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人在面对孩子时总有一种迫不及待。孩子发生问题时迫不及待地介入,孩子有情绪时迫不及待地要倾听。但是,这种迫不及待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三早晨,有个小男孩哭着与妈妈分离。妈妈走了,他开始哇哇大哭。我告诉他,我知道你舍不得妈妈,你想要妈妈陪伴,可是又不能被满足,所以现在心里很难受,老师能理解你的感受。没关系,那你就哭一会吧!哭出来会比较舒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个小男孩已经多次经历这种分离的悲伤与哭泣了。老师给了他满满的爱与安全感了。我相信现在他没问题了,他可以自己处理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一刻,我不再牵挂,担心或者想着旁人怎么想,孩子都哭得这么伤心了,还不来安慰他,抱抱他啥的。因为我很心安。我清楚地知道小男孩这个时候更需要一个自由而不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他需要感受着自己此刻生命中涌起的情绪,陪伴着情绪,在与情绪相伴的过程中,觉察着自己生命内在的发生,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与自己的生命对话,走向自己的生命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伴着他的哭声我们出发了。哭着哭着他停止了哭泣,也欢喜地加入了小朋友的玩耍中。开启了美好的碧湖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回学堂吃完饭,我表扬了他。老师看到你早上自己调整情绪,自己融入队伍中,跟着小朋友开心地玩起来,特别棒。他回复我:“老师,我是不是又进步了?因为我调整情绪的时间更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真的特别赞叹他。小小的人儿就能如实的面对自己的情绪,并做出调整。这个过程虽然会有痛苦、难过,但同时他也收获了释放后的轻松自在。无形中赋予了他他更多的力量。相信他会慢慢趋向独立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们大人其实有时连小孩子都不如。我们无法真诚地面对自己的情绪,在情绪面前我们总会做出很多不恰当的行为或者说出不该说的话,更可怕的是有时深陷情绪中还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有情绪我们需要陪伴、引导、倾听,但是并不是要马上,快速地干预。当孩子在哭的时候,大人首先要保证自己的情绪;其次,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时间与自己的情绪呆在一起。在情绪来临时,可以全然地感觉着情绪,高度专注于情绪,在有意识地陪伴情绪中,逐渐走向自己的生命深处,逐渐地让自己的生命趋于内在的平静和祥和,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何尝不是我们大人所要学习的呢?情绪并不可怕,在于它来临时,我们是被它吞噬还是看着它,一点一点看着它升起灭去,最终回归平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补充一点,接送有情绪的孩子入园时注意:当孩子有情绪不愿意跟妈妈分开时,可以跟孩子约定陪伴的时间,专注地陪伴一小会儿,给孩子一个心理的缓冲。然后带着爱跟孩子道别,果断地把孩子交给老师,下午请尽早或按时来接孩子,给她安全感。你的每一次相信与放手,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安定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