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段锦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舒展徐缓,自然连贯</p><p class="ql-block">舒展是指练习时柔和大方,轻松自如,不僵硬,不拘束,姿态优美。徐缓是指练习时轻柔缓慢,虚实分明,不飘忽,不摇摆,重心稳定。自然是指动作路线都是符合人体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带有弧度的走向,没有棱角,没有直线。连贯是指动作以脊椎带动四肢运动,周身相随,上下贯穿,姿势的转换衔接之间没有断点,动作白的虚实变化之间没有停顿,如行云流水。</p> <p class="ql-block">松紧兼顾,亦动亦静</p><p class="ql-block">松是指练习时身体放松,包括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等都要放松,调整身体达到呼吸平和,心神平静,体态松柔,但姿态仍要正确规范,不能懈怠。紧是指练习时要缓慢而有力,尤其是在两个动作的衔接之处,松紧兼顾得当才能达到活动关节、强健筋骨的目的。相比松紧所强调的内在调节,动静则指外在的动作表现:动是指动作要灵动活泼,顺畅自然;静则对应紧,指在动作衔接处要内紧外静,沉稳安定,外在停顿而内劲继续,肌肉保持拉伸且气息持续延绵,对练习强化的身体部位施加适当的力并延长作用时间,能够使其受到的刺激也相应增强,从而使锻炼效果更为显著。</p> <p class="ql-block">八段锦的要点</p> <p class="ql-block">放松人静,道法自然</p><p class="ql-block">放松入静是练习时最基本的要点。放松是指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放松,放松精神,可以消除心理上的紧张状态;放松身体,可以达到生理上的自然状态,使肌肉、关节等放松。入静则旨在令思绪安静、排除杂念、心情平和。放松、入静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辅助、缺一不可,二者共同作用才能做到内外兼修、由浅入深地练习。</p><p class="ql-block">道法自然指在姿势规范、有力有节的标准下将身体、呼吸等调整为顺其自然的状态。其中身体自然是外动准确、态势有制;呼吸自然是气息流畅,切勿强硬呼吸。</p> <p class="ql-block">身形准确,姿势灵活</p><p class="ql-block">身形准确是指练习时姿势要正确,方法要合规。在练习的初级阶段,基本的身形锻炼是最重要的方式。预备式是锻炼基本身形的最佳途径。其中站桩是使身体进入放松入静的准备过程,但由于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练习程度有所不同,因此站桩的时间和强度要有所变化。具体到练习时,做到对每个动作的顺序、方向、角度、力度和线路等方面心中有数且姿势到位,就达到了身形准确的要求。</p><p class="ql-block">姿势灵活则是主要针对个体的差异而提出的锻炼方法。每个人的身形、劲力和体质等各有不同,表现在练习过程中就会有所差别。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动作时间的长短、力度的大小、架势的高低和呼吸的快慢等,切不可急功近利,以防起不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反而造成损伤。</p> <p class="ql-block">练中有养,养中有练</p><p class="ql-block">练即为练习。通过练习,可达到调整形体、精神和呼吸的目的。练到一定阶段后,即便是在非练习时间,也会出现身轻体适、呼吸自然的状态,称之为静养状态。欲达到此种程度,必须练养结合,不可过度练习或贸然进行高难度练习,合理安排练习和静养的时间,交叉进行,才能有助于提高修习效果,益于身心健康。</p> <p class="ql-block">循序渐进,持之以恒</p><p class="ql-block">对于初学者而言,八段锦是具有一定练习强度和难度的,因此初学者不可过于追求完成速度,要先克服练习带来的肌肉、关节酸胀等不适感觉,缓解动作僵硬、心理紧张的状态,消除手脚不协调、动作不到位等问题。随着练习时间的加长,逐步做到姿势准确、衔接连贯、力度到位,而后再逐步对动作要领加以揣摩,对细节进行深刻体会,最后达到理想的练习效果。由此可见,在练习过程中,一步登天、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途径,但不可以循序渐进为借口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锻炼,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注意事项</p> <p class="ql-block">习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脊椎有非常好的保健、康复作用。但练习不当反而会造成伤害。以下几处动作在习练时须格外谨慎。</p><p class="ql-block">(1)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动作。习练时一定要悬顶立项,动作均匀、缓慢,尝试着用劲,闭气停顿时,颈项争力,忌脖颈松懈,不加思考突然用力。</p><p class="ql-block">(2)摇头摆尾去心火。当形成偏马步目视脚跟,头向一侧摇动时,随顶髋变脸朝上,脖颈要尽量放松,动作柔和,随髋转动。切记不可主动用力摇转和闭眼。</p><p class="ql-block">(3)两手攀足固肾腰。向下俯身时,手不强求去触摸脚面,关键是脊柱要节节放松,出现背弓。特别是高血压、心脑和腰脊病患者,更要注意动作缓慢,不可过于俯身,以舒适为度。起身时,不可强行以臂带身,追求反背弓,这样极易发生腰脊、肩背关节肌肉拉伤。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