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广西省位于我国南部,简称桂,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据2022年统计人口达5047万人。根据相关研究广西有姓氏1250个。早在秦朝的时候,就有50万大军留守五岭,其中10万人留在了广西居住。广西排名第三位的韦氏就来自于秦朝的军队。秦朝以后又有林、简、梁、刘等姓氏从中原迁居到广西。元朝时期,广西地区的朱、李、王、刘、廖、郑、邓、丘多从广东迁入,主要分布于梧州、玉林、贵港、陆川、博白、钦州、合浦等地。广西姓氏文化多样性,有客家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多种。</p> <p class="ql-block"><b>下面我们来看下,广西前100大姓排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西100大姓中黄、李、韦、陈、梁总计人口达1600万人,其次覃、杨、刘、张、吴、罗、陆、黄、莫等姓氏人口都在100万以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广西多民族移居</b></p><p class="ql-block">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移民对于广西的区域开发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明代以前,百越民族已经分化为壮、侗、水、仫佬、毛南等民族,他们散居广西各地。秦汉时期汉族移民陆续迁入广西,在明清时期掀起了迁入广西的高潮。回族在元代时迁入广西。苗族在宋代时从贵州迁入广西桂北和桂西北地区。瑶族在隋唐时即迁入广西桂东北地区,历经宋元,至明清时期,瑶族因各种历史原因不断迁移广西各地。京族、彝族、仡佬族在明代时从不同的地方迁居广西。各民族的分化与迁居,对广西民族分布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长时段的视角来看,明清时期,迁入广西的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体。迁居广西的外省籍移民,按其迁移的目的来分,又可分为军事型移民、政治型移民、经济型移民三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桂东北湖南移民较多</b></p><p class="ql-block"> 桂东北作为今湘方言分布的地区,其人口大部分来自湖南。湖南人口很早就开始徙居桂东北地区,明、清两代和民国时期,迁移规模更大。在地域分布上,则以首府桂林和靠近湖南的全州、资源、灌阳、兴安、灵川等县接受湖南移民最多。</p><p class="ql-block"> 根据广西《灌阳县志》记载:县内汉族人口多,分布广。西汉建县前已有汉人居住。多数系宋、元、明时期由江西、江苏、湖南等地陆续迁入。可见,灌阳有很多人口是从湖南、江西、江苏等地迁过来的。另据《资源县志》对资源县各地姓氏的记载,“境内姓氏原籍多系湘、赣、晋、鄂等省,尤以湖南省为多,询及家世,十之七八来自湖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客家人多来自福建</b></p><p class="ql-block"> 广西客家人先祖大部分在明清时期从福建、广东迁居广西,部分来自江西、湖南等地,有“来人”“麻介人”“客人”“新民”与“客家人”之称。</p><p class="ql-block"> 广西博白县刘氏,支系甚多,大部于明代来自福建,其中刘通礼在成化年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游学至博白,并定居于此,通礼生子七人(千一至千七),抗法英雄刘永福即千一的十二世裔孙。</p><p class="ql-block">广西陆川县古城镇北斗村《李氏族谱》有载“我始祖观成公,因明朝政令移民,父故未化灵,背负灵牌,别居福建上杭县珠玑巷迁居陆川县良田上旺村开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