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的感悟(中)——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理平

<p class="ql-block">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的感悟(中)</p><p class="ql-block">——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接上文)</p><p class="ql-block">在这里笔者感悟到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p><p class="ql-block">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思想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众人思想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众人思想是有限的,民族思想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民族思想是有限的,人类思想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解放思想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现在做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类思想解放中去,把人类无限思想的转化为无限的精神财富,把无限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有限的物质财富,不断实现物质的和(“禾”足“口”需,合二为“和”,植物(禾)满足(口)需时方为和,意指物质文明方为“和”)意识的谐(“言”能“皆”表,合二为“谐”,要让人人有“言”能“皆”发表,并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争鸣中“比”较明“白”是与非,合二为“皆”,意指精神文明方为“谐”)两者和谐互动,不断实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新的物质)的良性循环,不断实现和谐世界!其实真正的精神文明不是将人的思想统一于某某个人,统一于某某个人的“重要”讲话之中,而是要把人类的思想统一于道(规律)之中,从这意义上说,人权不仅仅是人的生命权、人身自由权、人的财产权等有形质,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人的思想自由权、精神自由权等无形质,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离开了人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思想自由、集会自由、游行自由等精神领域的自由,人就会被代表、被幸福、被增长、被自由、被贬值为低等动物“白猫黑猫”!人是有灵性、理性、悟性和思想的动物,人也是有本能和欲望的动物,两者合二为一才是人,“从灵到欲,从欲归灵’(新的灵,即灵与欲合二为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顶天立地的人)。“人”字二笔:一擗为灵,一捺为欲;一擗为己,一捺为异;一擗为无,一捺为有;一擗为虚,一捺为实;一擗为日,一捺为月;一擗为矛,一捺为盾;···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化解任何矛盾双方,使之实现矛盾双方的良性循环,使矛盾双方能得以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关键是看这个人站在什么角度,去看问题,如果能站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角度去看世界的纷争,就没有不可化解的矛盾,矛盾双方就能不断实现“从矛到盾,从盾归矛’(新的矛——矛盾双方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就呼吸来说,有呼必有吸,有吸必有呼,呼极必吸,吸极必呼,否则人很快就会死亡。只有遵循“从呼到吸,从吸归呼’(新的呼)才能保持人体呼吸系统的良性循环,才能有效地支持人体其它循环系统的良性循环,如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良性循环的实现。其实人体的各个循环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平衡合一于健康的人体之中,一旦平衡被打破,人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时有两种调节,一种是内力的调节,即人体的自我调节,逐步形成新的平衡(这是最理想最能动最有效的调节),另一种是外力的调节,如通过医治达到新的平衡(这是迫不得已的被迫的调节),这里就涉及内与外两者辩证循环的过程,“从内到外,从外归内’(新的内,即内外合二为一,才是最佳的平衡方法)。</p><p class="ql-block">从社会形态的演化来看,公私、虚实等等也遵循着循环往复,互换互见,否极泰来的运动规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