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 山东:另类军阀吴佩孚

老山羊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月7日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济宁到单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骑行87公里</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总行程1357公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气:</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阴</b><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气温:</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3~12℃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北风: </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4级转1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看上一篇内容,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tbt82j"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D17 汶上:运河枢纽天下奇</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头看起,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jt9vxc"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辽滇行 D0 十年十万里之八</a></p> <p class="ql-block">昨天8点上床休息。早晨醒来已经3点。不睡了,起床洗脸。</p><p class="ql-block">煮了一锅稀面条,馏了最后的两个馒头,吃了早饭。</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查找写游记的背景资料,磨蹭了一会儿已经4:30,准备出发。</p><p class="ql-block">4:36出发上路。</p><p class="ql-block">出了城。过了运河大桥。来到了处于运河西岸的济宁新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早晨天气凉爽,微风和煦。骑车上路真是舒服。是骑行赶路的最好时候。</p> <p class="ql-block">5:40,骑行了16公里。到达塘口镇。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集镇,看起来有一个县城的规模。虽然是清晨,人没那么多,但是街面上看起来非常繁华。各种店铺毗邻而居,鳞次栉比。各个行业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8:03,骑行了44公里。来到了金乡县县城。</p><p class="ql-block">快进城的路边,有一个小公园。街角上的装饰墙上不知道用什么古代字体写的什么字,我一个也没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过了这个小公园就是王杰大桥。原来金乡县是与雷锋齐名的那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王杰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已经不知道王杰了。</p><p class="ql-block">当年雷锋,王杰,欧阳海,是上世纪60年代树立的部队标兵。</p><p class="ql-block">1965年7月14日,他在江苏邳县张楼公社帮助民兵训练时,炸药发生意外爆炸,为掩护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生命安全,王杰奋不顾身扑到炸药包上,英勇牺牲。</p> <p class="ql-block">当年他就是从金山县一中应征入伍的。现在金山一中操场上还树立着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过了王杰大桥旁边就是王杰村。这里就是他的家乡。不知道现在他家里还有些什么人。</p> <p class="ql-block">村口有一排大字标语:“弘扬新时代的王杰精神”。我没想明白,新时代的王杰精神是什么精神?王杰都没有活到新时代,不知道哪来的新时代的王杰精神?</p> <p class="ql-block">过了王杰村以后又走了2公里,就来到了金乡县城。</p><p class="ql-block">网上这样介绍金乡县:金乡县地处鲁西南平原腹地,是受鲁国传统文化熏陶之地。金乡县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四千五百年前的夏朝,这里称之缗国,系舜子季禧的封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全国设立三十六郡,缗邑改名为东缗县,隶属于砀郡管辖。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推行郡国制度,设州、郡、县三级政权,金乡县仍称东缗县,属于兖州山阳郡管辖。汉武帝天汉四年,封子刘髆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于高平山。初在山北凿墓得白兔,以为不吉,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改名为金乡山。由此这里称之为金乡县。</p> <p class="ql-block">在金乡县城穿城而过。这个县城与其他县城没什么差别,没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出了金山县城,又骑行了15公里。来到了鸡黍镇。</p> <p class="ql-block">这个鸡黍镇在历史上可是大大的有名,因为这里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成语“鸡黍之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相传,在东汉明帝年间,汝南有个秀才,名叫张劭,是南城人士。在赶赴东都洛阳应举途中,夜宿某个旅店。夜间,张劭突然听到隔壁房间有人呻吟,就问店家:“隔壁住的是哪个?”店家答:“是一个应举赶考的穷秀才,正在害时症(即现在的流感),发烧得很厉害,在此将死。”张劭说:“既是一个秀才,我要去看他。”店家阻拦不住,张劭就来到了隔壁房间,见一人卧于土榻之上。一问,原来此人是山东金乡范庄(今鸡黍)人范式。</p><p class="ql-block">既然同为赴选之人,张劭便尽力地照顾范式,范式甚为感动。病好后,范张遂结拜为生死兄弟,之后二人同游太学。毕业时,正值重阳佳节,二人便约定以后隔年的重阳节互拜尊亲。今年我去看你家长辈,明年你来看我家长辈,兄弟间你来我往,杀鸡煮黍厚待对方。此即重阳节“鸡黍之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人订约以后,彼此的交往多少年都雷打不动,一直坚守着。后来,范式辞官回归故里,因忙于事务,一时疏忽了重阳'鸡黍之约”。当他想起来时,已不可能在重阳节这一天赶到汝南张家。金乡、汝南千里相隔,古时又没有先进的车船。范式在家中转来转去,急得满头大汗,就对身边的妻子说:“今天又到了重阳佳节,该我去汝南赴‘鸡黍之约’,常闻古人云:‘人不能日行千里,可魂能日行千里’。做人要讲诚信,应有担当和责任。信比天大,我万不能失约!今天,我人去不了汝南,死也要让我的魂灵去汝南赴约。”言讫,范式引颈向刀,自刎而死。</p><p class="ql-block">范妻阻拦不住,惊昏一旁。汝南人张劭得信后,念及范兄为守信而死,顿觉肝胆欲裂,痛不欲生。在赶往山东金乡范庄凭吊兄长范式后亦撞棺而亡。</p><p class="ql-block">二人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葬。按其生前嘱托,人们把范张二人同葬于一金井中(墓穴)中。范张二贤士成为不惜用生命践约的千古诚信典范,其英烈壮举也写下了千古不朽的“鸡黍之约”篇章。</p> <p class="ql-block">后来,汉明帝怜其范张二人信义深重,为励后人,遂改范庄为“鸡黍”,并下拨银两在范式故里建庙修坟。即金乡县鸡黍镇著名的“无脊庙”,也叫(二贤祠)。另外还有“范张林”。从东汉至今,“鸡黍之约”的故事就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很凄美、很动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重阳鸡黍之约”故事在《后汉书范式传》、《古今小说》、《元剧、元杂剧》、《喻世明言》、《山东通志》等许多典籍中都有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大诗人对“鸡黍之约”均有礼赞。如大诗人李白在《送戴十五归衡岳序》中说:“鸡黍之期,当速赴也。”唐代唐彦谦《道中逢故人》中说:“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唐代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说:“款曲鸡黍期,酸心别离袂”。 宋代李商隐《所居》中说:“鸡黍随人没,蒲鱼得地生。”宋代苏轼《送沈逵赴广南》中说:“君归趁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冯梦龙词曰:“千里途遥,隔年期远,片首相许心无变。宁将信义托游魂,堂中鸡黍空劳劝。月昏灯暗,泪痕如线,死生虽隔情何限。灵輀若候故人来,黄泉一笑重相见”。更是对“鸡黍之约”作了形象的描述。</p><p class="ql-block">再如:明代孙庚的“我爱范张鸡黍风,明时俎豆汉时封。一千里外云和树,数十年间竹与松”等。典章诗籍无数,都对范、张“鸡黍之约”大加赞赏和歌颂。重阳“鸡黍之约”的故事,从古到今,赞美之声,绵延不绝。</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人看来,古代的人实在是死心眼儿,一个“鸡黍之约”,竟然让两个古代山东人用生命来续写和创造,虽然凄美动人,却又过于残酷。可在死心眼的古人看来,这不是鸡黍之约,而是生死之约、生命之约、诚信之约。可惜今天的人们太过重利轻义。这样守约的故事再也不会轻易见到。</p> <p class="ql-block">离开鸡黍镇,继续上路。</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已经变成大晴天,晒得有点发晕。我只好在道路的左侧逆行,借助路旁的护道树阴影遮蔽阳光。</p> <p class="ql-block">11:00,已经骑行了80公里,到达了一个较大的村子,这里离单县县城大约只有5公里。所以这个村子叫十里铺。今天可能是这里赶集的日子。街面上非常热闹。长长的街道两旁,架满了遮阳伞。很多人在这里做买卖。</p> <p class="ql-block">蔬菜水果。生活用品。各种商品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令我惊奇的是,这里大棚培植的香瓜,西瓜都已经上市。而且价格相当的便宜。那种白香瓜只要2元钱一斤。小西瓜一斤2块5。</p> <p class="ql-block">本来想买点香瓜,可惜我兜里的水果还没吃了。买太多又太沉,所以只好忍痛不买。</p><p class="ql-block">不过我还是在集市上买了二斤白豆角,只花了5元钱。比商店里卖的白豆角价格便宜一半。</p><p class="ql-block">我又到旁边的生鲜超市,买了半斤多猪肉和一纸挂面。猪肉中午做熟了,可以今后三天用来炖豆角。出发时带的一纸挂面已经吃完了。所以又买一斤,每天早晨煮稀面条吃。因为前几天买的馒头也已经吃了。所以在他家又买了6个刀切馒头。这里的馒头更便宜,一块钱三个。</p><p class="ql-block">12点整。到达单县县城。找到我网上订购的宏顺旅馆。老板没在,打电话联系。他听我说是在网上订的床位,钱已经交了。就让我自己上2楼住到205房间。</p><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很大很宽敞,屋里也还算干净。就是旅馆的其他地方卫生条件比较差。不过好在价格便宜也就不计较了。</p><p class="ql-block">把东西搬到房间。先打水,做了一锅米饭。然后把买来的肉,加上各种佐料,略添一点水。连煮带炒弄熟。然后舀出2/3,剩下部分,放入摘好洗净的豆角炖熟。</p><p class="ql-block">饭菜都做好后,开始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吃完饭,已经一点多钟,有些发困。躺下先睡了半个小时。</p><p class="ql-block">睡醒后开始整理今天的游记。</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了单县。单县是山东省西南最边上的一个县。明天离开这里,我就将走出山东,进入河南。</p><p class="ql-block">所以在即将离开山东省的今天,再来谈谈山东省的另一位著名人物,民国时期的直系军阀——吴佩孚。</p> <p class="ql-block">记得样板戏《红灯记》中,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那一段里有一句台词:“民国12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成立了总工会。洋鬼子走狗吴佩孚硬是不让成立。总工会一声号令,全路的工人都罢了工。”</p><p class="ql-block">这句台词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印象可能都非常深刻。由此脑子中会给吴佩孚打下一个洋鬼子走狗的深刻烙印。</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句台词根本上不符合事实。当时吴佩孚是支持和保护工人运动的。可开枪镇压大罢工的其他军阀,却让吴佩孚背了黑锅。</p><p class="ql-block">再说你说吴佩孚别的都没什么。可说吴佩孚是洋鬼子走狗纯牌扯淡。其实吴佩孚这个人作为受儒家教育熏陶最深的知识分子,最恨的就是洋人。最注重的就是民族气节,绝对不会给任何洋人当走狗。绝对不会帮洋人欺负中国的老百姓。</p><p class="ql-block">可这句台词尽管缺乏事实根据,却流毒甚广。以至于那时候过来的绝大多数人知道的吴佩孚,都是从那句京剧台词中得出的印象。</p><p class="ql-block">那么真实的吴佩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p> <p class="ql-block">吴佩孚1874年出生于山东蓬莱,六岁入私塾读书,十三岁丧父。靠着母亲张氏纺布赚钱,供其读书求学。他从小十分崇拜岳飞和关羽。当亲眼看到甲午战争时,日舰在渤海湾耀武扬威,横冲直撞时,他怒火中烧地立誓道:“我吴某总有一天提劲旅,一战收复我大好河山。”</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苦心人。凭着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民国时期,他成了直系军阀的首领、最后成为中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官拜直鲁豫两湖巡阅使、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9月8日,吴佩孚成为第1个在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亮相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的很艺术,只见他身穿戎装,长脸高颊,脸微微向左,两眼炯炯有神,一嘴短胡子更添了几分英气。</p><p class="ql-block">照片下面有两行说明,“GENERAL WU ”(吴将军),“Biggest man in China ”(中国最强者)</p> <p class="ql-block">当时,吴佩孚正处巅峰,威名赫赫,他所控制的直系势力,北至山海关,南到上海,影响着大半个中国。</p><p class="ql-block">正是如此,不论国内海外,人们都十分看好吴佩孚的前途,整个世界都关注着吴佩孚,上海英文杂志《密勒氏评论报》的主编、美国人约翰·鲍威尔甚至认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p><p class="ql-block">其时,吴佩孚已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当年4月,数千宾客云集洛阳,为他祝寿。康有为更是写下寿联相赠:“<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牧野鹰扬,百岁勋名才半纪;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span>”,赞美之词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可是很遗憾,就在不久之后,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来势凶猛,直系却应对极其随意。刚刚被舆论吹捧灌迷糊的吴佩孚根本就没有把张作霖的奉军当回事,按他的说法就是,一群胡子,派几个枪法好的猎人就给他收拾了。可他似乎忘记了他读过的那些经典里古人一再的劝诫:月亮最圆的时候也是他开始出现残缺的时候。</p><p class="ql-block">转折点出现在一场政变。直系将领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政变将直系大佬北洋政府的总统曹锟直接囚禁了。消息传到阵前,直军瞬间就全线溃退。吴佩孚终于是给自己的骄傲轻敌买了单。直系战败。</p><p class="ql-block">本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吴佩孚当然知道曹操的赤壁之败。可是大环境不一样了,北伐军正在节节推进,目标就是要消灭他们这些旧军阀。吴佩孚虽然偶有小动作但根本折腾不出什么浪花来,最后只能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吴佩孚做人有四大原则,分别是不纳妾、不聚财、不出国、不走租界!</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知道,这位被后人抹得一团黑的“军阀”,在军中的口碑还是相当不错的,早在晚清带兵期间,他给部队的口号就是:</p><p class="ql-block">“应守者四:曰忠曰孝曰节曰义;应戒者六:曰酒曰色曰财曰气曰烟曰赌。”</p><p class="ql-block">这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1926年下台后,竟然是穷困潦草,连维持生计都成了困难,一直靠手下接济为生。</p> <p class="ql-block">后来隐居在北京之后,更是没少受张学良的救济,但吴佩孚听说东三省丢了后,气得他指着张学良的鼻子大骂:</p><p class="ql-block">“国仇你不报,家仇你不报,你老子的棺材都要竖起来了!”</p><p class="ql-block">除此之外,跟其他军阀动不动就娶几房姨太太想比,吴佩孚相当洁身自好,不为女色而动。</p><p class="ql-block">前面提到他的第一任妻子王氏,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为此他伤心欲绝,十多年没有再续弦。直到三十多岁了,其母亲担心血脉得不到传递,才又娶了一位李姓姑娘。</p><p class="ql-block">可是不巧的是,这位李氏也是不能生育,为此老母亲没少撺掇让吴佩孚再娶个小老婆的事,但一直不为所动。</p><p class="ql-block">当时,德国驻华公使的千金大小姐露娜,对这位北洋直系军阀首领非常仰慕。金发碧眼、千娇百媚、娇娥多姿又正值妙龄的她,竟然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信中毫不避讳对他的倾慕之情,并主动求婚。面对如此好事,吴佩孚却不领情,挥笔在这封情书上批了四个大字,让人送了回去:“老妻尚在!”</p><p class="ql-block">但毕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作为有着传统思想的吴佩孚来讲,自然也架不住老娘的不断撮合,最终再娶了张佩兰,可惜这位女子也是未能生育。</p><p class="ql-block">有人问老年的吴佩孚,一生没有子嗣会不会后悔,吴佩孚回答:</p><p class="ql-block">“拿破仑字典里没有难字,我一生没有悔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吴佩孚还是一位相当有气节的军人,他有“五不主义”,即不借外债、不住租界、不与外人勾结、不做督军、不抢地盘。</p><p class="ql-block">1927年,吴佩孚在北伐军的进攻下,节节败退,当时的军阀们都喜欢往租界跑,他手下人也劝他去租界,结果被吴佩孚断然拒绝:</p><p class="ql-block">“堂堂军官,托庇外人,有伤国体,乌可为者!”</p><p class="ql-block">也有人建议他跑到日本去避一避,更是被吴佩孚痛斥,连租界都不肯去,又怎么肯去别国呢?</p><p class="ql-block">甚至在穷困潦倒之时,日本人提出给他100万借款,再无偿提供步枪、大炮、机枪若干,让他东山再起,对付北伐军,维护日本人的利益。</p><p class="ql-block">结果吴佩孚断然拒绝:</p><p class="ql-block">“我如愿引外援、借外债,何必落到今日!中国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了。”</p><p class="ql-block">在他落魄时期,曾有士绅请他吃饭,他怪对方太铺张浪费,硬是让对方只留下四个小菜。在席间,人家让他帮忙题个词,他也毫不客气,提笔就写下了一首诗,让士绅们面面相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落泪时人落泪,歌声高处哭声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尔曹。”</span></p><p class="ql-block">后来七七事变爆发不久,曾担任民国代总理的江朝宗在北平组织了所谓的“治安维持会”,并自任会长,他想拉吴佩孚出山,结果被痛骂:</p><p class="ql-block">“你的年纪比我大,还要落水当汉奸,受万世唾骂!真是白发苍苍,老而不死是为贼。从今以后,别上我这儿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日本人也是多次请他出山,都被断然拒绝,甚至他提出了条件。除非日本人退回到自己本土,并归还包括东三省在内的所有中国土地,他才会考虑出山。</p><p class="ql-block">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也是痛恨万分,他特地摆了一副棺材在自家后院,并仿岳飞的满江红写了一首词送友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甲午耻,犹未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民国恨,何时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驾长车踏破扶桑魔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壮志饥餐岛夷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笑谈渴饮倭奴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待重头收拾旧山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朝天阙!”</span></p><p class="ql-block">后来吴佩孚的死也跟日本人有关,关于他被“暗杀”的事,他的孙子(过继过来的儿子后代)在《百年潮》中讲述了当时情景:</p><p class="ql-block">“日寇意识到敦促先祖父充当傀儡的计划已告失败,于是密谋杀害先祖父,以绝后患。”</p><p class="ql-block">当时吴佩孚牙疾犯了,本来是请德国人看病,但德国医生提出,必须到医院拔牙,但吴佩孚曾发过誓,一辈子不进租界,为此没能就医。</p><p class="ql-block">随后,日本人派了一位日本医生到吴佩孚家里治疗,拔牙之后,伤口严重感染,高烧昏迷,暴毙而亡:</p><p class="ql-block">“日医用手术刀在浮肿的右腮下气管与静脉的部位一刀割下,血流如注,先祖父顿时气绝。”</p><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4日,吴佩孚在北平逝世。此时全面抗战已经打了两年多,中国苦撑待变,日本深陷泥潭,在这种情况下,吴佩孚的逝世,仍然给中日双方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日本方面,北平日军和汉奸政权,为吴佩孚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华北沦陷区各省市均下半旗3天致哀,日军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多田骏亲临吴宅致祭。重庆方面也为吴佩孚举行了追悼会,政要名流纷纷出席,国民政府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明令褒扬之,媒体将吴佩孚誉为“中国军人的典范”。蒋介石亲撰挽联:“<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士;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span>”之后,蒋又亲致唁电给北平什锦花园吴公馆:“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p><p class="ql-block">这位落魄军阀,竟然以这样辉煌的谢幕,告别了这个世界。</p> <p class="ql-block">吴佩孚虽然是一个军阀,但从民族气节上看,他更是一个爱国将领。</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爆发时,时任北洋军第三师长的吴佩孚给政府发了一封电报,毫无掩饰自己对游行学生的支持:</p><p class="ql-block">“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况学生乎?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p><p class="ql-block">同时他也坚决支持不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并致电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若是列强敢进犯,他愿率军首当其冲,去青岛抗击日本人。</p><p class="ql-block">他也是整个五四运动期间,唯一一个支持学生运动的军官,深得民心!</p><p class="ql-block">后来经历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后,吴佩孚的威望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他拥兵数十万,坐镇洛阳,成为直系军阀的实际掌舵人。</p><p class="ql-block">当时有句话叫“洛阳打个喷嚏,北京都要下雨”,说的就是吴佩孚,足见其实力之大。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封面,成了洋人嘴里的“Biggest man in China”,也就是“中国最强者”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北伐战争来了,吴佩孚不敌北伐军,从此没落,隐居在北京,直到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医生“杀害”。</p> <p class="ql-block">吴佩孚注定当不成一统全国的人,他道德感太强,束缚着他运筹帷幄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当然,他也注定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毕竟在当时,正是传统儒家士大夫在那个崩坏年代的绝唱。能为此坚守自己的信念,也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仅仅用一个“军阀”来评价他,有点过于片面了。</p><p class="ql-block">关于吴佩孚的精彩故事还有很多。篇幅所限,无法一一详列。</p><p class="ql-block">只此简述,供朋友们略加了解。</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内容已经不少,就到这里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继续看下一篇,请点击:</b></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qwirvtz"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D19 商丘:悲天悯人说河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