影响,如降低学习能力、工作效率,破坏人际关系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习得性无助的干预:</span></p><p class="ql-block">针对习得性无助的问题,可以从改变环境、改变认知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进行干预。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重新评估和理解个人经历,提高应对困难的自我效能感,缓解和防止习得性无助的发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