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探秘戴笠故居:</p><p class="ql-block"> 踏入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戴笠故居,这座看似普通的江南民居,实则是民国谍影风云的汇聚之地,每一处角落都藏着那个动荡时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戴笠,原名戴春风,字雨农,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他凭借蒋介石的信任,长期掌控军统局,麾下10万核心成员与20万外围武装,使军统势力遍布全国。戴笠善于交际,在上海滩与各方势力结交,还推荐重要人物进入黄埔军校,构建起庞大人脉。在军统内部,他威望极高,军统成员对他绝对服从,军令如山。</p><p class="ql-block"> 军统战斗在日占敌人心脏地区,深入虎穴暗杀获取情报,堪称铁血,不成功便成仁,舍身忘死义无反顾,其存在令日伪无不胆颤心惊。</p><p class="ql-block"> 戴笠是个充满神秘传奇的人,其有着独特的行事风格和癖好。</p><p class="ql-block">1、不拍照。每当他发现有给他拍照时,总会第一时间派人去销毁照片。</p><p class="ql-block">2、不抽烟,但随身总是带着好几种烟。见到什么层次人就给对方递上什么档次烟。</p><p class="ql-block">3、不喝茶,不拒绝别人给他送茶。总是会把收到的茶又当礼物送他人。</p><p class="ql-block">4、不穿西装,除必须穿军装外,他永远穿都是中山装。</p><p class="ql-block">5、好色,不放过身边任何一个美女。在军统内部就有许多情妇,其中还包括毛人凤老婆。</p><p class="ql-block">6、喜欢豪车。只要是知名世界豪车他一定会有,每款豪车他必买两辆一模一样的。</p><p class="ql-block">7、喜欢豪宅、别墅,戴笠知名的别墅就有十几栋,都命名为“戴公馆”。他的房产数不清,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p><p class="ql-block">8、爱洗澡,不喜欢泡澡,每天最少洗三次澡。</p><p class="ql-block">9、喜欢枪,世界名枪都有。玩枪神枪手级别。</p><p class="ql-block">10、贪财吝啬。戴笠死后老蒋处理他的遗产时,发现单一个地方戴笠储存的金条就有上百箱子,气的老蒋指着戴笠照片破口大骂。</p><p class="ql-block"> 戴笠故居由他亲自审定设计图纸,弟弟戴春榜督造。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木结构建筑,前二层后三层,下层还藏着暗室。从外面看,粉墙黛瓦,朴实无华,与周边民居无异,内部却机关重重。一进故居,戴笠亲题的“树德堂”金匾首先映入眼帘,笔力刚劲。正厅高悬着他唯一的标准像,章士钊所题挽联:</p><p class="ql-block">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p><p class="ql-block"> 恰如其分地总结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故居内楼梯设计暗藏玄机,一明一暗,明梯寻常可见,暗梯却藏在夹壁之中,呈螺旋状,仅容一人通行,上下两端小门与板壁融为一体,危急时刻成为逃生通道。二楼房间布局如同迷宫,7间房,每间至少两扇门、三扇窗,书房和会客厅甚至多达6扇门,方便随时脱身。戴笠母亲房中的化妆镜利用特殊反光原理,可暗中观察全屋,尽显设计精巧。</p><p class="ql-block"> 在军统中,有令人瞩目的“十大军统之花”。陈华聪慧果敢,与戴笠关系密切,多次在关键时刻协助他化解危机;</p><p class="ql-block"> 余淑衡凭借出色的语言天赋,周旋于外交场合,为军统获取关键情报;</p><p class="ql-block"> 向影心凭借美貌与狠辣手段,打入敌人内部;</p><p class="ql-block"> 郑苹如为执行暗杀任务,不惜牺牲自己,其英勇事迹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这些女子在男性主导的军统中,以独特方式为戴笠效力,在谍报战场上书写着别样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戴笠一生除了谍报事业,感情生活也备受关注,尤其是他与“电影皇后”胡蝶的纠葛。抗战时胡蝶避居香港,返程途中财物丢失,戴笠借此机会结识并将她带至重庆,“幽禁”三年。戴笠为胡蝶建造豪宅,百般讨好,胡蝶却只能无奈周旋,直到戴笠飞机失事,她才得以解脱。</p><p class="ql-block"> 军统特工更是在情报战线上大放异彩,成功破译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情报。当这份情报被递交给美国时,起初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然而,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军遭受重创,这才对军统的情报能力刮目相看。军统还执行了一系列暗杀日伪高官的行动,沉重打击了敌人的气焰,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飞机由北平前往上海,因天气原因改飞南京,却在江宁县板桥镇戴山撞山失事,年仅49岁。蒋介石亲题挽联,以高规格为他公葬并追认中将。</p><p class="ql-block"> 走出戴笠故居,内心五味杂陈。戴笠在情报领域能力卓越,为抗战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其领导的军统迫害众多异议人士,又饱受争议。他与胡蝶的爱情故事,以及“十大军统之花”的谍报人生,都为那段历史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p><p class="ql-block"> 这座故居不仅是他生活的见证,更是民国谍影风云的生动写照,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等待后人不断解读与思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军统、江山帮、戴笠与毛人凤</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衢(qú)州市江山县(今江山市),处在浙江、江西与福建安徽四省交界处,属于山地丘陵地区,东临中山西靠仙霞岭,在交通还不发达的民国初年时期,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江山算是内陆闭塞地区。</p><p class="ql-block"> 而数十年间从这里面走出的以戴笠为首的一干人等在中国近代情报工作史与特务工作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他们监视着政府、军队甚至社会各界他们所认为的可疑对象,他们潜伏在社会上下各个角落,他们几乎没有杀不死的人,他们负责保卫最高领袖蒋介石的人身安全,他们帮助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排除国民党内外的各类异己,他们令人闻风丧胆但又被说得神乎其神,他们行踪诡秘但又无孔不入,他们平时也许是教师、商人、公务员或流氓混混但他们随时都在暗自从事秘密工作,他们就是军统特务,这些军统特务里就以江山帮为骨干核心。</p><p class="ql-block"> 戴笠1897年生于江山县保安乡,四岁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1913年,当时还名叫戴春风的他只身一人来到了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上海打拼。手上一有闲钱要么去赌场要么去电影院,他有着天生的超群赌技,因为这一点他认识了大他八岁的青帮头子杜月笙,当时的杜月笙已是青帮头子黄金荣的门徒,此后二人结拜兄弟,戴笠称杜月笙为“三哥”。</p><p class="ql-block"> 戴笠闲暇之余便走进电影院,他是电影皇后胡蝶的忠实粉丝,在电影院黑暗的角落里,戴笠编织着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代初,戴笠在杜月笙的介绍下认识了在上海开办政券交易所为南方革命筹集经费的蒋介石、戴季陶与陈果夫等人,只是当初的戴笠还没有看出这位“蒋先生”日后能迅速飞黄腾达并成为左右自己一生的人。</p><p class="ql-block"> 年近三十的戴笠被母亲蓝月喜叫回了江山老家,要他安心在家不要再在外面不务正业的打流游荡,而且当时戴笠和夫人毛秀丛的儿子戴藏宜已经十岁。</p><p class="ql-block"> 但戴笠依旧不甘心,不相信自己的命运就这样沉沦。他穷到几乎只有一身衣服,在河里洗澡时只好将衣服洗净晾在岸边的大石头上,此时一群嬉戏的儿童经过,他们拿河里的戴笠开着玩笑,一名年轻人连忙过来呵责这群儿童,这位就是这群儿童的老师,老师向戴笠道歉,此后两人相聊甚欢,戴笠与这位国小教员成为了一生的挚友,而这位国小教员就是今后国民党内号称“天子第一门生”与“西北王”的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胡宗南。</p><p class="ql-block"> 之后,戴笠在江山城内的悦来客栈又遇见了自己的小学同学同为江山人的毛人凤,毛人凤告诉戴笠现在黄埔军校的校长是蒋介石,建议戴笠前去报考。此次孤注一掷的戴笠找到杜月笙,让他请黄金荣给自己写了一封推荐信,拿到推荐信后戴笠去了广州找到了戴季陶,戴季陶领他去见蒋介石然后呈上黄金荣(早年间蒋介石在青帮拜过的“老头子”)的亲笔信,就这样在1926年7月戴笠考上了黄埔六期,并将自己由戴春风改名为戴笠。</p><p class="ql-block"> 据说,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戴笠给蒋介石提供了一份黄埔军校中国共产党员的名单,蒋介石在广州虎门将这几十名共产党员枪毙。自此,蒋介石对戴笠是信任有加,戴笠凭借着这一份信任也开始了他在国民党里的平步青云。</p><p class="ql-block"> 1932年1月,蒋介石召集黄埔骨干分子组成中华民族复兴社并在其中设立特务处,由胡宗南推荐戴笠任处长(因成员统一身穿蓝衣,所以称为“蓝衣社”)。</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蒋介石将浙江警官学校由陈果夫手中交给戴笠,戴笠立即调整人事,把自己的亲信放进警校,将警校变为了军统内的“黄埔军校”,此时大批戴笠老家的江山人前来投奔,例如毛人凤、毛万里和毛森(军统“三毛”)等。</p><p class="ql-block"> 其中毛人凤是江山吴村人,军统的机要秘书后任国防部保密局长,军衔上将; </p><p class="ql-block"> 毛万里是毛人凤的胞弟,军统上海区长、东南办事处主任和国防部保密局浙江站长,军衔少将;</p><p class="ql-block"> 毛森是江山界排人,军统杭州站长、东南特区长以及上海市警察局长,军衔少将;</p><p class="ql-block"> 王莆臣是江山城关人,军统机要秘书,任西北区特派员和平津区督查主任,军衔少将;</p><p class="ql-block"> 姜毅英(女)江山新塘边人,军统局第四处电台台长与情报处长,军衔少将。 </p><p class="ql-block"> 之后,毛万里在江山成立了军统东南女子特种训练所,精挑细选了三十个本地女孩来学习和从事特务工作,同时又从浙江警官学校毕业的学员中挑选了一批送往军统局本部无线电通讯培训班,有的被派出国继续深造。</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的妻子叶霞翟就是出自这里,经戴笠介绍二人成婚。</p><p class="ql-block"> 1938年8月1日,戴笠被蒋介石正式任命为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实际上军统由戴笠全权掌控。</p><p class="ql-block"> 1939年,戴笠又被任命为国民党中央训练团警卫组组长。此时的军统已发展壮大,势力渗透到国民党内外的各个角落,从事着各类秘密活动,就连美国都有军统的工作站,戴笠成为了蒋介石最锋利的佩剑。</p><p class="ql-block"> 日益强大的军统特务组织在通讯电报与情报破译方面一开始是短板,由于没有自己的情办机构,只能依附于中统,而在国民党内中统与军统不和早已是公开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戴笠意识到建立属于自己的通讯情报网络已刻不容缓,于是军统通过中华民国驻美大使胡适先生与军统美国站长肖勃的努力找来了美国破译电码专家被称为“美国密码之父”的雅德利,雅德利曾出版过轰动世界的解密破译工作的《美国黑室》一书,请他来重庆与军统中“戴笠的灵魂”电讯处长魏大铭强强联合,参与从事军统的通讯与破译工作,组成“中国黑室”,很快军统在这方面工作突飞猛进。</p><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军统迎来了情报破译工作的辉煌巅峰,他们成功的破译了日本准备偷袭美军在太平洋夏威夷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并将此情报告知美国,但由于骄傲自大的美国海军以为这是中国的挑拨离间而且根本不相信中国有这样的技术,所以没有太当回事,但事后变得清醒的美国人才知道戴笠的厉害,尤其是美国海军对军统和戴笠是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1942年,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成立,戴笠任主任,美国海军准将负责情报与特务工作的梅勒斯任副主任。成立后,光是中美合作所所管辖的部队就歼灭、击伤和俘虏日军三万多,同时还派出特工远赴缅甸参加中国远征军的对日作战。</p><p class="ql-block"> 不但是跨国情报与对日作战,军统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刺杀了诸多沦陷区汉奸、汪伪政府的官员、破坏日汪的情报网以及开展了一系列的对日破坏工作,当然,军统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共产党人和社会民主人士的追踪与残杀。</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中美合作所解散,实际上改组演变成了臭名昭著遭人唾弃并专门关押残害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的渣滓洞和白公馆。</p><p class="ql-block"> 美国人称戴笠为中国的希姆莱和盖世太保,美国战略情报局调查认定戴笠有近十八万便衣特务、七万多武装游击队、两万别动军、一万五千人的忠义救国军和在中国沿海为数四万有组织的海盗,加起来共计有三十二万实际或潜在人员,均属戴笠指挥,平均每天有四万人在二十四小时的为戴笠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戴笠的情报人员在活动,戴笠也是中国惟一一个能在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随时见到蒋介石的人。之后,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谈判与合作。</p><p class="ql-block"> 其实,戴笠自己也深知他干的事情不仅在党外,在党内也遭到人们的鄙视,而且以他多年特工生涯的敏锐嗅觉察觉到蒋介石就要整改或者取缔军统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和美国海军取得联系,在为蒋介石打内战争取援助的同时想为自己谋求一个中华民国海军司令的职务,但是在他与美国人密谋这些事情期间他从青岛飞回南京时飞机离奇坠毁,戴笠命丧黄泉,1946年3月17日,这个特务头子走完了自己既高光又罪恶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之后,由毛人凤接任军统局长。但国共双方举行的重庆谈判所签署的“双十协定”中要求国民党取消军统、中统这类特务组织,随即军统摇身一变成为国防部下设的保密局、中统变为党通局。</p><p class="ql-block"> 但是毛人凤依旧没有停止戴笠那般心狠手辣的作风,甚至变本加厉,只是毛人凤不同于戴笠的是他喜怒不形于色、为人阴险狠毒,而且是只十足的笑面虎。</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时局转变以及国民党军队在内战中兵败如山倒的颓势,很快国民政府流亡台湾省,蒋介石也深刻的意识到特务机构的存在虽能在情报、监视、秘密公干以及巩固其威权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但终究会被人民唾弃,会被政府正统官员、前线部队官兵和党外民主人士视为过街老鼠,也注定会被归结为东厂西厂和锦衣卫那样的机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军统、中统与党通局:</p><p class="ql-block"> 军统,</p><p class="ql-block">1,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p><p class="ql-block">2,成立时间:1938年8月。</p><p class="ql-block">3,前身:军事委员会密查组(1927年建)、复兴社特务处(1932年4月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二处(1937年建)。</p><p class="ql-block"> 4,主要负责人:戴笠。</p><p class="ql-block">5,职能与活动:以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等为手段,全面抗战期间,深入沦陷区制造针对日军的恐怖活动,如策划汪精卫刺杀案等;也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迫害。</p><p class="ql-block">6,后续发展:1946年,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统</p><p class="ql-block">1,全称: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p><p class="ql-block">2,成立时间:1938年。</p><p class="ql-block">3,前身:1928年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p><p class="ql-block">4,主要负责人:陈立夫、张厉生、朱家骅等先后担任过局长,徐恩曾、叶秀峰等先后担任过副局长。</p><p class="ql-block">5,职能与活动:以党政机关、文化团体和大中学校为活动重点,通过党员调查网等,进行防共和监视国民党内部人员等活动。</p><p class="ql-block">6,后续发展:1947年4月改为党员通讯局,1949年2月改为内政部调查局。</p><p class="ql-block"> 党通局</p><p class="ql-block">1,全称:中央党员通讯局。</p><p class="ql-block">2,成立时间:1947年4月。 </p><p class="ql-block">3,前身:中统。</p><p class="ql-block">4,职能与活动:继承了中统的部分职能,主要负责国民党内部的情报收集、党务调查以及对异己力量的监控等,重点针对共产党和其他民主进步力量。</p><p class="ql-block">5,后续发展:1949年2月,党通局改名为内政部调查局,迁至台湾后,1956年改由司法行政部管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揭秘:戴笠是如何起家的?</p><p class="ql-block"> 戴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行踪不定,神出鬼没,最后死因也是一个谜团。这些神秘色彩反而让人更感兴趣,今天就来说说,戴笠是如何起家的。</p><p class="ql-block"> 流氓出身</p><p class="ql-block"> 1897年生于浙江省江山县一个富农家庭,父亲早亡,由母亲养大。他从小不务正业,嗜赌,十八岁时与毛氏结婚后,掌管家务,因赌钱将经营竹木行的资本输光,流浪上海街头,参加青帮当流氓。</p><p class="ql-block"> 1926年曾考进黄埔军校第六期,因为不能吃苦,中途开小差,又回上海当流氓。</p><p class="ql-block"> 1928年,曾在胡宗南部当中尉副官,由于他会吹拍,又具有狡诈阴险毒辣的伎俩,与胡宗南意气相投,为胡所看重,彼此结拜为兄弟。不久,就由胡宗南向蒋介石保荐做谍报工作,当一名通讯员。</p><p class="ql-block"> 1929年,正当阎、冯反蒋失败之际,唐生智准备反蒋。当时在唐管区一个宪兵营长,探悉唐的反蒋计划,戴笠又用结拜兄弟的手段,从那里套出了唐的反蒋计划。因此,蒋事前有了准备,唐生智一发动战争,很快就被蒋介石打败。</p><p class="ql-block"> 这样,戴笠算是立了一大功。之后,蒋介石就给他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少校参谋名义,实际是做间谍活动,每月发他薪金三百元。从此,戴笠就由黑社会的普通流氓,一跃而为报效于蒋的特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年,戴笠年七岁,与邻居同辈同上私塾,就读五年,早去晚归,对学业毫无长进,年十一岁进小学,十四岁升高小,十八岁赴杭州考上浙江第一中学,没有毕业。</p><p class="ql-block"> 他在文溪高小与毛人凤同班,毛老谋深算,一切尽在不言中,而戴笠则不然,敢做敢为,无忧无惧,一切尽其在我。前者内向型,莫测高深,后者外向。</p> <p class="ql-block"> 军统不仅聘请美军破译情报,还聘请了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也成功破译了日军轰炸昆明和重庆的密电码,为减少军民伤亡,为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戴笠故居,位于江山市仙霞岭下保安乡后坂村,这是戴笠故居旅游服务中心前的告示牌。</p> <p class="ql-block">戴笠故居旅游景点服务大厅,规模相当大。</p> <p class="ql-block">戴笠故居一条街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戴笠旧居简介</p> <p class="ql-block">军统戴笠(左)、毛人凤</p> <p class="ql-block"> 戴笠故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是戴笠亲自设计,内部机关重重,这是楼梯,很狭小,外人想攻击上楼很困难。</p> <p class="ql-block"> 戴笠故居建筑,外部砖墙内部全部是木结构。房子前2层,后三层,内部机关重重,这是后院。</p> <p class="ql-block">军统四大金刚与女谍</p> <p class="ql-block"> 戴笠结拜把兄弟,杜月笙(青帮)、胡宗南(军界大佬)、王亚樵(斧头帮,民国第一大杀手),这几位不是帮派首领,便是军界大佬,人脉极广。</p> <p class="ql-block">戴笠成长史</p> <p class="ql-block">美海军情报官员梅乐斯与戴笠全家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戴笠情人电影大明星蝴蝶</p> <p class="ql-block">戴笠与母亲</p> <p class="ql-block">军统之花孟尚茵</p> <p class="ql-block">军统之花郑平如</p> <p class="ql-block">军统之花许盈盈</p> <p class="ql-block"> 军统之花安占江,日本间谍(双重间谍)程克详、彭寿本,向军统文详提出成立以文会友的文友社,并分别担任社长,经理,聘用记者5~6人,戴笠批准,并把黄埔六期名特工王树人安排进文友社当门房兼收发员,实及是军统方面总负责。</p><p class="ql-block"> 又安排安占江、吳艺梅报考进文友社,吳年轻貌美,安为东北人,高大帅气,二人能说会写,善绘画、骑马、射箭、打枪,是全能型特工人才,日本间谍处心积虑成立的文友社,成为了军统的反间谍组织。</p> <p class="ql-block">军统女特工</p> <p class="ql-block">军统之花小菁儿,名乌青,年方十九,懂十二省官话,传奇的特工生涯……</p> <p class="ql-block">军统之花胡木兰,是军统特工特技训练班第一期尖子生……,后成为王亚樵夫人,协助军统刺杀了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p> <p class="ql-block">军统电台案</p> <p class="ql-block">珍珠港事件向日本说不</p> <p class="ql-block">毛万里</p> <p class="ql-block">戴笠故乡保安乡</p> <p class="ql-block">谁能阻止偷袭珍珠港?</p> <p class="ql-block">军统毛森</p> <p class="ql-block">军统周念行</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表彰戴笠,手书1946年。</p><p class="ql-block"> 戴在南京江宁县坠机身亡,据说蒋介石愁肠九转,创巨痛深。亲临重庆“四一”军统纪念大会,与参加会议的特务一同悼念戴笠;6月在南京亲自为戴笠的葬礼主祭。</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在挽联上写着:“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绩,苛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p> <p class="ql-block">戴笠与梅乐斯中将</p> <p class="ql-block">蝴蝶</p> <p class="ql-block">戴笠当红娘,胡宗南陷美人计</p> <p class="ql-block">军统成立</p> <p class="ql-block">戴笠故居一条街,售卖各种当地特色食品,梅干菜,梅干菜饼等。</p> <p class="ql-block"> 忠义救国军</p><p class="ql-block"> 忠义救国军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领导的特务游击武装。 </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广大民众支持抗战,蒋介石于9月4日电令成立“苏浙行动委员会”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委员是戴笠、宋子文、张治中、吴铁城、俞鸿钧、杜月笙、杨虎、钱永铭、刘志陆、贝祖诒、吉章简、蔡劲军、俞作柏。戴笠、杜月笙、刘志陆三人为常务委员,书记长戴笠。</p><p class="ql-block"> 戴笠死后不出一月,军统局最庞大的单位“忠义救国军”整编成了交警总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忠义救国军</p><p class="ql-block">成立时间,1938年5月</p><p class="ql-block">领导机关,苏浙行动委员会</p><p class="ql-block">总指挥,戴笠</p><p class="ql-block">常务委员</p><p class="ql-block"> 戴笠、杜月笙、刘志陆</p><p class="ql-block">性质</p><p class="ql-block"> 特务游击武装</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广大民众支持作战,蒋介石于9月4日电令成立“苏浙行动委员会”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委员是杜月笙、杨虎、钱永铭、刘志陆、张啸林、贝祖诒、张治中、戴笠、宋子文、吴铁城、俞鸿钧、吉章简、蔡劲军、俞作柏。杜月笙、戴笠、刘志陆三人为常务委员,书记长戴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9月7日,南京又发来蒋委员长电,限令戴笠和杜月笙“在一个月内,组建万人的别动队游击武装,配合正规军对日作战,在敌前敌后袭扰牵制日军,肃清奸谍”。</p><p class="ql-block"> 戴笠久有心掌控军统直辖武装,而杜月笙也愿意发动上海工人、帮会扩充势力。</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的宣传下,经国民党苏浙行委发动,众多工人、学生、教员、失业失学青年踊跃参加别动队抗日。</p><p class="ql-block"> 爱国人士章乃器等人也介绍不少进步店员、大中专学生加入该部。</p><p class="ql-block"> 而共产党人张执一、余纪一等人也打入“别动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戴笠除选派军统骨干掌握别动队要职外,电黄埔军校毕业生调查处输送尉级、校级军官,要南京中央警官学校选拔有高中以上文化受过警官正科训练学员来沪,分别安排任大队(相当于步兵营)、中队(连)军事、政工干部。</p><p class="ql-block"> 又向在浦东作战的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商调输送一批军士来别动队任班长副班长。</p><p class="ql-block"> 这样,国民党“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迅速建成,当时有1.08万多人。</p><p class="ql-block"> 总指挥是刘志陆。此人曾任桂军军长、集团军司令,几次反蒋,投附过陈炯明、吴佩孚、张宗昌。张宗昌失败后归附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后改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刘早年加入会党,与杜月笙同为“悟”字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应淞沪战争形势,刚刚组建训练不足的别动队迅速上火线。</p><p class="ql-block"> 在沪西、南市、浦东、苏州河两岸及京沪、沪杭两铁路沿线,维护交通,掩护主力国军作战与转移;运用游击战术对日军突袭、狙杀、破坏;救助难胞,作出了贡献。随着战场情势的逆转,别动队在苏州河、南市、奉贤和上海县,亦加入与日军正面战斗,伤亡加重。</p><p class="ql-block"> “别动队”官兵于淞沪抗战中阵亡者共2700余人。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军事行动</p><p class="ql-block"> 1937年11月5日,日本柳川平助中将指挥中国派遣军三个师团金山卫登陆后,国民党军队全线败退。</p><p class="ql-block"> 别动队官兵也遭分割,一部退入浦东,依托人地两熟分散游击;小部缴械后进入英法租界;更有众多官兵被打散后运用社会关系各显神通做工人、店员、商贩、小学教员,混入汪伪军警及乡镇公所,生存下来。尔后,当“忠义救国军”重新回到沦陷区活动时,许多人又与之接上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动队成建制一部及青浦、松江两特训班人员,近2000人,由俞作柏率领绕道撤退后方,于12月间抵达安徽省祁门县历口。</p><p class="ql-block"> 毛森率江山特训班及浙东一部赶来会合。这支部队于1938年1月在历口整编为两个教导团,教导总团长由戴笠自兼,俞作柏为副总团长,负责实际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13日,戴笠接奉蒋介石电令:“收容整编流散浦东及京沪沪杭沿线之国军,期以加强敌后游击”,即派阮清源、鲍步超等潜赴日占区,会合坚持江南敌后的干部及武装积极收容扩编。</p><p class="ql-block"> 加原有两个教导团,戴笠手中游击特种武装又逾万人。</p><p class="ql-block"> 为避免与康泽所统辖的别动队名称重复混淆,更为了扩大社会影响,使在陷区民众特别是农村及帮会中,以“忠心义勇救国救民”作号召。</p><p class="ql-block"> 戴笠呈请蒋介石于1938年5月批准,将别动队改名为“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戴笠兼任。分批开进江南敌后作战略展开,同时进行宣传,维系陷区人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忠救军”总部也前进进驻浙江孝丰;后移驻安徽广德县王岭。总指挥戴笠不兼后,先后由俞作柏、周伟龙及阮清源接任总指挥,石树勋担任参谋长。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队伍扩充</p><p class="ql-block"> 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正式结成军事同盟。戴笠报请蒋介石批准后,扩大和强化江南敌后的“忠义救国军”。</p><p class="ql-block"> 他调代理总指挥阮清源少将去将官班受训,邀马志超中将出任“忠救军”总指挥,派郭履州少将出任参谋长。又加派王春晖少将为副总指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马志超于1943年10月9日抵达王岭,决定首先整编扩充队伍。当时长江三角洲有不少地方抗日队伍及江湖草莽英雄,把他们的武装收编。</p><p class="ql-block"> 如张熙明本是上海女工,“八一三”后拉起队伍打日军;黄八妹原是金山县扶王埭人,早先贩私盐走江湖,能双手开枪,全面抗战爆发后,她拉起一帮弟兄树起抗日大旗。</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加强官兵战技教练及政训。轮流抽调各部员兵接受美、中教官特种训练、爆破、擒拿、情报、电讯等技术。</p><p class="ql-block"> 对所收编的地方游杂派去副指挥或参谋长,建立政训室,以紧控该部。</p><p class="ql-block"> 军统干将沈之岳,被派任“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通过政训,给官兵灌输反共法西斯思想,效忠蒋介石,成为党化特务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1944年春,“忠义救国军”共拥有3个(第二、第三、第五)纵队,5个行动总队、若干地方支队、独立大队,官佐员兵3.1万余人。</p><p class="ql-block"> 其骨干大都出自中央军校或警官学校,是经过特训的军统死党。</p><p class="ql-block"> 其第五纵队司令,由军统局东南区(驻于潜县乐平)少将特派员兼中美合作所东南前进指挥部(驻分水县印渚)主任毛森兼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4年,忠义救国军的活动地区在长江以南,以京沪杭金三角为重点,为苏南、浙江敌后地区,是国民党军第三战区辖地,因而,忠义救国军也受第3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节制。</p><p class="ql-block"> 马志超在忠义救国军部队长会议上强调:“委座谕示:本军任务是确保京沪杭广大面;侦察监视日军动向,收集情报;相机策反汪伪军;以迎接盟军沿海登陆反攻。应严密注意新四军的活动,务坚决阻抗共产党武装进入京沪杭地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局</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战争中,戴笠积极扩充军统直辖武装,有忠义救国军、军委会别动军、交通巡察部队、美中合作编练的教导营以及投效戴老板的汪伪上海税警总团,形成庞大的军事集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日本投降之初,全国和平建国呼声高涨,而国民党上层因派系矛盾,也有裁夺军统所辖武装的提议,如何保存多年苦心经营的精锐武装?</p><p class="ql-block"> 戴笠经与郑介民、唐纵、毛人凤、马志超诸人多次密商,提出除老弱病残复员转业外,将精锐部分改编为“交通警察,以负责全国交通治安”。</p><p class="ql-block"> 同时,成立交通警察总局,下辖京沪、平津等铁路警务处和公路、水运、航空警务室。</p><p class="ql-block"> 组建18个交警总队(特种团)。共定编安排官佐员警共64402人。</p><p class="ql-block"> 此方案于1946年1月呈报军事委员会和国民政府,蒋介石迅予批准。交通警察总局遂于1946年3月1日正式成立,首任总局长吉章简中将、副总局长马志超中将、徐志道中将。自此,“忠义救国军”的名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忠义救国军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局领导的特务游击武装。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后,为了加强组织领导广大民众支持抗战,蒋介石于9月4日电令成立“苏浙行动委员会”于上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委员是戴笠、宋子文、张治中、吴铁城、俞鸿钧、杜月笙、杨虎、钱永铭、刘志陆、贝祖诒、吉章简、蔡劲军、俞作柏。戴笠、杜月笙、刘志陆三人为常务委员,书记长戴笠。</p> <p class="ql-block"> 戴笠为人心狠手辣,残害过很多的进步人士。</p><p class="ql-block">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军统的工作逐渐转向对日伪军方面。</p><p class="ql-block"> 1937年8月14日,日军轰炸笕桥航空基地的情报被戴笠得知,随后高志航率领驱逐机四大队升空作战,击落六架,击伤七架。</p><p class="ql-block"> 15日,日军16架战机组成的编队向南京飞机,军统再次获得情报,击落日军战机六架。</p><p class="ql-block"> 淞沪会战时期,军统特工组织起苏浙特工别动队抵抗日军进攻,2000人全部战死。</p><p class="ql-block"> 12月3日,松井石根在上海组织日军进行大规模游行,军统特工孙亚兴向日军投掷炸弹,多名日军官兵死亡。</p><p class="ql-block"> 南京沦陷之后,军统南京站组织特工收集南京大屠杀的情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戴笠亲自组织特工诱杀韩复榘。</p><p class="ql-block"> 1938年7月4日,军统上海站分为14个小队向日军在上海的银行,宪兵队,日资纱厂等机构发动进攻,打死30多名日军宪兵。</p><p class="ql-block"> 同年7月25日,军统上海站组织8个小队向南京伪政府所在地发动进攻,并冲进伪政府大楼,打死悍将7人。</p><p class="ql-block"> 1939年1月,汪精卫外甥沈次高被军统特工暗杀。</p><p class="ql-block"> 1941年,军统特工在武汉炸毁日军军机两架。</p><p class="ql-block">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军统特工收集各种情报100多万份,击毙日伪军18440人,击伤5500多人,俘虏562人。</p><p class="ql-block"> 而军统也为此付出了惨烈的代价,四万名在册人员中有1.8万人牺牲,外围牺牲人员高达4.7万人。</p> <p class="ql-block"> 蒋介石对戴笠身亡悲恸不已,亲挽“碧血千秋”悼念,并追晋陆军中将,国民政府特别明令褒扬、颁发褒扬令。</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亲自主持戴笠公祭典礼并亲笔题写挽联:</p><p class="ql-block"> “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迹;奇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p><p class="ql-block"> 章士钊题为</p><p class="ql-block">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p><p class="ql-block"> 戴笠的死,对后来历史事件有很大影响。蒋介石说:“戴雨农同志不死,我们今天不会撤退到台湾。</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戴笠之死,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战胜利,戴笠军统,作为抗日情报组织逐渐失势,面临撤消。国共谈判,共产党也明确提出要求取消特务组织。</p><p class="ql-block"> 为此,戴笠为前途担忧,便利用与美军的良好关系,私下联系美军,望图由美军提出,让戴笠出任海军司令。该事引起蒋介石不满。</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