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技术赋能教研成果,让教育写作提升教研能力——4月26日上午培训记录

刘志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鉴机识变,在技术赋能下,教师教研形态转型“新”在哪里,又将因何为继、走向何方?4月26日上午,根据培训安排,张隽博士和李梦琦博士分别围绕教研论文、课题写作对我们做了指导。张隽博士的主题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研成果转化》,李梦琦博士的主题是《教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张隽博士的主题报告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选题策略,二是写作策略,三是发表策略,四是文献获取技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张隽博士以AI技术为例,通过自己从事教研培训的实践观察和亲身经历,为我们分析了当前论文写作过程中选题存在的误区,对选题的标准从四个方面做了归纳。一是针对性:言之有物。指向解决特定的研究问题,或满足特定的研究目的。二是聚焦性:言之有度。选取一个明确而有限的研究范围来进行深入研究,以避免过于宽泛或笼统的研究主题。三是创新性:言之有预。选取一个新颖、独特或有创造性的研究主题或问题,能够在学术领域中提供新的见解、方法或视域。四是可行性:言之有据。选取一个可以有效研究并得到实际结果的研究主题或问题,确保研究能够在给定的条件和资源下得以顺利进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教师在进行教科研时能够真正沉下心来,聚焦于某一领域的研究,追踪某一问题的发展,“长期耕耘,必有收获”,从而形成个人研究的优势特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针对选题标准,张隽博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选题策略。一是提炼教学经验,二是树立问题意识,三是关注前沿热点,四是巧用类比嫁接。在选题模式的确立方面,张隽博士为我们推荐了六个模式,以及《教研论文写作与发表》这本书,供我们学习和借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写作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有教育情怀、有所追求的教师,一定会热爱写作的。从个人来说,写作能够充实内心,丰富精神生活,锻炼思维能力,养成好学、深思、力行的习惯和品质。从工作来说,写作有助于反思改进教学,积累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率。尽管新的教育评价改革要求破除“唯论文”的顽瘴痼疾,但须知这是对过去教师评价中只讲论文而不注重教学实绩的一种矫正,并没有要反对或弱化教师写作的意思。教师热爱写作、擅长写作仍然是其专业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功夫用得足够深,完全可以在教学之余通过写作改变自己的人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写作策略,张隽博士从教研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正论部分写作策略两个方面做了分享。</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投稿策略一共有五个方面,一是投其所好,二是遵守规范,三是参照修改,四是通过正规渠道投稿,五是投稿到正规刊物。</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文献获取,张隽博士分享了一点小技巧,我们可以拿来即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查文献、读文献,是做教研的一项基本工作。从最早眼查手翻的“查阅式”检索,到后来基于搜索引擎以及互联网的“搜索式”检索,再到现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们首次看到大语言模型在理解问题和问答能力上接近人类智能的水平。当检索遇上AI,文献资源触手可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漫漫教学路,茫茫论文情。教研论文写作,是很多老师绕不开的痛。如何找到与“好文章”“写好文章”的差距,张隽博士的讲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一个半小时,不仅收获了教研论文写作的真策略,也更好地弄懂了教研论文的价值:教育写作是一场不断滋养成长的教研之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李梦琦博士的报告分为两部分,一是教研论文的基本结构,二是教研论文的写作规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教研论文通常“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也就是说教研论文的结构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须有一般的结构规则。论文的结构,既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这些内容方面的基本结构,也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格式方面的结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果你对某些教育教学话题感兴趣,那么如何构思出系列论文,一步步研究,一篇篇撰写呢?构思的方法是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其中的道理何在?只要你不断求索、持续进步,为今后的教育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终有一天就会“有志者事竟成”,收获满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的教科研写作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仅靠教师的责任、热情、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等,而应该靠教科研成果及教育认识进步的支撑。按照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开展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少一点急躁,少一点功利心,要珍惜自己选择的教研发展之路,用真心对待教学研究,对自己的每一个教研成果负责,要善于花更长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调研、修改,而不是匆匆写就、急于投稿,这既是对刊物和读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教研负责。要对每一个表述,每一个字词和标点,反复推敲,不厌其烦地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细节进行修改、完善。唯有始终秉持严谨的态度,才更能打动刊物编辑,更有可能创造精品佳作,推出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优质教研成果。</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教师写作,是让教育变得更美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通往职业幸福之路。当然,这条路并不是好走的坦途大道,需要教师付出很多时间与心血。教师写作,是一定会感到累、辛苦的,也一定会遭遇脑袋空空、写不下去的苦恼阶段,但要相信:坚持写下去,收获的将是长久的快乐与幸福,是精彩的教育人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听了两位博士的报告,深有感触。教研成果的获得离不开教育写作,写一般离不开读。文章写作的高手,一般也是会阅读的高手。那么,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如何在日常教育生活中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如何通过读去促进和改善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没有输入的积累,就难有输出的质量。阅读是一种学习,写作是一种创造。没有阅读学习,写作创造就是无源之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阅读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对经典文献,需要精读;对时尚信息,需要博览。对重要文献,需要反复研读;对不同文献,需要比较鉴别。要善于读文字,也要善于读文字背后的意义;要善于读有字之书,也要善于读无字之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