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您可能从未真正了解!这些征兆两周以上未缓解,需警惕!

黄德俊 FC2148

<p class="ql-block">提到抑郁,常常被认为是“想太多”“矫情”,事实上,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它和感冒、发烧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疾病,而不是“坚强起来”就可以化解的。</p><p class="ql-block">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即该疾病对个体、社会和全球的健康状况所造成的负担和影响)将跃升至第一位,中国最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目前中国仍有超过9500万抑郁症患者。</p> <p class="ql-block">如何识别抑郁症?</p><p class="ql-block">抑郁症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会导致持久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影响人的感觉、思维和行动。与一时的“不开心”不同,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的全身性疾病,如同身体感冒一样,我们的心理健康有时也会生病,需要我们正确勇敢去对待。</p><p class="ql-block">抑郁症会改变大脑活动,影响神经细胞的工作方式,这不是一种可以简单摆脱的状态,更不是个人性格上的脆弱。它需要认真对待,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支持。</p> <p class="ql-block">根据美国精神学会DSM-5的诊断标准,如果一个人在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内出现以下5至6个或更多的症状,就有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p><p class="ql-block">情绪持续低落,觉得空虚,没有价值;</p><p class="ql-block">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失去兴趣;</p><p class="ql-block">犹豫不决,难以作出决定;</p><p class="ql-block">较难胜任以往的工作和任务;</p><p class="ql-block">缺乏动力和兴趣,做事提不起劲;</p><p class="ql-block">持续感到非常疲倦;</p><p class="ql-block">睡眠出现问题,失眠/嗜睡;</p><p class="ql-block">食欲激增或突降,体重明显变化;</p><p class="ql-block">行为发生改变,如经常烦躁或行动缓慢;</p><p class="ql-block">不明原因的身体问题,如背痛或头痛;</p><p class="ql-block">失去自信,感到无能、无望、无价值;</p><p class="ql-block">不与他人接触和交谈;</p><p class="ql-block">情感失控,经常哭泣;</p><p class="ql-block">滥用或乱用药物和酒精;</p><p class="ql-block">反复出现自杀念头。</p> <p class="ql-block">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友,因为不了解病情,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各类行为产生误解。下面是一些与抑郁症患者相处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p><p class="ql-block">保持正常心态,了解抑郁症</p><p class="ql-block">抑郁症患者的亲友可能会因不了解抑郁症而产生一定程度的羞耻感。这种耻感会在无意识之中影响对他的态度。比如和旁人提起他时欲言又止,这可能会被抑郁症患者捕捉到。</p><p class="ql-block">为了支持患者,首先要理清自己的感受和观念,克服偏见。建议提前了解抑郁症的本质以及患者所经历的身心变化,与患者坦诚地交流,这将有很大帮助。</p> <p class="ql-block">成为倾听者,不要批判</p><p class="ql-block">放下批判的想法,避免使用诸如“懒惰”“太矫情”“抗压能力差”“想太多”等带有否定性的语言。也不要轻易说“我理解”,除非您真的有过切身体验,真诚地说“我不明白,但我真的想知道”会让人感觉更好。</p><p class="ql-block">要成为一个温暖的倾听者,不试图“修复”对方,也不期望患者按照您所期望的方式和速度恢复。只要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传递“无论你怎样,我仍然爱你”和“你对我很重要”的信息,给予他们一束光,让他们有继续前行的勇气。</p><p class="ql-block">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p><p class="ql-block">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药物干预,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和建议。鼓励患者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支持和陪伴。</p> <p class="ql-block">不盲目建议、鼓励和督促</p><p class="ql-block">抑郁症患者处于疾病状态下,他们的承受能力和对外界的敏感度与正常状态不同,各类微小的事情都会带给他们压力和崩溃感。强行要求患者进行运动、参加聚会、旅行、阅读或尝试各种治疗方法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不要盲目给出建议,要尊重患者的个人感受和舒适度。</p><p class="ql-block">不询问原因</p><p class="ql-block">不要直接问“为什么你抑郁”“为什么大家都有压力,你却生病了”。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其病因众多,我们无法选择是否患病。避免将责任归咎于患者,而是以理解和支持的态度与他们相处。</p><p class="ql-block">不要背负心理负担</p><p class="ql-block">尽力去照顾和支持抑郁症患者,带着爱去看护、陪伴抑郁症患者,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们,不要过分承受压力。只要尽力而为,让他们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支持即可。</p> <p class="ql-block">缓解抑郁、焦虑情绪</p><p class="ql-block">试试这6个日常方法</p><p class="ql-block">去运动一下</p><p class="ql-block">研究表明,运动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推荐让人放松的瑜伽;或者每周三次散步,每次30分钟左右,持续六周,也可以缓解抑郁症状。如果可以,与伴侣或朋友一起散步,效果会更好,社交互动可以提升情绪、增加继续运动的动力。当然,心情不好,不想动也没关系。</p> <p class="ql-block">冥想和放松训练</p><p class="ql-block">通过冥想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缓解抑郁症状。可尝试关注呼吸和脑海里浮出的念头,想象面前有一个传送带,将冒出来的一个个念头打包放在传送带上,让它们离开,周而复始。还可做一些放松训练,比如腹式呼吸,主动缓慢地深吸气和呼气,吸气和呼气时间各达到六秒钟左右。</p><p class="ql-block">定期体检</p><p class="ql-block">定期体检可以检查是否缺乏关键的营养素或激素,可一年体检2次,选择抽血化验、尿液检测、同位素的测定等检验项目。</p><p class="ql-block">激素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可调控脑内多个参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神经递质系统,以及个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p><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中国的中老年人群中,维生素B1缺乏与抑郁症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都柏林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老龄化专家的新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B12与患抑郁症的风险之间存在纵向联系,研究持续时间超过四年。</p> <p class="ql-block">保持人际交流,宣泄情绪</p><p class="ql-block">与他人保持联系和交往对于缓解抑郁症情绪很重要。尝试加入兴趣社群,和外界保持联系和交往,尽量不让自己处于孤独、封闭的状态。来自他人的支持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并提升生活动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如适当哭泣、向亲友倾诉等,获得更多的他人、社会的支持,对缓解不良情绪也是有益的。</p><p class="ql-block">多增加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p><p class="ql-block">在生活当中注意积累、收集、体验一些比较微小的快乐,经常地体验和回味生活中的小幸福。少些负面事件,多些开心快乐,能够有效改善抑郁情绪。</p> <p class="ql-block">睡个好觉</p><p class="ql-block">若有睡眠障碍,遵医嘱使用改善睡眠的营养素。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每晚7至8小时的睡眠为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