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马铃薯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既富含淀粉又富含水分,既可以充作主食,也很容易变身为下饭的菜肴。西北地区的气候最适宜种植马玲薯,全国最干旱的甘肃定西地区产的马玲薯品质最佳,在锅里一蒸,皮就裂开了,里面的部分太别沙,称作“开花洋芋”,全国少有,定西被称作“马玲薯之都”。所有品尝过定西开花洋芋的美食家和外地游客都赞不绝口,说这几乎是世界上最“酥糯香甜”的土豆。造就“酥糯香甜”的定西洋芋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定西的土壤中所富含独特的矿物和微生物群落而造就,这好像贵州的茅台酒就是离不开茅台镇独特的气候水文环境一样。二是因为老百姓按照传统的种植方法,施用农家肥比较多和季节间套种“绿肥”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开花洋芋”因蒸煮后肉色金黄、外沙里糯、质地酥松、表皮粉糯,自然裂开,表面形成一层淀粉结晶,形似清晨沾着露水的花瓣,故而得名。定西的“开花洋芋”品质好、口感佳,含有维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维生素及大量的优质纤维素,还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优质淀粉等营养元素。另外,洋芋中的淀粉是一种抗性淀粉,具有缩小脂肪细胞的作用,实乃吃货和爱美女性居家旅行减肥瘦身之必备良品!马玲薯既可以当菜,也可以当主食。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它。然而,这平常的马铃薯,却绝非像它外表看上去那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论出身,马铃薯属于植物界一个著名的“毒门”——茄科。在这个大家族中,各种曼陀罗、颠茄、天仙子……统统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毒草。至于马铃薯,虽然在刚买来的时候无毒,但如果等到从上面那些微微凹陷的“芽眼”里面钻出紫绿相间的芽的时候,就会变身成危险的有毒植物了——无论是马铃薯发的芽,还是在发芽后的“芽眼”附近,都会含有一种叫作“龙葵碱”的毒素。甚至,即使是一些还未发芽的马铃薯,如果因为储存不当受光照而外皮变绿,在绿色外皮的附近也往往会有龙葵碱的存在。好在,龙葵碱的味道又苦又辣又麻,十分难吃,正常人也不大可能让自己吃到致死的剂量。</p><p class="ql-block"> 那么,长在地下的马铃薯,究竟是不是植物的根呢?其实,我们吃的马铃薯并不是根,而是植物的地下茎。茎与根的关键区别在于,茎是分节的,根则不会分节。例如,一节一节的竹竿就是植物的茎,至于不分节的白萝卜则是植物的根了。而且,茎上如果发芽,往往是只能从节上发芽的。因此,一个马铃薯上面那些凹陷的,负责发芽的“芽眼”,就是节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如果将发了芽的马铃薯种到地里,就将出现更精彩的一幕:那些芽将钻出地面,长成粗壮直立的茎,生出深绿的叶子,最后在茎顶开出一圈或紫或白的大花朵。这些花朵形似五角星,中央有一簇黄色锥形的花蕊,算得上漂亮醒目。洋芋开花赛牡丹。</p><p class="ql-block"> 待到马铃薯的花朵凋谢,就该结出一些黑色的浆果了。可惜,这些浆果通常并没有用处:既不能吃,里面的种子也几乎不会被拿来种植。人们大规模种植马铃薯的方法,是将它的一个地下茎切成几块,只要保证每块都有“芽眼”,就可以种进地里等着它发芽长大了。</p><p class="ql-block">马铃薯的地上茎粗壮直立,花紫色或白色,美丽 。</p><p class="ql-block">扑朔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6世纪时传入中国。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而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的花朵当作装饰品。中国人食用土豆的历史相对短暂,新航路开辟后它才“西食东渐”,逐渐进入到中国人的食谱中。清代,土豆的做法是打磨成粉,与荞、麦等主食一同烹煮,而后经过不断尝试与努力,烹调方式已日臻纯熟,既能糅合米面做成点心小吃,又能切成片、丝、块状作为主料或配菜,。还可以作成洋芋搅团,洋芋麦饭,洋芋饼子,洋芋馒头等等。洋芋到了农村巧媳妇手里可以作出你想不到的美味佳肴。</p><p class="ql-block"> 现代人用现代工业手段加工成土豆淀粉、粉丝、粉条,薯片、薯条等好吃的食品。</p><p class="ql-block"> 土豆历经三百年的传播,跨越明清两个朝代,才在中国落地生根,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土豆为啥叫马玲薯?</p><p class="ql-block"> 马铃薯的称呼来源于其外观和起源地。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当地人称其为“papa”,意为“大地的果实”。后来传入欧洲,欧洲人将其称为“potato”,意为“地下的苹果”。</p><p class="ql-block">马铃薯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呼,例如西北地区叫洋芋,东北地区称为“土豆”,广东地区称为“薯仔”,中原地区称为“山药蛋”等等。而“马铃薯”这个名称则是由外国翻译而来,因为其外观与豆子相似,又因为原产于南美洲,与马来西亚相邻,所以被称为“马铃薯”。有一说,当时朝廷为了普及土豆种植,官员骑马摇铃走村串户宣传,人们就叫马玲薯了。还有一说,土豆形状本身就像马带的铃铛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另外,马铃薯在中国还有其他称呼,如“洋芋”,这是因为它最初是由外国传入中国的,所以被称为“洋芋”。同时,马铃薯在台湾地区也被称为“地瓜”,这是因为在台湾方言中,“土豆”与“地瓜”发音相似,所以被称为“地瓜”。</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马铃薯的不同称呼来源于其外观和起源地,以及在不同地区传入时所受到的文化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