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分享了我在冰山集团实习一年转正后的一篇两千字的报告,21年前写的那篇流水账,没想到会受到这么多当年同一年进入冰山集团工作朋友们的大力鼓励。</p><p class="ql-block">那今天我再来试着回忆一下第二年的一些故事吧!</p><p class="ql-block">首先在讲我的故事之前,我想怀念一位和我同年进入冰山集团,但在这一年里却不幸罹患白血病,之后因为医治无效而英年仙逝的好朋友,他叫张瑞军,陕北人,很聪明也很朴实,可惜不到25岁就早早离开了我们,这让不禁想感叹生命之脆弱与人生之无常。我们都应该好好珍惜生命,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越早越好,别等到最后追悔莫及了。</p><p class="ql-block">我为啥要先提这件事儿呢?因为2002年的夏天,我也因为做了一个不太成功的扁桃体手术,因为消炎没做好,喉咙出血太多,两次晕过去,幸好在设计研究院院长和其他同事的用心照看下,我在医院住了一周,身体才得以好转并最终完全康复,所以无论我之后走到哪里,不管成功与失败,我都要永远记着设计研究院对我的救命之恩。除了设计研究院,其他多位同年进公司的小伙伴们也都给我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这也让我永远铭记在心。</p><p class="ql-block">话说在2002年8月份转正之后,我继续在设计研究院工作,每天的工作任务并不是很多,继续翻译上次提到的由张院长等技术大牛去英国深造带回来的好多双螺杆压缩机相关的技术资料,明天我看看是否可以把这些资料也整理一下发出来,让大家看看我的翻译水平如何。 </p><p class="ql-block">因为这些资料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制冷技术知识点,凭我在大学学的那点儿理工科入门知识,这时就显得不太够用了,为了将这些论文翻译准确了,我曾在设计研究院的阅览室翻阅大量的技术书籍,也请教了我们院里的多位高级工程师和博士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幸向多位前辈们学习,我记忆中请教比较多的是一位姓王的高工,他工作已经8年了,在集团很多部门都工作过,懂的技术非常全面,我很喜欢和他交流,每次都是获益良多。我记得我们那个楼里北面有一个阳光楼道,我好多次都在楼道里向他请教我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几乎每次都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我们俩也因此成为好朋友。另外我也会向几位博士请教,当年我们这个设计研究院最多时一共有五位博士在这个不到30人的设计研究院里做博士后研究。我很幸运能遇到他们。因为他们个个都学富五车。每次碰到他们,和他们少聊一会儿就能增长很多自己通过读书很难获得的宝贵知识。真是应了那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p><p class="ql-block">除了做翻译工作,我还有机会陪几位博士去一些大厂参观考察,我记得我曾去过一次西太平洋石油公司。西太给我留下非常不错的印象,我之前只觉得冰山集团设备最先进,但去了西太,看到整个工厂满眼的石油管道设备,我又明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了。</p><p class="ql-block">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有老外参加的技术交流会议,当时张院长让我担任现场翻译,面对满屋子的高级技术同事和外国友人,我紧张且表现不佳,因为但我的翻译水平实在太差了,勉强翻了几句之后就被一位刚从美国深造回来的副总接替我翻译了,技不如人,不服不行。我一点儿也不怪那位副总不给我机会,只恨自己之前没好好学英语啊!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口语翻译机会给到我了。</p><p class="ql-block">除了这些工作上让我感到有挑战但也有很大收获与成长的的事儿以外,我们研究院的业余活动也算不少,楼顶有台球案和乒乓球案子,我们每天中午一吃完午饭就会着急忙慌地跑到这里抢台球杆子或者乒乓球案子。台球案子有两个,基本每次都能抢上,但乒乓球只有一个很难抢上,每次基本都是高手们优先选择,我们这些乒乓球初级选手只能等到晚上下班后才能玩上一会儿。</p><p class="ql-block">那年我虽然收入不高,但每天过得既充实又开心。在研究院的半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我和研究院的每一位同事都相处的非常友好且开心,我和许多人至今还保持着联系。</p><p class="ql-block">2003年2月,在老家休了一个月的探亲年假,我开心地回到了大连。我正准备继续在研究院里尝试其它的挑战,比如绘图和制作简单的设计文案。因为我不想在设计研究院不能总干这些边缘工作,我希望能为公司做出更大贡献,这样我才能有更大的成长与收获。</p><p class="ql-block">就在我暗暗自学绘图工具,准备在设计研究院大干一场时,一天张院长上楼对我说,公司要投资建新的网站及企业信息化系统了。我看你对电脑很感兴趣,另外你英语也不错。我向公司推荐你去加入他们这个信息化筹备小组,你觉得如何啊?听完张院长的话,我没有任何犹豫就回答道:太好了,我也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新工作。感谢领导的信任和推荐,我一定好好干。</p><p class="ql-block">我大学虽然学的是科技英语专业,但因为我一直都没有找到学英语的正确方法,英语一直学不太好,只能把兴趣和时间投在我自认为更加擅长的计算机上了。大学时我曾自己动手做过一个个人主页,把我的简历放了上去,还曾接到过计算机相关的公司的招聘电话,但因为我早早就把自己签出去了,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再选择做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这次这个机会正是我梦寐以求的机会,我暗暗下定决心,这次我一定要好好把握。</p><p class="ql-block">和张院长谈完话的第二天我就正式去信息化筹备组报道了,一开始这个筹备组的办公地点是在冰山大楼里一楼的销售部合同信息化组里。筹备组由一位副总直接领导,这位副总不到40岁,刚从美国深造一年回来,他人非常好,也很博学多才。筹备组一共三个人:z,d和我。三人中我资历最浅,z和d都是工作8年以上,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都非常强,和他俩在一起共事,我学到很多之前在进出口和研究院都没法学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z是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不光对公司的核心业务非常熟悉,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那也是相当丰富,我记忆里第一次在公司见到他时,他正忙着帮销售部门测试一套新的MIS系统。销售部里任何人遇到任何计算机相关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找z,所以他在销售部是IT技术牛人。</p><p class="ql-block">d是做空调成套的,除了对公司的产品技术精通以外,对软件编程也很擅长,那年他刚用delphe开发出一个空调选型软件,很受公司领导器重。他也很好学,当时正在大工读在职的工硕。</p><p class="ql-block">只有我好像啥都不太会,只能跟着两位大哥学习了。那时大部分时候,我都是在听他们分享观点与分析业务,而我只能默默记下自己不懂得地方,先去自己找书或上网研究,实在弄不明白只能向他们两位请教,他们都很愿意解答我的任何问题。只是我自己总担心问多了会浪费他们的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在筹备组工作的那五个月里,我们一起考察了好几家投标软件公司,一起举行招标会议,一起评标定标。最后我们协助中标的公司去各部门做需求调研和需求分析,等系统开发出来,我们协助软件公司做系统的最终验收和推广。整个过程走下来,我感觉自己学会了很多之前在学校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的软件工程实践课程。这也为我之后在外企顺利成长提前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p><p class="ql-block">2003年7月份,筹备组的工作基本完成。公司为我们筹备组成立一个新的科室,办公室也搬到了总师办大楼,我主动要求留下和z一起来维护这个系统。从这时起我开始用上了笔记本电脑,虽然不是那种很轻很薄的电脑,但也让和我同年来冰山又和我同住在大冷宿舍的其他小伙伴羡慕的要命。因为使用笔记本电脑,我可以带回宿舍用,我的工作也可以带回宿舍做。而其他小伙伴在单位用的台式机只能在公司才能使用。在冰山正常只有科室主任才能给配笔记本电脑,我虽然只是一位工作不到两年的小年轻,既不是领导也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他们想不明白凭啥我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但我心里明白,因为我们是自己采购的服务器,我们不光要维护系统软件还需要维护硬件和网络设备。没有笔记本电脑,我们确实不太方便完成这些工作。</p><p class="ql-block">虽然有了笔记本电脑,我固然可以稍感优越,但面对维护这些软硬件需要的大量技术知识,我又感觉自己之前储备那些知识不太够用了。</p><p class="ql-block">那我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继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了,如何才能完成这些学习需求,那将是我在冰山集团第三年的故事了。</p><p class="ql-block">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这一年我个人的成长与收获吧!</p><p class="ql-block">这一年应该算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先是工作不顺,然后身体也抱恙,但后来都逐渐转顺,先是遇到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她将陪我走过之后幸福的20多年,然后工作也遇到了好机会,这个好机会成为我之后二十年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总的来说,我很幸运在冰山集团第二年就能够逢凶化吉,走上坦途,这既得感谢我自己面对挫折不轻易放弃的性格,更得感谢在冰山遇到那么多善良愿意慷慨相助的朋友和同事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