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

雨文果子

<p class="ql-block">  中国茶文化精神是一个“多媒体”,渗透着佛家的禅机,道家的清寂,儒家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  佛茶虽然最初是为了养生、清思,但禅宗使佛学精华与茶文化互相结合,佛理与茶理真正贯通,禅的哲学精神与茶的深蕴内涵融为一体。“茶禅一味”,明心见性,创造了饮茶意境。</p> <p class="ql-block">  最早以茶自娱的道家,虽然是先从药理出发认识茶的作用,但当饮茶后的神清气爽与道家修炼的主张内省沟涌,道家从饮茶中得到自身与天地宇宙合为一气的真切感受,饮茶主要是为了“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朱权《茶谱》),所以强调创造饮茶的美学意境,进而发掘了茗茶艺术中的深刻哲理。</p> <p class="ql-block">  当然,儒家观念是中国茶文化的思想主体,诸如饮茶与中庸、和谐的伦常道德相关连,民间茶俗与气氛欢快浓重的儒家乐感文化相沟通,养廉、雅志、励节与积极入世的操守,秩序、仁爱、敬意与友谊的规范,无一不在其中,甚至饮茶可以蕴含兴邦治国之道。真是其理至深,其义至远。</p> <p class="ql-block">  不过,中国茶文化中的“三教合一”并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因为三者在空灵的顿悟中所追求的豁达、明朗、理智与茶事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再从社会实践方面来看,饮茶时讲究品味与情调,环境与氛围的幽雅,水质的清纯,杯具的清洁与名贵,对象与知己的神会与亲切,在对汤色的鉴别与饮赏过程中,达到愉悦和快乐的目的。饮茶多是淡泊的情感内化,虽然茶出现在形式不同的社交场合,成为人与人交往的媒介,充溢人际情感交流的快感与满足,但体现的是“蓄浓烈于平淡之中”的品格——水样清淡的茶,溶进深深的情。品韵是品茶的至高境界,也是品茶艺术的精华所在。品茶的评鉴,需要味觉与嗅觉的细致入微,更需要精细的感觉与丰富的想象,在宁静和淡泊中寻求出绵绵的悠长,达到悟与获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从“茶之味”,到“人生之味”,进而到“宇宙体味之味”,这就是饮茶时所展现的“三重境界”。从理念到实践清楚地表明,中国人的品格与人生态度中,植根乡土的立命原则,自然人化的泛生意识,抱朴守拙的生活态度,都与茶文化有“割不断,理还乱”的血脉联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茶是一种生活的美化,理想的追求,宗教的超越。而在当代社会中,茶文化则是一种心理的回应,现实的聚焦,历史的扬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