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周围的肌肉

沧州领梵瑜伽康复学院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骨盆内肌肉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髂腰肌 </span></p><p class="ql-block"><b>这个肌群连接了脊柱与股骨, 横跨骨盆内部 </b></p><p class="ql-block">髂腰肌为通过骨盆内部的大肌群, 可细分为髂肌、 腰大肌以及腰小肌。 此肌群位于深 层, 靠近骨骼、 内脏; </p><p class="ql-block">同时连接着脊柱与骨盆、 骨盆与股骨, 以稳定骨盆。 </p><p class="ql-block">由于髂肌、 腰大肌交会于腹股沟, 所以, 把这个肌群命名为 “ 髂腰肌 ” 。 虽然上述两块 肌肉有交会点, 不过两者的起点不同</p><p class="ql-block">(腰大肌起于腰椎, 髂肌起于髂窝) 功能上也有所 差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髂肌 </span></p><p class="ql-block"><b>这块肌肉起于髂骨内侧的髂窝, 止于股骨小转子。 </b></p><p class="ql-block">部分髂肌会延伸到髂前下棘的髋关节处, 再从骨骼凸起处继续往下生长, 到达股骨小 转子下方约 2cm 处。 止于小转子的肌束与腰大肌会合, 可使髋关节做出屈曲、 向外旋的动 作。 到达小转子下方 2cm 处的肌束, 则能让髋关节内旋。 同一块肌肉同时具有彼此抗衡的 功能, 让骨盆保持稳定。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起点 —— 髂窝、 髂前下棘 止点 —— 股骨小转子下方约 2cm 处 主要功能 使髋关节屈曲、 外旋 内旋(起始于髂前下棘的肌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腰大肌 </span></p><p class="ql-block"><b>为长条状肌肉, 起于腰椎处, 通过骨盆到达股骨。 </b></p><p class="ql-block">虽然腰大肌并没有直接附着于骨 盆, 但和始于骨盆的髂肌交会, 所以这块肌肉仍与骨盆的运动有关。腰大肌的主要功能在 于能够屈髋关节, 使腿做出抬高的动作。 另外, 由于腰大肌大部分都附着于脊柱上, 所 以, 也具有稳定脊柱、 保持姿势等重要功能。 起止点 起点 —— 第 12 胸椎、 第 1 ~ 4 腰椎椎体以及椎间盘(浅头)、 第 1 ~ 5 腰椎横突(深头) 止点 —— 股骨小转子。 主要功能 使髋关节屈曲、 股骨向前上方举起以及外旋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腰小肌</span></p><p class="ql-block"><b>和腰大肌一样起于腰椎, 止点则延伸至髂腰肌筋膜。</b></p><p class="ql-block"> 腰小肌覆盖着髂腰肌筋膜, 能辅 助髂腰肌活动。 有许多人并没有腰小肌。 缺乏腰小肌的人, 髂腰肌筋膜的弹性较弱, 比较容易出现腰 痛的问题。 起止点 起点 —— 第 12 胸椎与第 1 腰椎椎体 止点 —— 同时分散到髂腰肌筋膜、 髂耻隆突、 髂耻弓 主要功能 辅助腰大肌与髂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骨盆外肌肉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臀肌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包覆骨盆后方的臀部肌群有 3 层 覆盖在骨盆外侧的肌肉主要都聚集在臀部。</b></p><p class="ql-block"> 臀部的肌肉可分为 3 层, 从表向里依次为 臀大肌、 臀中肌、 臀小肌。 腿部后伸、 外展等动作都与臀肌有关,</p><p class="ql-block"> 同时, 臀部也是髂腰肌的拮抗肌 ※ 。 腿部固定 时, 臀肌会使骨盆后倾。</p><p class="ql-block"> 此外, 臀肌也能协助其他肌肉固定骨盆。 ※拮抗肌是在进行动作时, 与主要完成动作的肌群(作用肌)进行相反作用的肌群。</p><p class="ql-block">例如: 进行伸展时, 伸展肌群的拮 抗肌就会产生屈曲动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臀大肌 </span></p><p class="ql-block"><b>臀部肌群中最大、 力量最强的肌肉。 </b></p><p class="ql-block">当髋关节以弯曲状态进行伸展时, 会使用到臀大 肌。 上部肌肉与下部肌肉的功能不同, </p><p class="ql-block">上部能使髋关节向外展开(外展) , </p><p class="ql-block">下部则可以让 髋关节往内侧闭合(内收) 。 整块肌肉一起动作时, 上、 下部的力量彼此消长, 使髋关节 能够笔直往后延伸。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p><p class="ql-block">起点 —— ( 浅层) 髂嵴、 髂后上棘、 骶骨与尾骨后方外侧边缘、 (深层) 臀后肌线、 后方 髂翼、 胸腰筋膜(臀中肌的筋膜)与骶结节韧带 </p><p class="ql-block">止点 —— 髂胫束(上部浅层)、 臀肌粗隆(下部深层) 主要功能 臀大肌收缩时, 使髋关节后伸和外旋; 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 防止躯干前倾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臀中肌</span></p><p class="ql-block"><b>呈扇形, 肌束可分成前上部与后下部。</b></p><p class="ql-block"> 前上部位于皮下, 后下部位于臀大肌的深面。 只有前上部肌束动作时, 能使髋关节向内部旋转(内旋) ; 相反地, 若仅有后下部肌束动 作, 则能让髋关节向外旋转(外旋) 。 整块肌肉一起动作时, 则可以让腿往外张开(即髋 关节外展) 。 </p><p class="ql-block">站立或步行时, 臀中肌能支持骨盆、 保持骨盆稳定。</p><p class="ql-block">当跳跃后双脚着地时, 臀中肌的 功能就更显重要了, </p><p class="ql-block">若是臀中肌肌力衰退, 骨盆就无法维持稳定。 单脚站立(另一侧骨盆 往下倾斜) 、 摆动腰部行走等动作都会加速臀中肌肌力衰退。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起点 —— 髂翼外侧面、 髂嵴、 臀肌筋膜 止点 —— 股骨大转子尖端(外侧)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髋关节外展(全部) 、 内旋(前上部) 、 外旋(后上部)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臀小肌</span></p><p class="ql-block"><b>位于臀中肌深面。 </b></p><p class="ql-block">臀小肌的前方部分与臀中肌贴合在一起, 因此, 大多与臀中肌一起 动作。 虽然腿部往外打开(髋关节外展)时会用到臀小肌, 不过臀小肌本身并不是作用肌 ※ , </p><p class="ql-block">而是负责协助臀中肌作用的协同肌 * 。 ※作用肌是负责完成动作的肌肉, 也称为主动肌、 原动肌。 * 协同肌是协助作用肌完成动作的肌肉。 起止点 起点 —— 髂骨的臀面(臀中肌起点的深层)</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股骨大转子(外侧) 主要功能 与臀中肌相同, 不过使髋关节外展的功能较弱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阔筋膜张肌 </span></p><p class="ql-block">这块肌肉的外形平整且细长, 并由阔筋膜包覆。</p><p class="ql-block">阔筋膜张肌起于骨盆髂前上棘, 在阔筋膜两层之间向下移行至髂胫束。 阔筋膜张肌无 法主动完成动作, 可使髋外展、 内旋, 可屈髋, 并且具有紧张阔筋膜、 稳定膝关节外侧的 功能, 从而维持身体平衡。 起止点 起点 —— 髂前上棘 止点 —— 胫骨外侧髁 主要功能 固定髋关节, 髋关节屈曲、 内旋或外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回旋肌群 </b></p><p class="ql-block">位于深层, 能使髋关节外旋 骨盆外的肌群之一, 位于比臀肌更深层的位置, 由连接骨盆及股骨的数块小肌肉组成 (每块肌肉的附着处略有不同) 。 这些肌肉皆于髋关节外旋时发挥作用。 回旋肌群各自执 行工作, 以控制下肢、 骨盆, 功能与 “ 制造 ” 动作的臀部肌群不同。 回旋肌群加上闭孔外肌有时被称为 “外旋六肌”(闭孔外肌属于大腿前侧肌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梨状肌 </b></p><p class="ql-block">髋关节外旋肌群中比较大的肌肉, 因形状类似梨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从骶骨处与股骨连结, 站立时能使髋关节外展, 坐位时则能让髋关节外旋。此外, 梨 状肌也能与臀肌一起维持骨盆的稳定。 人体最大的神经 —— 坐骨神经就是从梨状肌下缘穿过。 起止点 起点 —— 骶骨前方 止点 —— 大转子前端的内侧面 主要功能 站立时能使髋关节外旋或外展, 让骨盆后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闭孔内肌</b></p><p class="ql-block">臀大肌、 股方肌同为髋关节的强大外旋肌。 这块肌肉起于髋骨闭孔周围及闭孔膜上, 因而得到 “ 闭孔肌 ” 的称号。</p><p class="ql-block"> 闭孔内肌连接髋 骨、 股骨, 能协助其他髋关节外旋肌群在髋关节外旋时发挥作用。肛提肌(盆底肌)起于 闭孔内肌的腱膜(也就是肛提肌腱弓) 中间处。 起止点 起点 —— 髋骨闭孔膜与其周围 止点 —— 大转子(股骨转子窝) 主要功能 ,髋关节外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孖肌下孖肌</b></p><p class="ql-block">上孖 肌、 下孖 肌都是较小的肌肉, 分别从上下包夹闭孔肌。 其主要功能是辅助闭孔内肌, 若就附着部位与功能来看, 也可以将它们视为闭孔内肌 的一部分。 有些人天生就缺乏两者的其中之一, 甚至也有人这两块肌肉都没有。 起止点 起点 —— 坐骨棘(上孖 肌) 、 坐骨结节(下孖 肌) 止点 —— 闭孔内肌肌腱与股骨转子窝 主要功能 髋关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股方肌</b></p><p class="ql-block">接髋骨的坐骨结节到股骨间的肌肉, 由于其呈四角形, 故称为股方肌。</p><p class="ql-block"> 在髋关节外 旋肌群中, 股方肌属于较具厚度的肌肉, 因此, 力量也较强。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坐骨结节</p><p class="ql-block"> 止点 —— 大转子(转子间嵴)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p><p class="ql-block"> 髋关节外旋, 也可使髋关节内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大腿前肌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屈膝关节时用到的肌群 大腿肌肉可分为前群、 后群、 内侧群 3 个部分。<span class="ql-cursor"></span> 前群又可分成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股四头肌是由 4 块肌肉组成, 力量极大; 4 块肌肉中只有股直肌附着于骨盆。 大腿前群 肌肉能够与髂腰肌一起屈髋关节、 抬起腿部, 这些肌肉也有部分延伸至膝关节, 同时具有 伸膝关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股直肌</b></p><p class="ql-block">股直肌与股外侧肌、 股内侧肌、 股中间肌一同组成股四头肌。</p><p class="ql-block">其中只有股直肌起于骨 盆。 横跨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股直肌能与其他的股四头肌一起活动, 让弯曲的膝关节伸直。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髂前下棘(股直肌直头) 以及髋臼上缘(股直肌反折头)</p><p class="ql-block"> 止点 —— 股直肌为股四头肌共同肌腱, 越过髌骨, 形成膝关节的髌韧带, 最后止于胫骨粗 隆</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屈髋关节,伸膝关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缝匠肌</b></p><p class="ql-block">从骨盆向膝关节内侧延伸的长条形带状肌肉, 斜过大腿, 止点为鹅足腱 ※ 。 能使髋关节屈曲, 同时也可以使髋关节向外展与回旋。 缝匠肌是全身最长的肌肉。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p><p class="ql-block">起点 —— 髂前上棘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胫骨粗隆内侧(浅鹅足)、 小腿筋膜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髋关节屈曲(前倾)或外旋、 屈膝关节、 固定膝关节的位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鹅足腱</span></p><p class="ql-block">为膝关节止于胫骨近端前内侧面胫骨结节内下处的 3 条肌肉, 即缝匠肌、 股薄肌和半腱肌的联合腱, 膝内侧副 韧带胫骨止点位于其深层。 “ 鹅足 ” 的名字来源于联合腱以三叉式止于胫骨, 形似鹅足。 浅鹅足是相对于深鹅足(半腱肌 的止点肌腱) 的称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腿后肌群 </span></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为屈膝关节, 也可以伸髋关节 在大腿后群肌肉中, 股二头肌长头、 半膜肌、 半腱肌合称为 “ 腘绳肌 ” , 负责把腿部往 后拉、 屈膝关节等。 跑步、 跳跃时也会用到大腿后群肌肉, 剧烈的运动可能造成此处肌肉的损伤。 当膝关节固定时, 大腿后群肌肉会产生力量让骨盆往后方倾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股二头肌</b></p><p class="ql-block">股 “ 二头 ” 肌的起点可分为长头、 短头, 其中长头起于骨盆; 长头、 短头会 合后形成一个长肌腱。 股二头肌长头、 短头会一起作用, 是膝关节上唯一的外旋肌。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起点 —— 坐骨结节(长头)</p><p class="ql-block"> 止点 —— 腓骨头 主要功能 髋关节伸展(后伸) 、 膝关节屈曲或外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腱肌</b></p><p class="ql-block">于坐骨结节, 一直延伸到膝关节内侧。 止点部分与缝匠肌、 股薄肌一起构成 “ 鹅足 ” 。</p><p class="ql-block"> 若遭受剧烈撞击, 有可能导致肌肉断 裂。 主要作用为髋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或内旋; 另外, 在大腿固定时, 半腱肌也能帮助 骨盆保持直立。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p><p class="ql-block">起点 —— 坐骨结节(股二头肌长头、 短头)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胫骨粗隆内侧(浅鹅足)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屈曲或内旋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膜肌 </b></p><p class="ql-block">被半腱肌覆盖、 呈现扁平状的肌肉, 起于坐骨结节, 延伸至膝关节内侧。 上半部由扁阔的腱膜构成, 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半膜肌的作用与半腱肌类似, 主要是使膝关节弯曲。 大腿固定 时, 半膜肌也能帮助骨盆保持直立。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坐骨结节</p><p class="ql-block"> 止点 —— 胫骨内侧(深鹅足)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屈曲或内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大腿内侧肌群</b></p><p class="ql-block">能将髋关节往内侧收拢, 使骨盆保持稳定 大腿内侧群肌肉大多起始于骨盆下方的耻骨上支、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等部 位, 并止于股骨上。 </p><p class="ql-block">此部分肌肉能使髋关节内收, 让骨盆保持稳定, 使骨盆不会因为腿部的动作而外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耻骨肌</b></p><p class="ql-block">起自耻骨梳与耻骨筋膜, 止于大腿上方的耻骨肌线, 是外表呈扁平 状的方形肌肉。 可使髋关节屈曲、 内收, 与髂腰肌一起构成股三角 ※ 的底部。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梳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股骨的耻骨肌线、 股骨粗线的前段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p><p class="ql-block">髋关节屈曲(前倾) 、 内收、 轻微的外旋作用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股三角 —— 由长收肌、 缝匠肌、 腹股沟韧带构成</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长收肌 </b></p><p class="ql-block">内侧群肌肉之一, 能使髋关节内收。 此肌具有强大力量。</p><p class="ql-block"> 始于耻骨结节下方, 往外侧下方延伸, 连接耻骨肌内侧。 止于股 骨粗线内唇的 1/3 处, 是股三角的其中一边。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上支、 耻骨联合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股骨粗线内侧唇中 1/3 处 主要功能 髋关节内收与外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股薄肌 </b></p><p class="ql-block">它位于大腿内侧最里面的肌肉, 呈细长带状。 它是内侧群肌肉中唯一跨越 2 个关节的双关节肌, 能使髋关节内收, 同时也与膝关节的运动有关。</p><p class="ql-block"> 伸展膝关节时, 股薄肌会让髋关节弯曲, 相反地, 弯曲膝关节时则能使髋关 节内旋。 股薄肌的止点肌腱与半腱肌、 缝匠肌的止点肌腱一同构成鹅足腱。</p><p class="ql-block"> 起止点</p><p class="ql-block"> 起点 —— 耻骨下支</p><p class="ql-block"> 止点 —— 胫骨粗隆内侧(鹅足腱)</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能 :髋关节内收、 膝关节屈曲或内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腿内侧肌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短收肌</span></p><p class="ql-block">短收肌全部被耻骨肌、 长收肌所覆盖, 且与长收肌的关系非常密切。 起点是耻骨下支下方的短肌腱, 往外侧下方延伸; 止点为耻骨肌线下半与股骨粗线内 侧唇处。 短收肌在髋关节内收时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下支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股骨粗线内侧唇上 1/3 处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髋关节内收或外旋、 轻微的屈曲作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大收肌</span></p><p class="ql-block"> 可使髋关节内收, 为内侧肌群中最大、 力量最强的肌肉。</p><p class="ql-block"> 起点位于骨盆(包括耻骨下支、 坐骨支、 坐骨结节) , 可分为前、 后 2 层, 整体往股 骨的方向延伸成扇形。 </p><p class="ql-block">平常随时都在进行让股骨内收的工作, 当髋关节屈曲时, 由前面的肌束使髋关节内 收; </p><p class="ql-block">当髋关节伸展时, 则由后面的肌束进行内收。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下支、 坐骨支前方、 坐骨结节</p><p class="ql-block">止点 —— 扇状肌束大部分终止于股骨粗线内侧。 其他部分则构成肌腱, 止于股骨内上髁</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能 </p><p class="ql-block">髋关节内收, 股骨粗线附着部分髋关节外旋, 内收肌结节附着部分下肢外旋, 弯曲时则使 下肢内旋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小收肌 </b></p><p class="ql-block">小收肌为大收肌上方独立出来的肌束, 有时候不会特别将它细分出来讨论。 小收肌的 工作就是帮助大收肌进行髋关节内收。</p><p class="ql-block"> 起止点 起点 —— 耻骨下支、 起于大收肌最前方(最上方)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股骨粗线内侧唇上</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能 髋关节内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闭孔外肌</b></p><p class="ql-block">腿内侧肌群大部分都是内收肌群, 不过闭孔外肌却是属于 “ 外旋六肌 ” 之一, 能使髋 关节外旋。</p><p class="ql-block"> 闭孔外肌位于比耻骨肌更深层的位置, 覆盖着闭孔(闭孔因闭孔膜的作用呈现封闭状 态) 的外侧; 覆盖闭孔内侧的则为闭孔内肌。</p><p class="ql-block"> 起止点</p><p class="ql-block"> 起点 —— 闭孔膜外面与其周围</p><p class="ql-block"> 止点 —— 转子窝、 髋关节囊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髋关节外旋、 轻微的内收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肌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背阔肌 背部最大的肌肉, 借由骶骨与骨盆肌肉共同作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背部肌肉可分成接近皮肤的表层部分与靠近骨骼的深层部分。 </span></p><p class="ql-block">表层部分的肌肉称为背浅肌, 由斜方肌、 菱形肌、 肩胛提肌与背阔肌组成, 其中背阔 肌与骨盆的关系尤为密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阔肌</span></p><p class="ql-block">一块平面状的扁阔肌肉, 起始于胸腰筋膜(附着于骨盆、 脊柱, 也就是腰背筋膜的部 分) , 并从骶骨一直延伸到胸椎, 还连接肱骨, 控制着手臂的动作。 从背阔肌的分布范围 来看, 骨盆不仅支配下肢, 同时与上肢也有所联动。</p><p class="ql-block"> 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脊柱骨部分为第 7 ~ 12 胸椎棘突; 髂骨部分为胸腰筋膜; 骨盆部分则为骶骨棘 突、 髂嵴后方 1/3 ; 肋骨部分为第 10 ~ 12 肋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肱骨前方 主要功能 控制上臂运动, 但不能直接作用于骨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竖脊肌 </span></p><p class="ql-block">背深肌位于脊椎两侧, 是保持姿势的重要功臣 背深肌因位于背部深层, 故又称为背肌的 “ 固有层 ” 。 </p><p class="ql-block">固有层的肌肉以椎骨的横突为分界, 分为外、 内 2 个部分。 通过椎骨横突外侧、 又长 又大的肌群为竖脊肌, 沿着内侧生长的短小肌群则为横突棘肌群。 如同其名, 竖脊肌能使脊柱保持直立状态, 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髂肋肌、 最长肌以及 棘肌。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髂肋肌</span></p><p class="ql-block">这块肌肉连接髂骨、 肋骨。 一般可将髂肋肌分成 3 个部分, 位于腰部就称 为 “ 腰髂肋肌 ” , 位于胸部的是 “ 胸髂肋肌 ” , 位于颈部的则为 “ 颈髂肋肌 ” 。 虽然只有腰髂肋肌附着于骨盆上, 不过各部分能通过肌腱连接而共同作用。 左右的肌肉同时收缩, 脊柱就会后伸; 若是只有单侧收缩, 脊柱就会往收缩的那一侧 弯曲。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p><p class="ql-block">腰髂肋肌: 骶骨、 髂嵴、 胸腰筋膜。 </p><p class="ql-block">胸髂肋肌: 第 7 ~ 12 肋。</p><p class="ql-block"> 颈髂肋肌: 第 3 ~ 6 肋 止点 —— 腰髂肋肌: 第 6 ~ 12 肋、</p><p class="ql-block"> 胸腰筋膜的深层部位、 上位腰椎的横突。 </p><p class="ql-block">胸髂肋肌: 第 1 ~ 6 肋。 </p><p class="ql-block">颈髂肋肌: 第 4 ~ 6 颈椎的横突处 主要功能 脊柱伸展(两侧收缩) 、 脊柱单侧屈曲(单侧收缩)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最长肌</span></p><p class="ql-block">就像它的名称一样, 最长肌是一条很长的肌肉, 它通过髂肋肌内侧, 可分为 3 个部 分: 胸部为 “ 胸最长肌 ” , 颈部是 “ 颈最长肌 ” , 头部则为 “ 头最长肌 ” 。 虽然只有胸最长肌附 着于骨盆, 不过各部分能通过肌腱连接而共同作用。 最长肌左右同时收缩, 脊柱就会后 伸; 单侧收缩, 脊柱就会向同侧屈曲。 另外, 头最长肌也具有使骨骼回旋的功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p><p class="ql-block">胸最长肌: 骶骨、 髂嵴、 腰椎的棘突, 下位胸椎的横突。 </p><p class="ql-block">颈最长肌: 第 1 ~ 6 胸椎 横突。 </p><p class="ql-block">头最长肌: 第 4 ~ 7 颈椎的横突与关节突 </p><p class="ql-block">止点 —— </p><p class="ql-block">胸最长肌: 第 2 ~ 12 肋、 腰椎的肋骨突、 胸椎的横突。 </p><p class="ql-block">颈最长肌: 第 2 ~ 5 颈椎横 突。</p><p class="ql-block"> 头最长肌: 颞骨乳突部 主要功能 脊柱伸展(两侧收缩) 、 脊柱单侧屈曲(单侧收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横突棘肌 </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竖脊肌内侧深层的肌肉 位于背部深处的横突棘肌, 可细分为半棘肌、 回旋肌、 多裂肌, 其中只有多裂肌附着 在骨盆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裂肌 这块肌肉连接骶骨至颈部, 尤其是腰椎部分特别发达。 多裂肌是支撑脊柱的强力肌 肉, 人体借助它才能够保持姿势。 由于多裂肌的肌束分裂成数条, 所以才会得到这个名 称。 多裂肌能伸展脊柱, 让脊柱左右弯曲, 并且具有让头部旋转的功能; 与其他肌肉共同 作用, 也能够让骨盆前倾。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p><p class="ql-block">起点 —— 骶骨、 髂骨、 腰椎的肋突, 胸椎与第 4 ~ 7 颈椎的横突 </p><p class="ql-block">止点 ——1 个以上的上位椎体棘突(到颈部为止) 主要功能 脊柱后伸(两侧收缩) 、 脊柱单侧屈曲(单侧收缩)、 脊柱另一侧回旋(单侧收缩)</p> <p class="ql-block">腹肌 </p><p class="ql-block">前群和后群 腹肌能让躯干运动, 还能固定骨盆 腹肌连接肋骨与骨盆, 与背部的固有层肌肉共同作用能使躯干运动。此外, 当上半身 固定不动时, 腹肌也能让骨盆运动。 大部分腹肌起点在骨盆, 腹直肌、 腹外斜肌则是止点在骨盆。 除了下面所介绍的腹肌外, 还有一块名为 “ 锥状肌 ” 的肌肉, 能够辅助腹直肌的动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腹直肌</span></p><p class="ql-block">始于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肌束向上止于第 5 ~ 7 肋软骨与剑突的前面。 肌肉的全长由 3 ~ 4 个横行腱划分成多块肌腹。 腹直肌与躯干部的弯曲及回旋、单侧弯曲等动作有关, 也 具有增加腹压的作用。 当骨盆与上半身共同作用时, 本身为作用肌的腹直肌也能发挥作 用。 腹直肌也能够从前侧固定骨盆。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胸骨剑突和第 5 ~ 7 肋软骨前面</p><p class="ql-block"> ※关于腹直肌的起止点, 各家说法不一, 英美体系与德国体系对于起止点的看法完全相反。在日本, 两种说法都有人采 纳, 而中国一般采取 “ 起点为耻骨联合和耻骨嵴, 止点为肋软骨和剑突 ” 的说法。 主要功能 前屈脊柱、 增加腹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腰方肌</span></p><p class="ql-block"> 腰方肌贴在骨盆、 肋骨之间, 是一块构成腹腔后壁的长方形肌肉。腰方肌通过腰椎的 两外侧, 单侧作用时腰椎就会向该侧弯曲, 两侧一同作用时则能让身体向后倾倒。担任协 同肌角色时, 腰方肌能够使骨盆向前倾斜。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髂嵴 </p><p class="ql-block">止点 —— 第 12 肋、 腰椎的肋突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单侧作用能使躯干向该侧弯曲, 两侧一同作用时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腹外斜肌 </span></p><p class="ql-block">与腹内斜肌共同作用, 将肋骨往下拉、 弯曲躯干。 左右两侧一同作用能让躯干前屈, 单侧作用则会让躯干侧屈; 当胸部固定时, 腹外斜 肌能使骨盆后倾。 腹外斜肌的筋膜构成腹股沟管, 若是腹外斜肌肌力衰退, 筋膜的压力就 会变弱, 造成肠道往外挤压, 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腹股沟疝。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p><p class="ql-block">起点 —— 第 5 ~ 12 肋外侧面 </p><p class="ql-block">止点 —— 髂嵴前部、 腹股沟韧带、 白线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两侧一起动作可前屈躯干、 增加腹压, 单侧动作则能让躯干向该侧弯曲, 同时朝相反方向 旋转(回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腹内斜肌</span></p><p class="ql-block">与腹外斜肌协同作用, 把肋骨往下拉, 也能弯曲躯干; 回旋胸部时, 腹内斜肌亦能发 挥拉抬骨盆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起点 —— 胸腰筋膜、 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1/2 处 </p><p class="ql-block">止点 —— 白线 最下方的肌束参与构成提睾肌 主要功能 两侧皆作用时, 能够让躯干前屈、 增加腹压。 单侧作用则能使躯干向该侧弯曲, 并向该侧 旋转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腹横肌</span></p><p class="ql-block">这块肌肉的位置比腹内斜肌更深, 是腹壁的最内层。 由于这块肌肉的走向为横向, 不 仅能在躯干动作上发生作用, 也能增加腹压。 腹横肌与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都是打造腰部 曲线的肌肉。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第 7 ~ 12 肋软骨内面、 胸腰筋膜、 腹股沟韧带外侧 1/3 、 髂嵴</p><p class="ql-block"> 止点 —— 腹直肌鞘的后层、 白线 主要功能 两侧共同作用能增加腹压。 单侧作用时, 能使躯干向同侧旋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盆底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覆盖盆底的两层肌肉 此处的肌肉一般称为盆底肌, 是从英文 “pelvic floor muscles” 直译而来, 解剖学术语称 这个部分为 “ 会阴 ” 。</p><p class="ql-block"> 连接左右两侧坐骨结节的直线, 将盆底分为前、 后两个三角形区块, </p><p class="ql-block">有泌尿生殖器的 前半部称为 “ 尿生殖区 ” ; </p><p class="ql-block">而肛门所在的后半部则称为 “ 肛门区 ” 。 “ 尿生殖膈 ” 与 “ 盆膈 ” 让尿生殖区形成封闭状; 肛门区也因为盆膈而封闭。 另外, 骨盆 内的肌肉也分为好几层: 其中最深处的代表肌肉为肛提肌里的悬吊状肌肉; 最外层则有 8 字状的括约肌, 控制尿道、 阴道、 肛门等出口的开闭。 由于男性、 女性的生殖器形状不同, 所以盆底肌也有所差异。 男性在收缩肛门时, 括约肌也会共同作用, 使尿道收紧; 女性因为有阴道, 所以即使 收缩肛门, 尿道也不会跟着缩小。 一般认为, 因为上述构造上的差别, 使得女性较容易产 生尿失禁。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盆底肌 盆膈</span></p><p class="ql-block"> 拉抬盆底部的强韧组织 盆底肌位于称作 “ 盆膈 ” 的软组织中; 盆膈、 括约肌等肌肉让盆底的下方开口呈现闭锁 状态。 盆膈位于盆底, 由肛提肌、 尾骨肌组成, 以漏斗状的方式包覆骨盆底(前方包覆至耻 骨, 后方到达尾骨, 左右延伸至骨盆壁); 在肛管、 尿道两处有开口; 女性还会多一个阴 道开口。 上述肌肉各自发挥作用, 使得盆膈具有将盆底部往上(身体内侧)拉抬的功能。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肛提肌</span></p><p class="ql-block"> 肛提肌是一块较大的肌肉, 由耻骨直肠肌、 耻尾肌、 髂尾肌组成。 其形状就像吊床一 样, 包覆着盆底。 肛提肌除了能够支撑内脏外, 在排便时也能够将肛门往上提。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耻骨直肠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起于耻骨结节两侧的耻骨上支, 止于肛门外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具有抑制排便的作 用, 能帮助肛门外括约肌维持肛门的紧闭状态。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左右侧的耻骨上支)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肛门外括约肌 主要功能 支撑盆腔内脏, 拉抬盆底部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耻尾肌</span></p><p class="ql-block">起于耻骨, 止点则落在尾骨、 尿道、 直肠、 会阴中心腱、 肛尾韧带(从肛门到达尾骨 的细纤维束) 。 耻尾肌能够支撑内脏, 让它们维持在固定位置。 过度换气、 咳嗽、 呕吐、 排尿、 排 便, 会使耻尾肌松弛, 抑制腹腔内压力上升。 如果情绪紧张, 耻尾肌则会紧密地贴合到尾 骨、 耻骨之间。 起止点 起点 —— 耻骨(耻骨直肠肌起点的外侧) 止点 ——1 肛尾韧带、 尾骨 主要功能 支撑盆腔内脏, 拉抬盆底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尾骨肌</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肛提肌的后方, 是支撑盆底的重要肌肉。 正如其名, 尾骨肌附着于尾骨上, 四足 站立的动物就是通过这块肌肉来摇动尾部的。 人类由于没有尾巴, 所以尾骨肌负责与肛提 肌一起支撑内脏, 并且协助排尿、 排便。 起止点 起点 —— 坐骨棘 止点 —— 尾骨的外侧边缘 主要功能 支撑内脏, 帮助排尿、 排便, 牢牢地将尾骨往前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髂尾肌</span></p><p class="ql-block">坐骨棘, 止于尾骨, 作用与耻尾肌相同。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闭孔内肌筋膜(以及肛提肌)的腱弓 </p><p class="ql-block">止点 —— 肛尾韧带、 尾骨 主要功能 支撑盆腔内脏, 拉抬盆底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尿生殖膈 </span></p><p class="ql-block">这个三角形的结构支撑着人体的泌尿生殖器 盆底部除了盆膈外, 还有尿生殖膈。 尿生殖膈的位置在盆膈下方, 从前方的耻骨联合向左右的坐骨结节延展, 形成一个三 角形的结构, 让尿生殖区呈现闭锁状态。 </p><p class="ql-block">尿生殖膈中有会阴深横肌、会阴浅横肌。 一般而言, 这些肌肉的收缩很难由意识控 制, 其伸展所产生的张力作用只能由身体来控制。 这些肌肉若伸展过度, 反而会失去效 用, 造成尿失禁、 生殖器脱垂。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阴深横肌</span></p><p class="ql-block">会阴浅横肌的深层处, 呈三角形, 构成尿生殖膈的底部。 左右横行通过盆底部, 像是吊床般地拉伸肌肉, 控制泌尿生殖器(尿道、 阴道、 前列 腺) 的开口部位。</p><p class="ql-block"> 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耻骨下支、 坐骨支 </p><p class="ql-block">止点 —— 阴道壁或前列腺壁、 会阴中心腱</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能 产生张力的同时, 亦支撑着盆底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会阴浅横肌</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会阴深横肌的表层处, 呈现三角形, 构成尿生殖膈的底部。 会阴浅横肌延展、 贴合在左右坐骨支之间, 能产生支撑盆底部的张力。会阴浅横正中 央的部分称为会阴中心腱。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坐骨支 </p><p class="ql-block">止点 —— 会阴中心腱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产生张力的同时, 支撑着盆底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括约肌和海绵体肌 </span></p><p class="ql-block">控制泌尿生殖器开口的肌肉 盆底部依照其功能可分为 4 个部分, 除了前面介绍过的盆膈、 尿生殖膈外, 接着要谈 的 2 个部分为: 直接控制泌尿生殖器开口处的括约肌、支持生殖功能的海绵体肌。 括约肌的环状外形十分特殊, 作用时环状肌束会收紧; 海绵体肌则能完成排尿、射 精、 帮助勃起等工作。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尿道括约肌</span></p><p class="ql-block">围绕尿道膜部的环状肌肉 位于会阴深横肌前方, </p><p class="ql-block">具有收紧尿道口的作用。 主要功能 收紧尿道 肛门外括约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肛门括约肌</span></p><p class="ql-block">这块肌肉从会阴中心腱往后方肛尾韧带延伸, 以环状围绕肛门出口, </p><p class="ql-block">与球海绵体肌一 起形成 8 字形, 并与球海绵体肌共同作用。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收紧肛门 球海绵体肌 女性的球海绵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球海绵体肌</span></p><p class="ql-block">女性的球海绵体肌从会阴中心腱延伸至阴蒂; </p><p class="ql-block">男性则由会阴中心腱开始生长至阴茎背 面的筋膜。 </p><p class="ql-block">球海绵体肌与肛门外括约肌一起形成 8 字形, 并与肛门外括约肌共同作用。 </p><p class="ql-block">男性的球海绵体肌可控制尿液排出、 射精及帮助勃起; </p><p class="ql-block">女性则能收缩阴道口。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p><p class="ql-block">女性: 收紧阴道口; </p><p class="ql-block">男性: 包围尿道海绵体 </p> <p class="ql-block">球海绵体肌 女性的球海绵体肌从会阴中心腱延伸至阴蒂; 男性则由会阴中心腱开始生长至阴茎背 面的筋膜。 球海绵体肌与肛门外括约肌一起形成 8 字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坐骨海绵体肌</span></p><p class="ql-block">沿着坐骨生长,在男性身上较为发达, 女性则帮助阴蒂勃起。 </p><p class="ql-block">起止点 </p><p class="ql-block">起点 —— 坐骨支</p><p class="ql-block"> 止点 —— 阴茎脚或阴蒂脚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能 使阴茎或阴蒂勃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