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数符号”相关要点梳理

Jessica

<p class="ql-block">  《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黄瑾、田方两位教授主编。</p><p class="ql-block"> 第五章“数符号”,要点梳理如下:</p> <p class="ql-block">  数是数学中最古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数概念是其它数学概念的基础,数学中最早的概念是自然数的概念。</p><p class="ql-block"> 自然数是数的内容之一,它由若干个“1”组成。从“1”开始,逐次添加一个单位,如此依次排列的所有自然数所组成的排列就叫做自然数列。</p><p class="ql-block"> 自然数列有三个特性:</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有始性、有序性、无限性。</b></p><p class="ql-block">有始性——即自然数列最前面的数是“1”;</p><p class="ql-block">有序性——每一个自然数后面都有一个且只有一个比它大一个单位的后继数,并除“1”之外,每一个自然数都有且只有一个比它小一个单位的前行数;</p><p class="ql-block">无限性——指一个无限集合,自然数列里没有最后一个自然数。</p><p class="ql-block">首先,从数学情景中说起:</p> <p class="ql-block">  数学是符号化的世界,所谓符号,是指某种事物的代号,是采用一一对应的方式,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用简便的形式表现出来,承担这种功能的事物称为符号。数学符号是表示数学概念、数学关系的符号和记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其核心经验包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核心经验一:</b></p><p class="ql-block"> 数字有多种不同的用途。</p><p class="ql-block"> 一个数字能够在不同情境中代表不同的事物,例如5作为一个数字识别符号,可以代表比4多1,比6小1的数量,也可以代表5号球衣的运动员等,所以数字具有多种用途,如可以代表命名数、参照数、基数、序数等。</p><p class="ql-block"> 命名数——给一个集合的元素命名的数,如电话号码、社会保险号、邮编、运动衣服的数字、房间号等,它们不代表数量、身份或者其它的测量结果。</p><p class="ql-block"> 参照数——用来作为共享的衡量标准。如钟表时针指向10,孩子们知道现在是“户外活动”时间了,还如下午3点要比下午4点早一个小时等。虽是参照数,但孩子很少进行数学上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基数——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的数。和命名数、参照数相反,基数和序数是幼儿建立数感的重要内容,而且在进行数学思维时也是十分必要的。</p><p class="ql-block"> 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排列次序的数。当用数字表示序列中的位置时,并不表示数量,它们的功能是表示一种新的名称,具体指明排列和次序。序数还能用来比较数量属性,比如一个玩具娃娃在5个娃娃中第二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核心经验二:</b></p><p class="ql-block"> 数量是物体集合的一个属性,我们用数字来命名具体的数量。</p><p class="ql-block"> 数字可以命名物体的“多少”,可以当做形容词来用,如3个苹果、4个女孩、6条金鱼等;也可以当名词来用,如“3就是比5少2的数”、“3和2合起来是5”等。</p> <p class="ql-block">  对幼儿来说,基数和序数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心理差异,一般来说,幼儿对“更多”是很有好感的,认为一个较大的基数更好,如10个物体比5个好,5个又比2个好。</p><p class="ql-block"> 但对于序数的理解却恰恰相反,通常认为第一是最好的,如第一个跑到终点,第一个选择玩具等。</p><p class="ql-block"> 基数和序数既有区分也有联系,如数糖果,点一块数一块,数出的数字“6”表示这盘糖果的数量,这就是基数的含义;若手点第6块糖果,说出数字“6”,所代表的就是序数含义。</p><p class="ql-block"> 可见,每一个自然数都有双重性,既可以表示基数,也可以表示序数。当点完序数时就是其基数值;反之,知道其数值,也就能推断其在数列中的位置,二者紧密相连。</p> <p class="ql-block">  (1)具有不同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着力于顺着数的熟练性和灵活性的提升;中班幼儿着眼于倒数能力的提升;大班幼儿是学习多种数数策略和序数关系的时期。</p><p class="ql-block"> (2)幼儿10以内初步数概念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3岁左右)——数量的感知运动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4-5岁)——数词和物体间建立联系的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5岁以后)——简单的实物运算阶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抽象符号使用的三种水平包括:</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概念水平</b>——联系水平——抽象水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概念水平</b>——幼儿具有数量的概念;</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联系水平</b>——幼儿在物群数量与数字之间建立联系;</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符号水平</b>——幼儿理解数字是表示数量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1)识别并说出每个数字名称;</p><p class="ql-block">(2)按顺序排列数字;</p><p class="ql-block">(3)理解在数字与集合之间建立联系;</p><p class="ql-block">(4)理解数字是按顺序排列的;</p><p class="ql-block">(5)数字与具体相应数量集合匹配;</p><p class="ql-block">(6)说出数字,写出数符号。</p> <p class="ql-block">第一,从小数字开始理解。先从小数量的学习开始。</p><p class="ql-block">第二,将数字与物体、动作、相反及符号相联系。</p><p class="ql-block"> 其中,需要手指的媒介及图画表征等支架支持。数量表征能帮助幼儿获得视觉数感,也就是帮助幼儿建立数量的心理图式,使幼儿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描述和数运算,还能为幼儿解决数学问题提供参照。</p>

幼儿

数字

序数

符号

数学

数量

自然数

基数

概念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