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的感悟(上)——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

理平

<p class="ql-block">读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的感悟(上)</p><p class="ql-block">——善,建者不拔 善,抱者不脱</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p><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把善牢牢地建立于内心而不拔的人,把善紧紧地抱在怀里而不丢弃的人,他的子孙就会永远尊敬他,即便逝去后也永远会受到祭祀而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把善)修于自身,他的德行才纯真;(把善)修于家庭,他的德行就充裕;(把善)修于乡村,他的德行就会长久;(把善)修于国家,他的德行就会丰富;(把善)修于天下,他的德行就会普及。所以,以(善)身观(治)身,以(善)家观(治)家,以(善)乡观(治)乡,以(善)邦观(治)邦,以(善)天下观(治)天下,(则天下为善,人人平等,个个自由,世界才会真正的和谐)。我为什么知道天下是这样(有道或无道)的呢?就是以上善(几近于道)为标准来衡量的。</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这一章的开头两句,学者一般断句为“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意思是“善于建树的不可拔除,善于抱持的不会脱落”。这样的表述我总觉得与老子想表述的意思不太吻合,通观《道德经》,老子反复强调要尊道贵德,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最为关键的是要把“上善”建立于内心,把“上善”紧紧抱在怀里,所以我觉得可以这样断句:“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善是修身、治家、兴邦、平天下的一剂良方,我读《道德经》从头至尾都能感受到老子的“上善”之心。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这都说明了善在老子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老子觉得用“善”,“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我们有没有真德,就在于我们有没有用“善”修之于心,用“善”行之于为。</p><p class="ql-block">善就是真德,善很管用,可以用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善是尊道贵德的具体表现,善是通向体道、悟道、修道、行道和得道的必由之路,善还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人类能把“上善”种植于内心,紧紧地抱住善,真正做到“上善若水”,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香火不断,我们的为人处世就能真正做到“与人为善,海阔天空;与物为善,宇宙无限”。</p><p class="ql-block">人无眼界,必无境界,无境界必无胸怀,无胸怀则难容世界。人无善心,必无同情,无同情必无宽容,无宽容则难容他人。人无慧根,必无悟性,无悟性必无智能,无智能何容贤能?以人为友,人皆可友;以人为敌,人皆可敌。与人为善,是为善己;与人交恶,己必自恶。取人之长,己必更长;见人之短,己必更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