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紫藤萝瀑布》前,心血来潮,我采取“素读+细读”联合解读文本的方式,孩子们根据自己能力从不同角度解读这篇课文。其实我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检测自己两个班的孩子在没有预习情况下解读文本的能力。为什么我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看了很多次徐杰老师的教研课:都是让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课文,他从旁引导,集思广益,最终深挖文本,深入理解,最后选择教学点(内容)。而且读出文本的广度和深度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该课结课后,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孩子会从今天我所读的《对教学资源要有“整合”的意识》(评点张小波老师执教《紫藤萝瀑布》)这篇文章所说提到的“修辞、炼字、结构……”这些角度解读。当然孩子们还分别从抓关键句分析、梳理情感变化的词语解读、主旨、对比(写作手法)……”这些角度来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他们通过对比能感受到紫藤萝生命力的顽强及旺盛,他们也能解读“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p><p class="ql-block"> 我在其中当了一个引导者和评价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能从修辞解读紫藤萝生命活力(旺盛),却忽略了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于是我就在这进行了引导,把他们导到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上去。他们解读的情感是因为看到这样旺盛生命里的紫藤萝,他由最初的痛楚、疑惑转变到惊喜等。因为他们不知道背景,所以不能理解为什么他之前是痛楚、疑惑,此时渗透背景,加深对主旨的理解。这又符合了今天所读的这篇文章,徐杰老师的观点:在实际操作当中,我们要更有效地用好穿插的资料。</p><p class="ql-block"> 然而这堂课,我仅是在这些地方进行了引导,孩子们能够进一步把这篇课本读广读深,所以课堂中我们要做一个倾听者,做一个善于评价的人。我发现只要“针”穿得准,“线”引得好,课堂也像一篇形散而神聚的“散文”一般。</p><p class="ql-block"> 真的要相信我们的孩子,要学会对他们有方向的“放手”。</p><p class="ql-block"> 今天还读了另外一篇文章《让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土地》(品鉴黄厚江老师“”课堂活动组织”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课堂活动,不是为了完成教材的学习任务,而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长知识,增才干,有精神上的成长。</span>”还有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黄厚江老师还提出了“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其中语文的方法就是“<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span>”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就像他举的一个例子,以“读”为主线,组织了8个层次的课堂活动。分别是“指读——齐读——范读——对照注释读——分角色读——对子对读——教师读某一段——质疑阅读”,然而黄老师不仅仅是空读,每一次读都是有明确的要求和目的,所以每一次的读都是有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 自从告诉孩子们,我要开始阅读,希望你们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腾出些许时间跟着老师一起阅读。</p><p class="ql-block"> 我既开心又感动,因为有一群孩子他们能理解你,愿意跟着你一起行动,谢谢孩子们,爱你们。</p><p class="ql-block"> 将来的你们必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