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龙凤罗氏源流略考(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稿/罗洪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两晋前罗姓为賨人大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渠县属古之賨国都,賨人七大氏族中排第一位是罗氏,西汉时賨人第一次出现姓氏后演变为罗姓,便成为渠县境内的大姓,到东汉时渠县境内的罗姓出现了将帅级人物。《华阳国志》记载了东晋大成国皇帝李雄的母亲为罗氏,阴平太守罗演、襄阳领军罗宪、梁州刺史罗尚、略阳罗羕、广汉罗琦等,都是记入史书有影响的宕渠罗姓后裔。宕渠境内东汉时期的多个姓氏,诸如《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老师谯周的后裔,仍在广安市谯氏家谱里出现,说明西汉以来的賨人姓氏并未因湖广填川移民而绝迹。渠县境内某支罗氏有可能为西汉賨人罗姓后裔,因缺乏相应的史书、家谱记载,不能随意猜测龙凤罗氏就是賨人罗姓,更不能直接称我们是西汉就有的賨人罗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宋代罗云从考取进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渠县人罗云从考上进士,入朝做官,还进入《罗氏历代进士名录》,有这样的内容:“政和间(1111-1118),罗须升(安徽铜陵)、罗云从(四川渠县)”,《中华罗氏通谱》2007年版(注明来源于《四川通志》)p2444~p2451载:“罗云从,渠县人。政和五年何卓榜。”以上说明,宋代渠县有不少罗姓。龙凤罗氏是否受其影响,因缺乏明确的谱书、墓碑记载,尚不能下定论。</p><p class="ql-block">罗云从考取进士,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年代。北宋的徽宗皇帝,是史上最有文艺气质和娱乐风范的皇帝,他爱体育、爱娱乐、爱字画、爱古玩、爱美女,唯独对治理天下提不起丝毫兴趣。公元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短短几年就宣告失败,不过改变国家积贫积弱实现富民强兵从来都是天下士子的不懈追求,也正因此范仲淹新政失败后被贬谪邓州时所写的《岳阳楼记》会成为一代又一代士子竞相传颂的名篇,即便新政失败,但忧国忧民之心在真正士子心中从来就不曾泯灭,富民强兵、政通人和从来都是天下士子孜孜不倦的终极追求,也正因此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大宋王朝革新变法的序幕,成为二十多年后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的开端。我看有的史迹隐约记载,罗云从等一批有识之士,参与了这次变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明代罗天祥后裔迁渠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寻找龙凤罗氏后裔时发现,清溪镇帽合村二组罗家湾有一个保存完好的清代墓葬,墓主为罗宗章,享年69岁,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以前生。其元配妻子孙氏的墓碑上有字辈排行:“玄美廷尚仕,宗正兴安定,先家必自元,福明永长春。”这支出了西双版纳军分区司令员罗定来,西藏军区正团职罗先成(达州市司法局副局长岗位退休)等,罗云安(安字辈)——罗定来(定字辈)——罗先成(先字辈),他们并非父子关系,家族取名时按“安—定—先”顺序取名。</p><p class="ql-block">从墓碑来看,此支来自营邑(今营山县)于登,营山县有于家沟、于家湾和于家祠,均靠近大庙乡鸡山,这是元末罗天祥从湖北麻城孝感乡高阶堰迁徙到营山县的起源地。罗天祥是罗珠的48世孙,其后裔支分八方,称其中一支迁渠县清溪。罗宗章是否为罗天祥后裔,若没其他证据不宜下定论。营山罗氏能迁到清溪,是否有少量人员与龙凤罗氏杂居,值得关注。</p><p class="ql-block">在罗天祥公后裔是否进入渠县问题上,罗为赓(1628-)生于明崇祯元年,卒年不详。是元末明初迁徙今南充市嘉陵区的罗绍贵(元末明初)的十一世孙,生于明朝,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在他所撰的《罗氏流寓记略》中记载:“及越万历平播之后,罗璧汉之子罗纯,字茂才,见本宗有从戎入伍者,遂自南充义兴里入籍贵州遵义五凤庄居焉。璧汉之弟恒汉,其子拱北、拱璧,亦自南充义兴里移迁潼川府蓬溪县西落垭九股柏树居焉。拱北之子三,长洪范,次洪袍,三洪道;拱璧无嗣。又查璧汉、炬汉曾祖升鸾、王氏、祖臣苟氏、父君宗赵氏,但世远年湮,支分派别,未能尽考。而溯罗氏之流寓,如遵义、蓬溪、苍溪、大竹、渠县、三汇、达县等处,要皆我绍贵、天祥二公之所蕃衍而支分者也。”明代崇祯时,罗天祥后裔中出三进士,《中华罗氏通谱》2007年版p2444~p2451载:“罗为缃,营山人。崇祯六年(1633年)。罗心曾,营山人。崇祯九年(1636年)。罗心朴,营山人。宁绍道。崇祯九年。”三汇在明代属渠县管辖,三汇建镇最早是宋景祐年间,初名三会镇。明末罗天祥公后裔进入渠县、三汇便有据可查,对龙凤罗氏是否有影响,若没有明确的依据也不能下定论。</p><p class="ql-block">广安与渠县田地相连,明代罗氏族人出了两个进士、四个举人。《中华罗氏通谱》2007年版p2444~p2451载:“罗伋,广安人。绍兴中进士,年分无考者。罗震孔,广安人。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进士,傅行简榜。”“罗振机,广安人。南宋嘉泰中举人。罗云,广安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举人。罗胜,广安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举人。罗善,广安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举人。”我们现还无法判断,明代广安罗氏是否对龙凤罗氏产生影响,现也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末反抗张宪忠成主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碑》载,“崇祯五年(1632),姚黄贼窜渠,乡村议团练。”1632年,以“摇天动地,黄龙为首”为旗的“姚黄十三家”流民起义喧腾川东北,正如《蜀龟鉴》所载,“渠县民变,生员鼓噪,击死衙蠹(dù)数十人”,危害百姓的州县官吏受到惩治,斗争长达十余年。“摇黄”又名“土暴子”,这支土军以今达州、巴州为巢穴,随后又蔓延于岳池、广安、武胜、合川、巴县。1633年,张献忠首次入川作战。明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率部进军川北,其部将姚天动、黄龙等13人率部留守川中,号称“姚黄十三家”。他们与当地民众联合,在山谷耕种自给,与川东地主武装进行斗争。</p><p class="ql-block">清《渠县志》载,崇祯(1628-1644在位)末,逆贼张献忠陷成都,僭号改元,地方狃于承平,武备单弱,迂寇率皆逃遁,而姚黄十三家蜂起,焚掠川东北州县,所过残破,居民匿山泽间者,搜得之丁壮紾(zhěn弯曲)其臂以供负代,或残杀之;妇女勒其少教艾者妻之,其不从而老弱者,悉付刀剑。毋论财资也。于时里人郭荣贵,愤极率其宗族及乡里,若黄、若郑、若刘、若周、若廖、楚、徐、邓、董、罗、杨等,凡十五族,得三千余人,协力筑寨以御之。昼则幕帐连野,夜则峰燧竞天,有叠基累卵之危,无蚍蜉蚁子之援。荣贵诛茆(同茅)为宇,负扉为固,内修楼檐,外勤耕植,守御粗备,人赖以安。贼目吴应元者,恃其徒众,屡来伺隙,欲遂破大斌山。荣贵不告于众,与所亲数人,阳迎应元,即行次手刃之,余众惊溃,众心始固。</p><p class="ql-block">1637年10月,张宪忠第三次挥师入川,1640年在枸坪关被左良玉部击败,于是率部转战四川,与朝廷展开拉锯战,在渐渐取得多场胜利后,张献忠率部出川攻打湖广地区,攻下武昌后,张献忠自称“大西王”,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由于此时,李自成也在襄阳称王,两大农民军势力相接,张献忠自知无法对抗李自成,于是率部转战湖南。《广安州新志》载,十四年(1641),各郡县同时民变。广安百莲妖人何加起称老佛,聚众数万,事败,投姚黄贼来寇蹂躏渠境,杀戮无孑遣。随着战果的扩大,张献忠最后决定再进四川,1644年,张献忠第五次进军四川,在成都称帝,国号“大西”。尚未占领四川全境,屠川根本谈不上,只能说他杀了不少四川人。</p><p class="ql-block">清军消灭李自成后,进而进攻四川的张献忠。张献忠农民军聚众围山进攻,郭荣贵“输饷千石”,请来清军相互配合击破。1646年阴历12月,满清入关后的第三年,张献忠被肃亲王豪格射杀,大西政权宣告瓦解。从崇祯十六年(1643年)到清顺治四年(1647年),渠城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五年三毁,“旷无居人,丛林把拱,虎豹游窟,官民均寨居”。县域23处关口皆破,186座山寨“搜劫无遗”,“积尸满地,臭闻千里”。渠江河畔,石子岗前,“城木斯拱,豺虎昼出,鸺留鸟群鸣,望而畏之,人莫敢至”。在1632年至1647年的15年间,我这支罗氏后裔不是战死,就是病死,留下来的后人不会太多,当时清初只剩785丁(粮户),约4000人,非承粮人口远高于4000人。清政府在湖广等地移民实川,为第二次“湖广填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