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五)

若水

<p class="ql-block">  养生之道(五)</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好学为道!</span></p><p class="ql-block"> 王应科</p><p class="ql-block">退休了,不好好享受清闲,为什么还要四处奔波的去学习呢?</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担心老年痴呆,我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让自己痛苦给别人负担;我的思想仅限于某单一的方式方法(拳、桩)将认知固化,甚至把自己固化到这单一的体系之内,不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全面了解感触养生之道,不容易接受除此之外的好的东西。所以我想站高看远,得理明理,在学中悟,在悟中学,博大胸怀,改善心性,看破看空,放下执着。</p><p class="ql-block"> 当今学拳站桩风行,一知半解者甚多;有些人把自己包装成大师明师,借助网络平台的羊群效应,其实追求的仅仅是赵公元帅而已。世风日下我则独行,不要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练的都不好不对,唯我是真,唯我师为真,眼中心中全是唯一。</p><p class="ql-block">《道德经》中有言“圣人是常无心,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这就像佛法中讲的“不染着、不住,物来则应。”</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功夫、真正的修炼观应该是实用观。今天的时代早过了靠拳脚功夫打天下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在如何让自己更加丰富多彩上下功夫,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丰富多彩才是现实需要。从这里出发才能明确目标,才能理解今天的桩和拳与历史中的桩和拳性质甚至本质的转变,从技击为主到养生为主,有了这样的观念后,就不稀里糊涂的人云亦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今天拳(桩)的养生实用是普罗大众的,而技击仅仅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的。这便是历史和现实,是时代的变迁。</p><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的拳种拳法,这个桩那个桩,这个掌那个掌,这个招那个式,这个这么练那个那么练,其实都是平台,是名相,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让你的身体怎么样,你的身体表现出怎么样;他能不能做到让你的身体怎么样,你的身体能不能觉知到怎么样了。心性变化了吗?病的症状减轻了吗?痊愈了吗?进而身心智慧、心性觉醒,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所印证了吗?</p><p class="ql-block">修身养性,养生健身不能局限在某一种方法、某一个方面,某一种认知、某一种传承和自己的某一种观念认知上。眼界开阔才能有正确的抉择,否则仅局限于自己的认知,那就只是盲从,误不了人但可以误己。</p><p class="ql-block">养生之道是科学全面的,是持之以恒的,是水滴石穿的,关乎起居饮食、环境心性等等。</p><p class="ql-block"> 写于 2024.2.4立春之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