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设计游戏性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p><p class="ql-block">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低年级学生具有爱玩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对此,在数学作业的设计环节中教师要遵循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以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设计游戏性数学作业,将数学作业有效延伸至课后,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和“玩”中做,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p><p class="ql-block">以“10以内加减法”数学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扑克牌找朋友”的游戏作业,要求父母与孩子一同参与到作业的完成活动当中,父母找出10以内数字的扑克牌,当父母拿出数字为6的扑克牌时,孩子则需要马上在扑克牌中寻找到几加加等于6或者几减几等于6的扑克牌。通过游戏作业活动的开展,在拉近父母与孩子距离的同时,有利于帮助低年级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点,轻松完成数学作业。</p><p class="ql-block">二、设计层次性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p><p class="ql-block">低年级学生因受家庭环境、认知能力、接受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秉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树立以生为本、减负提质的教学理念,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数学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点设计层次性作业,照顾到班级内每一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作业完成积极性,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原有能力基础上有所提升。</p><p class="ql-block">三、设计应用性作业,贴合学生生活实际</p><p class="ql-block">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为现实生活所服务。因此,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用意识的强化具有良好作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如下方法设计应用性数学作业:</p><p class="ql-block">第一,数据搜集法。以一年级学生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主题为“生活中的数字”的数学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发现其中蕴藏的数学数字,如“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会摆放3双子”“我有1个漱口杯”、“家里阳台上有6个衣服挂”等,通过数据搜集的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思想观念中形成数学意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p><p class="ql-block">第二,实际调查法。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社会调查的实践类作业,如“学校水龙头在1分钟的时间内会累积达到多少滴水量,如果让水龙头的水一直在滴,1个小时候会有多少?”通过这一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此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思想观念。</p><p class="ql-block">四、总结</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要以减负为已任,遵循减负提质的教学理念,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精心布置数学作业,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将学习空间有效延伸至课后,设计游戏性、层次性、应用性的数学作业,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将减负提质真正落实到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环节中,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技能方法,实现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我们对作业设计有了清晰的规划。在课内重视基础性作业的同时,课外作业减少书面作业,设计能拓展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课外作业和阅读作业等等</p><p class="ql-block">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我们老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机械、单调、重复性无效作业或惩罚性作业,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切忌只有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