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仲良(1907—1983)</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陕西耀县寺沟乡方巷口人。 18岁毕业于耀县乙种职业学校的张仲良后在乡村任小学教员。民国20年(193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以小学教师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先后任中共耀县特支书记、区委书记、县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2年春,因领导农民进行抗捐斗争被捕,在狱中同敌人进行了英勇机智的斗争。经党组织营救,四个月后出狱。随后被派到杨虎城部队和中共西安市委职工部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3年夏奉命回耀县,趁王泰吉部队起义,和张邦英等发动农民暴动,打土豪、分财物,组织游击队。不久,率部进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参加刘志丹、习仲勋和吴岱峰领导的陕甘边红军游击队;1934年春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第三路游击大队政治委员。后所部和其它部队合编为红二十六军第一团,任政治委员。1 935年夏参加了中部、宜君、富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任中宜富革命委员会主任。不久,因省委在“肃反”中犯扩大化错误,一度被捕。党中央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才被释放。随后被派到关中地区工作,任独立三团政委,参加了粉碎国民党政府军“围剿”的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6年夏入红军大学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初任陕甘省军事部副部长。陕甘省撤销后,任关中分区军事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关中军分区司令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2年夏关中分区改为警备司令部,任副司令员。年底,改任关中分区专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4年5月调任教导一旅政治委员。1945年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战胜利后调任联防军副政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6年3月,胡宗南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被党中央派往陇中分区工作,任司令员、地委书记、专员,很快稳定了那里的局势。同年11月,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成立,任纵队政治委员。后第四纵队改为第四军,继续任政治委员,参加了瓦子街、西府、扶眉和兰州等战役,接着进军青海,直取西宁,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9月调任青海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春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3年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在追歼残匪、政权建设、土地改革、恢复和发展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4年5月调任甘肃省委书记,后改任第一书记,兼省政协主席、省军区政委。同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6年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8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被补选为候补中央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0年8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处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1年1月改任甘肃省委第三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5年8月调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7年10月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8年任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9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年底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后任党组书记。他列席了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2月逝世。</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朗亭(1913-1994)</b><span style="font-size:22px;">,陕西省延川川县人,1932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span></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西北先锋队政委、游击支队队长、红军医院院长、情报科长、延安市市长。</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动员部部长、陕北抗日军政大学一大队大队长、一二九师三五八旅副政委。</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绥德军分区副政委、宝鸡军分区副政委。</p><p class="ql-block">建国后,历任西北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司令部人武部部长、青海省军区司令员、北京高等军事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安徽省五届人大常委。高朗亭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高朗亭同志因病于1994年7月8日在合肥逝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生溢(1915-1980) </span>江西省兴国县人。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第四军分区五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军分区二十二团政治委员等,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野战军三军八师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钟生溢(1915~1980.3.13)男,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埠头乡垓上村人。他家世代务农,生活贫困。青少年时受革命思想影响,立志报国。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二纵队副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第五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在第四次反"围剿"的一次战斗中,他和战友们英勇作战,一举歼敌300多人,受到通令嘉奖。1934年10月,随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到达黔南时,钟生溢带领突击队员,不怕牺牲,冒着枪林弹雨三渡乌江。</p><p class="ql-block">1935年元旦,是渡江战斗第一天。事前,前卫团长耿飚化装到江边进行侦察,见江面约半里之宽,水深流急,惊涛拍岸,岸壁陡峭,难于攀援。只有一个小小的渡口。渡船扣在对岸,岸上敌人配有连唢、排唢,离江面百余米的半山腰,敌人筑有密密麻麻的工事,山上有敌人预备队。先头部队进行火力侦察,发现敌人火力很猛。只有渡口上游500米处免强可以攀登,而敌人不太注意,前卫团决定,佯攻渡口,主攻渡口上游。</p><p class="ql-block">元月2日上午9时,佯攻开始,敌人慌忙进入工事,不断向南岸射击。主攻方面,前卫团挑选了8名勇士,钟生溢也被挑选在其中,他和7名勇士跳入冷得刺骨的江水中,奋力游到对岸,但水流湍急,未能拉过用于架桥的粗绳,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过去,只好返回;当天晚上,前卫团决定第二次渡江,钟生溢又主动请缨,和团部赖参谋具体负责这次行动。钟生溢等8人渡江前每人喝了少许白酒暖身子,晚上8点开始渡江。夜色朦胧,江水刺骨,8人咬紧牙关奋力游过江后,一边同敌人战斗,一边将一条木船拖回,顺利完成任务;第三次强渡,钟生溢与曾保堂营长带领三连先行渡江,他的竹筏冲在最前头,不幸挂彩,但仍指挥战士勇猛前进,冲向岸后直捣敌军江防司令部,受到上级表彰。</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特派员、晋察冀军区骑兵团政治处副主任、第四军分区二十二团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二十七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三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野战军三军八师副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河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3月13日在上海病逝,葬于武汉市九峰山革命公墓,享年65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李书茂(1914年—1993年1月17日)</b>,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湖北省沔阳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月17日,因病在兰州逝世,享年79岁。</p><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湘鄂省保卫局特务连副分队长、红三军第三支队副中队长、红二方面军司令部参谋、补充团营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战斗和两万五千里长征。</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八路军一二零师三五八旅教导营营长、七一六团参谋长、七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雁门关、齐会、黑马、陈庄等战斗,并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开展反扫荡、反蚕食斗争。</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一军二师参谋长、三师副师长;参加了转战陕北、宜川、扶眉、陇东、解放青海等战役。</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历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组织指挥部队参加剿匪平叛战斗,长期为保卫和建设祖国的大西北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李书茂</p><p class="ql-block">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1983年8月,离职休养。</p><p class="ql-block">1993年1月17日,因病在兰州逝世,终年79岁。</p><p class="ql-block">所获荣誉</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p><p class="ql-block">人物评价</p><p class="ql-block">李书茂具有坚强的党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以党的事业为重,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团结同志,坚持原则,工作勤奋,忠于职守,勇挑重担,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战士的本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高维嵩将军生于1916年11月1日</b>,祖籍陕西米脂县(今子洲县)水地湾村,出生在横山县高镇高家坬羊路峁村,民国8年(1919),随父高克甫逃荒至今子长县栾家坪乡黑圪塔村当了佃户,安了家。高维嵩自幼天资聪颖,幼时为地主儿子“伴读”,学习勤奋。少时揽工放羊。1931年考入安定县第一高小,受地下党员、校长郭朗亭熏陶,接受革命思想,毕业后成为中共组织秘密联络员、交通员,多次进城为游击队购买枪支弹药、药品。</p><p class="ql-block">193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1934年6月起在陕西安定县做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支部书记、共青团区委书记。同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前敌委员会共青团代表。1935年2月至6月任青年团秀延县委书记。6月起任陕北义勇军第二大队政治指导员。8月起任红二十七军第十一师第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同年秋起任第八十一师第一团第三营教导员,第八十二师第二团营教导员。同年11月至1936年2月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第二二三团党总支书记。1936年2月至4月任第八十一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师党委委员。4月至5月任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一团党总支书记。5月任第八十一师第二四二团党总支书记,6月任红三十军第二六三团政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1937年任红三十军第二六四团政治委员兼党总支书记。1937年春,在抗大第二期学习。</p><p class="ql-block">1938年3月任中共陕北东地特委军事部部长。6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独立第四营营长。1940年8月任保安司令部第二团团长。1941年5月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2年12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第八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大生产运动。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的高维嵩光荣当选会议候补代表并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1946年4月至10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三旅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至1947年9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警备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1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师政治委员、纵队党委委员。1949年2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四军第十一师政治委员、军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4月至1952年7月任甘肃军区临夏分区副政治委员。1952年6月至1954年夏任西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4年9月至1957年夏为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系第二期学员。1955年10月被中共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1957年,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至1960年5月任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1960年5月至1963年8月任第二政治委员。1957年9月至1963年2月任青海省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58年6月至1963年12月任中共青海省委常务委员。1963年4月至1965年1月任陕西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1965年1月至1977年12月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1965年11月至1966年5月、1970年1月至1976年10月任兰州军区党委常务委员。1970年1月至1975年8月、1976年10月至1977年12月兼任兰州军区党委副书记。</p><p class="ql-block">1972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央赴国防科委学习组,与国防科委临时党委常委联合实施领导,任组长。1969年4月被推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这次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73年8月再次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p><p class="ql-block">高维嵩同志因病于1985年1月18日在西安逝世,终年68岁。</p><p class="ql-block">人物荣誉</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七大候补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人物评价</p><p class="ql-block">高维嵩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的优秀指挥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陕北游击战争和著名的东征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保卫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率领部队参加了西北一些著名的战役,屡建战功,为解放大西北做出了贡献。战争年代,他执行命令坚决,指挥果断,英勇战斗,经受了严峻考验。他以党的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坚持在西北地区战斗和工作,同这里的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工作严谨细致,联系群众,团结同志,艰苦朴素,平易近人,保持和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老干部的品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孙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b></p><p class="ql-block">孙光(1914年12月—1967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河南罗山孙家湾(今属于湖北省大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p><p class="ql-block">1955年,孙光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7年9月15日病逝,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时期</p><p class="ql-block">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陕南游击队第五支队营长、支队长。</p><p class="ql-block">1930年,在家乡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巩固和发展鄂豫皖苏区的斗争。</p><p class="ql-block">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第二十五军任排长。</p><p class="ql-block">1935年2月初,担任鄂陕第五路游击师师长。10月,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连长、营长、师部参谋。</p><p class="ql-block">1936年5月,任红七十四师第五团团长。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四团教导队队长、副营长、营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一旅三团副团长,八路军南下第三支队九团团长,河南军区伊洛军分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 任中原军区第五师第十五旅四十三团团长。</p><p class="ql-block">1946年9月,任豫鄂陕军区第五军分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任晋冀鲁豫军区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五十五师副师长。11月,任中共豫陕鄂第二地委委员、豫陕鄂第二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48年,任中共陕南第二地委委员、陕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任中共商洛地委委员、商洛军分区司令员,为商洛全境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建国之后</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宁夏省军区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1960年任司令员。</p><p class="ql-block">1962年,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在剿匪、平叛、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p><p class="ql-block">1967年9月15日,逝世,享年53岁。</p><p class="ql-block">1978年11月6日,平反昭雪,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郭宝珊(1905年1月23日—1970年1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河北省大名县人。1934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曾担任西北军排长、连长、营长,西北抗日义勇军司令员,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二三四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第一团团长,神(木)府(谷)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总指挥,陕北独立师第三团团长,甘泉独立营保安大队长,鄜(县)甘(泉)独立营营长,警备第三旅八团副团长、团长,三边军分区副司令员兼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延属(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警备第四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师长,兰州警备司令部司令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区铁道公安部队第二十师师长、公安部队参谋长、副司令员,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他还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3]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0年11月27日,郭宝珊同志在临潼病逝,享年65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齐渭川 , 陕西延川人,出生于1910年。</b>1934年底参加刘志丹习仲勋和吴岱峰领导的西北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红军时期,历任连长、营长、科长、参谋等职。参加了榆林桥、崂山、直罗镇和红军东征、西征等战役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副营长、分区参谋长、团参谋长、团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等职。参加了长春、四平、辽沈、平津、宜沙、衡宝、海南岛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分区政委,广西军区政治部政委、青海省军区副政委等职。1997年4月14日在西安病逝,终年87岁。</p><p class="ql-block">齐渭川同志简介:</p><p class="ql-block">齐渭川(1911~)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原名齐行舟,延川县关庄镇新庄科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二月参加革命。是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第26军82师2团副连长,团教练,红军第26军81师作战科科长,红军第15军团司令部作战参谋,陕甘宁边区独立营副营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三边军分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关中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渤海军区20旅政治部主任,第6军17师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49军146师政治委员。1953年9月,任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1957年7月~1963年7月,任青海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3年8月离休。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55年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在青海省委第一书记高峰,青海军区副政委钟生溢的陪同下和青海军区部分机关干部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右致左人物介绍:青海军区政委高维嵩,青海省委书记处书记谭生彬,青海军区副政委齐渭川,青海军区副参谋长莲金海。</b></p> <p class="ql-block">1939年秋,西北革命根据地部分干部在延河边合影。第一排:左一崔田夫、左二刘景范、左三刘约三、左四康建民、左五高朗亭、左六黄罗斌、左九王世泰;第二排:左一高岗、左二高维嵩、左三李仁杰、左六习仲勋、左七曹力如、左八张文舟、左九张邦英、左十朱子休;第三排:左二刘懋功、左四霍维德、左五张仲良、左六孔林莆、左七秦子杰、左八阎红彦、左九李合邦、左十李启民;第四排:左一张秀山、左二张策、左三刘谰涛、左五王聚德、左六王兆相、左七王文彩、左八吴岱峰、左九唐洪澄、左十刘英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