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地旧事】之 冕宁泸沽

*雪子*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泸沽,别称台登,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下辖镇,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道“灵关古道”的重要节点,素有“古道明珠”的美誉。泸沽镇位于冕宁县东南部、安宁河与孙水河交汇处地带,据《方舆胜览》记载:“泸沽檄,水交流处也。”,故名。如今,泸沽镇幅员面积达280.6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达5.7万人,是全国五百强试点镇、四川省百强重点镇、凉山州旅游型重点镇。</p><p class="ql-block">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台登县。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设泸沽巡检司,属宁番卫。清朝,属长、阜2乡。1966年7月,设泸沽镇。 2019年12月,先锋乡和铁厂乡并入。 截至2020年6月,泸沽镇下辖7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p><p class="ql-block"> 泸沽,地理上是一处要寨,在历史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故事。下面漫谈点点滴滴它的过去,希望大家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彝地旧事】之 冕宁泸沽 杂谈</p><p class="ql-block"> 在元朝之前,泸沽一带(致彝语“阿齐比尔”这一片)是彝人雄居邛嶲(南中—金沙江两岸)地区的重要关口,有乌蛮“落兰部”强大的势力在此据守,北拒吐蕃和中原势力,三股势力在此交汇,大战过几场,血流成河。唐时,此乌蛮落兰部受南诏国派遣值守此地而发展壮大,致后宋时大理时期,与大理派遣在西昌德昌的白蛮勾连成势,顽强存在致元朝初期。元初,落兰部在“建蒂”领导的时代势力非常强大。势力覆盖西昌地区为中心,南致金沙江北岸,北及大渡河南岸的广袤邛嶲地区。后来,部分势力分散去了其他地方并归顺元朝纷纷成土司(越西的岭土司,普格布拖的阿都土司,美姑的沙马土司也有专家说出于此,建蒂之女沙智其夫大理派驻西昌的阿宗死后掌权也火了几十年)。到元元9年被元朝大军所“平”。而此时,更北的越西冕宁也都已经被彝人掌控和占据。居住有彝族为主体的乌蛮成今天格局。从此,泸沽淡出彝族历史的显耀地位。</p><p class="ql-block"> 冕宁越西甘洛这些凉山北部地区在元朝之前主要是西番和么些族(纳西族和普米族的先民)等民族居住。元初,泸沽的乌蛮集团在其主建蒂时期,不断强盛,四处扩张,向北用兵,把越西甘洛冕宁的土著赶走到雅砻江以西,占其地,移入彝族为主的乌蛮。成今天民族格局 。</p><p class="ql-block"> 元初十年左右,元朝开始对凉山大力用兵,泸沽彝人建蒂势力被平。其他彝人势力纷纷归附元朝受封。元朝一改唐宋以来的羁縻制度松散管理,在削弱地方势力后,植入“罗罗斯宣慰司”这个垂直州级部门,由流官加小土官(土司)对旧凉山进行直接统治。开始历史上对这一地区的实际统治。明清延续,并进一步实行改土归流,欲加强直接管理,无赖凉山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改土归流在凉山大打折扣。土司被压制而黑彝占空子崛起。尤其清中后期,随着清朝政府势微,这片土地又回到彝人自己的手里,可不是回到土司手里,而是回到林立的黑彝势力手里。成为解放前两百多年“独立裸裸”,神秘莫测,水都泼不进来的“巴布凉山”。致上世纪五十年代实行民主改革,这片神秘而封闭两百多年的高原迎来新的曙光。</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凉山从来都是王朝的边地,彝族也从来都与其他民族和外界来往不断,凉山地区自秦汉以来有大量汉族等其他民族共同居住,十多个民族共同开发了这片土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认同源远流长。愿国泰民安,万民享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关注博主:</p><p class="ql-block">看见新世界,看见新价值。</p> <p class="ql-block">文化博主介绍:</p><p class="ql-block">加潘布哈,男,凉山彝族人,60后,中职学校政治高级讲师。近十多年定居绵阳李白故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专业;生物学、法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迎点评和转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