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笨笨的小孩”到内心的成长

Grace Yan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笨笨的小孩</span></p><p class="ql-block">“笨笨的小孩”是我从儿时到大学期间,给自己贴上的内心标签。这种标签源于一种深沉的自卑感,那种自卑感如同牢笼一般,将我捆绑住。2016年,我的大学专业课老师来到美国与我们同住半年,她也是我中学和高中阶段的专业课老师。一次谈话中,我聊起过往的经历,提到笨笨的小孩的自卑感。让我意外的是,她满脸疑惑地问:“为什么你会自卑?你整个大学期间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啊。”</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从未因为成绩好而感到自豪。对我而言,成绩只是一个安慰,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仅仅是一个勤奋的人。在体育院校,许多同学忙于训练,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我只是比他们多花了一点心思罢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笨笨的小孩”的标签并不是家庭环境赋予我的。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我的学业,也没有对我提出特别的要求。我是那个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这种自我要求源于性格,我善于观察,从小就发现同龄人中有人学习新技能比我快,记忆力比我强,而我没有这些天然的优势,于是便将自己归结为一个“笨笨的小孩”。</p> <p class="ql-block">这个标签跟随了我二十多年,直到我成为母亲。在大学时通过工作表现出色,回首过往,才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个“笨笨的小孩”。原来,是我的执念让我陷入了一个无限循环。我太执着于得到外界的认可,太执着于成为最好的那一个,太执着于与他人比较。这些执念消耗了我的心力,让我始终觉得自己不够好。</p> <p class="ql-block">在“笨笨的小孩”的视角里,我从未觉得自己美好过。那时的我看到的只是缺点,比如眉毛太粗、鼻子太大等。这样的认知无限制地限制了我的才能。直到后来,我逐步放下执念,那个不一样的小孩才真正长大。</p> <p class="ql-block">在成长过程中,我曾执着于把学习能力的快慢当作聪明的唯一标准,仿佛学得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然而,工作后才发现,学习速度不过是众多能力中的一个很小部分。要把一件事情做好,需要的是各种综合能力的配合,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的能力、情绪管理和创新思维等。这让我逐渐明白,执着于学习快慢的比较,只会让人陷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p><p class="ql-block">一旦放下这种执念,心力回归专注,内心变得平静,学习效率反而自然提高。同时,我也认识到,学习效率的真正提升,不在于表面速度,而在于综合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融会贯通的能力。通过将知识系统化,深入理解并灵活应用,才能让学习真正为我所用。这种深度的学习方式,让我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学会以更加从容的态度面对复杂的挑战。</p><p class="ql-block">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成长的关键不在于追求学得快,而在于学得深,接受自己的节奏,并用综合能力去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p> <p class="ql-block">内心对“笨笨小孩”的执念,常常会成为负能量的源头。当遇到挑战时,这种执念会让人第一时间自我否定,仿佛所有的困难都证明了自己的无能。更糟的是,每一次自我否定之后,采取的行为模式却往往是逃避,甚至彻底放弃。而如果家长或他人随意用“懒惰”“不负责任”“愚笨”“不够坚强”这样的标签去评价孩子,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造成二次伤害,加深那个“笨笨小孩”的错误认知。</p><p class="ql-block">当我学会放下对“笨笨小孩”的执念,内心的世界变得豁然开朗。面对挑战时,脑海中不再有“困难”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冷静思考。迎难而上,不是硬扛,而是一种自然的专注和条理清晰的行动力。不急不躁,只问耕耘,不问结果,这样的心态让我真正体会到洒脱与从容。</p><p class="ql-block">这种转变带来了许多正面的改变:事情一旦迎刃而解,正反馈逐渐形成,心理暗示也变得阳光而积极。即使有些目标短时间内无法达成,我也不再陷入焦虑或自我否定的内耗。开始明白,成事在于因缘际会,勉强自己只会徒增压力。与其让思维固守于“强者”的标签,不如以柔和的心态面对每一件事,在行动中找到真正的力量与平衡。</p> <p class="ql-block">在“笨笨小孩”的成长历程中,我的认知体系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不再以他人的优秀作为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也不再以世俗所谓的成功作为唯一的成就标杆。这并不意味着我选择躺平,而是更加注重内在的成长和自我的充实。</p><p class="ql-block">成功不再是一种单一的外部评价,而是一个阶梯式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克服一次内心的恐惧,每勇敢面对一次挑战,都是属于自己的成功。这让我意识到,成功的定义是多元化的,不应被外部世界的单一标准所绑架。</p><p class="ql-block">内心的宁静、爱人的能力、以及活在当下的从容,都是自我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带来了内在的满足,也让我更加真实地面对生活。成功不再是追求外在的认同,而是与自我和解,与内心和平相处,这种从容和自信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就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笨笨的小孩”到内心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1. 成为母亲:付出比得到更幸福</p><p class="ql-block">成为母亲后,我的视角开始发生转变。我开始明白,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节奏,他们无需追求完美或成为“第一”。照顾孩子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一种全新的幸福:付出的满足感远胜于得到的喜悦。我逐渐认识到,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是成长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2. 家人和伴侣的支持:爱与肯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我很幸运,有一个无条件支持我的家庭,以及一位无论我做什么都毫不吝啬给予肯定的伴侣。他们的爱与包容,让我内心逐渐变得坚韧。这份支持让我学会重新看待自己,摆脱自卑的枷锁。</p> <p class="ql-block">3. 坚持不懈的自我成长</p><p class="ql-block">在自卑中,我始终没有放弃自我成长。即使曾经觉得自己“笨笨的”,我依然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突破每一个障碍。回首过去,我感谢那个坚持不懈、勇敢面对挑战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4. 人生中的善缘与传递善意</p><p class="ql-block">我的成长离不开许多善缘——朋友、老师、同事,甚至是不经意间的陌生人的善意。这些善念和支持如灯塔一般,指引我走出阴霾。而我也希望,将这种善意继续传递下去,因为不经意的善念,可能为他人打开一扇心灵的窗。</p> <p class="ql-block">父母如何支持“笨笨的小孩”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p><p class="ql-block">我的经历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可能因为自卑或不自信而为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作为父母或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六个方面,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p> <p class="ql-block">1. 建立内在价值观而非外在比较</p><p class="ql-block"> • 鼓励孩子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努力,而不是与他人比较。帮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曲线。</p><p class="ql-block"> • 教育孩子将目标设定在“进步”上,而不是追求“完美”或“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2. 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 用无条件的爱告诉孩子,无论成败,他们都是被爱的。</p><p class="ql-block"> • 多用语言和行动鼓励孩子,比如赞扬他们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p> <p class="ql-block">3. 教导孩子发现并接纳自己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并欣赏自己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 与孩子一起探索兴趣爱好,找到让他们感到自信的领域。</p> <p class="ql-block">4. 减少负面标签</p><p class="ql-block"> • 避免贴标签,无论是孩子给自己贴的,还是父母无意中说的。</p><p class="ql-block"> • 如果孩子已有负面认知,可以通过倾听和引导,用“努力的”“坚持的”等正向评价替代负面的标签。</p> <p class="ql-block">5.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对话</p><p class="ql-block"> • 教导孩子用积极的语言与自己对话,比如用“我正在进步”代替“我永远做不好”。</p><p class="ql-block"> • 帮助他们分析内心的负面声音,认识到这些声音往往来源于比较,而非真实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6. 营造自由发展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 为孩子提供一个鼓励试错的环境,让他们敢于失败并从中学习。</p><p class="ql-block"> • 不要让孩子觉得成绩或外在表现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是引导他们从多元的角度看待成长。</p> <p class="ql-block">从“笨笨的小孩”到今天的自己,是家庭的爱、伴侣的支持、自我的坚持,以及社会中的善缘塑造了我的成长。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并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成长环境,是他们建立自信与爱的能力的关键。通过我们的善念和善意,不仅能帮助孩子走出自卑的阴影,也能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拥有爱的能力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