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气之应,养藏之道

医者仁心

<p class="ql-block">  冬未止,心藏之。人生有两样事,不可不早计。一为身的衰老,二为心的混沌。</p><p class="ql-block"> 人在什么时候开始衰老呢?《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p><p class="ql-block"> (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女子从35岁生命动力开始衰减,到49岁进入衰老期;而男子则是40岁开始,至64岁就会现出老态。“男子不过尽八八,女子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我们周遭的亲人朋友,大多三四十岁之间依旧康健,四十岁后就开始出现各类病症。</p><p class="ql-block"> 如何渡这个小关,上古天真论里回答的很清楚:“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p><p class="ql-block"> 多学中医知识以及动静功法,对普通百姓来说不至于偏离太大。</p><p class="ql-block"> 而心的混沌,其实比身的衰老更为可怕。因为身的衰老,可以康健求之。而心从混沌到明晰,甚至觉悟都是非常专业的话题,绝不是我们在弄堂市井里听闻的、抑或糟粕文字看中到的各种歪理邪说,听起来都在理,其实都是附佛外道,轻而从之只能是盲人骑瞎马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心”如何从混沌中明、晰醒觉呢?无论是从“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里着手,还是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中窥探,都是“心”暂时和永久的安放处!</p> <p class="ql-block">  关元穴:封藏一身真元之处关元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肾俞穴:人体长寿养生穴之一 。</p><p class="ql-block"> 藏言,是大辩若讷;藏智,是大智若愚;藏心,是宠辱不惊。</p> <p class="ql-block">  命门穴: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命,人之根本也;门,指出入的门户,命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p> <p class="ql-block">  太溪穴: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太溪穴以太溪命名,是因为肾经水液流注于此,可以源源不断为人体提供滋养。</p> <p class="ql-block">  涌泉穴:补肾固元的“长寿穴”《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p> <p class="ql-block">  小雪已过山河静,万物都进入了休养闭藏的阶段。《黄帝内经》中讲: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养藏,不仅是秋冬季节的一种息养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含蓄谦卑的处世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