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的感悟(上)</p><p class="ql-block">——退一步海阔天空 让一着宇宙无限</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善于)用兵的人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被动守势;我不敢贸然前进一寸,而宁愿退守一尺”。这叫虽然有阵势应敌却好像没有阵势可摆(不张扬);虽然要奋臂攻敌却好像没有臂膀可举(沉稳);虽然面对敌人却好像没有敌人可战(无畏);虽然有兵器在手却好像没有兵器可持(举重若轻)。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就会丧失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所以如果两军对垒旗鼓相当时,慈悲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在本章中,老子强调指出,为人处事要做到不挑衅,不侵略,不惹事端,采取守势,以静制动。即使被卷入战争,也应以防御为主,尽量避免或减少直接杀戮。同时告知我们要遵守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从这里笔者感悟出为人处事的哲理,即:“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着宇宙无限”。我们应以大局为重,要站在全球一体化的立场上去思考、去为人处事,这样就会无敌于天下。</p><p class="ql-block">任何矛盾双方既可以是相互对立的,即: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以齿还齿的。但是,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前提下,两者可合二为“一”,这个“一”就是道生“一”的“一”,即矛盾双方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前提下可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人”字二笔,就是由矛盾双方组成的:一擗为矛,一捺为盾;一擗为日,一捺为月;一擗为己,一捺为异;··· ···。只有把矛盾双方不断地合二为一,这样才能支撑起大写的“人”,否则只能是趴下!我们应遵循“从矛到盾,从盾归矛’(新的矛,即矛盾双方合二为一,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从日到月,从月归日’(新的日,即日月合明,世界光明!)”,“从己到异,从异归己’(新的己,即求同存异,化异为己,异己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p><p class="ql-block">人类目前最大的危机说到底是“以人(己,资)为本”理念和行为上出了问题。大家知道,人往往会趋利避害,往往会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像“资本”总是逐利的一样),当人(己,资)失去了做人的最基本的理性、灵性、悟性和思想时,人就会被贬值为低等动物“白猫黑猫”,就会不断地与人斗、与自然斗、与地球斗,与宇宙斗,在斗争、斗争、再斗争中就会形成“人人害我,我害人人”, “人人征服地球(自然),地球(自然)惩罚人人”的恶性循环(癌症)之中!斗阿斗,争啊争,一直斗到人类成了物质的奴隶(车奴、房奴等)、金钱的奴隶、自己生产成果的奴隶(毒米、毒奶、毒油等),一直斗到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最终人类在这种恶性循环(癌症)中不断地干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蠢事!所以说“以人为本”的提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和劣根性的,它自始自终未能超越人类自己,即“人治”的局限性,自始自终未能爬出“唯心主义”的泥坑,即以“某某1人”的主观意识为第一性,即“意识第一性”的片面性,自始自终未能摆脱“人不为己,天殊地灭”的极端自私自利的劣根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