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深化、深究——《读懂课堂》篇章小撷

栖霞督导

<p class="ql-block">暑假期间,我研读了研修班师傅陈从银老师推荐的《读懂课堂》。华东师范大学的钟启泉教授在书中针对现实教育教学问题,凝练出了“课堂转型“的若干关键命题,渗透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对教育教学命题的认识,并启迪我们一线教师对关键命题的思考和研究。</p><p class="ql-block">全书由五辑构成:第一辑,课堂革命的挑战。第二辑,倾听儿童的声音。第三辑,课堂教学:从技术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第四辑,教师学习:从“教的专家“走向“学的专家”。第五辑,课堂研究的理论视野:从“现代教育学”走向“后现代教育学”。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我就深耕课堂、深化教学、深究生活这三方面撷取以下三篇与众共勉。</p> <p class="ql-block">【深耕课堂——“微课”教学之实】</p> <p class="ql-block">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开始,慕课、微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的开发与实践络绎不绝,但是脱离教育实际过多关注网络手段的情况不容乐观。针对这一乱象,钟教授提出了“微课”这把双刃剑的两个方面——作为学习工具的可能性和摧毁教学本性的危险性。在一线教学中,有效运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微课”,就需要在深耕课堂的基础上</span>讲求三个前提条件。</p><p class="ql-block">第一,教学过程是师生社会文化实践的复杂过程,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课程。如果微课无视教育的质性分析,不辨教育的是非曲直,最终仍然会将应试教育的现实推向极端。第二,教学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一定是在复杂的语境中展开的实践性问题的解决过程,要有非常系统和丰富的数据库建设,才能真正有效运用到不同学情的教学中去。第三,微课设计的第一步是分析(研究)儿童与教材,我们不能崇尚纯技术,在学情分析中更要具备儿童学习素养的研究。</p><p class="ql-block">在微课教学中,我们要牢记,学科内容不是直接灌输给儿童,而是借助“对话”来逼近学科内容的。学科内容的把握必须靠学生自身自主的能动的知性活动。所以,实时课堂与虚拟课堂的真正融合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深化教学——“板书”设计之美】</p> <p class="ql-block">钟教授在《板书的教育功能》一篇中提出,所谓“板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图表和绘画,来帮助儿童理解、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行为方式。</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线教师,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由于大量多媒体手段的植入,PPT悄然代替了板书的功能。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板书的价值,或者寥寥数笔。这种做法切断了学生对于教师板书的琢磨回味,助长了教师忽略板书技术的陋习,最终使课堂教学缺乏深度、温度和广度。</p><p class="ql-block">钟教授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以下三种板书类型:有序说明和归纳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板书,提供师生思维轨迹的表达性板书,明晰教学主题内容的建构性板书。三类板书结合以下四个要点使用。</p><p class="ql-block">① 针对教学内容的板书计划,可同时写入教案进行预设。</p><p class="ql-block">② 关注字体、文字、着重符号的标记,提升板书的美感。</p><p class="ql-block">③ 重视与其他教学资源混合运用的有效性。</p><p class="ql-block">根据钟教授的建议,我在暑假练习了英文板书书写,不仅有针对七八年级的比较工整的意大利斜体,也有针对九年级的洒脱的圆体。同时,养成了备课时板书设计的预设,结合单元主题,创设混合海报、画报、PPT、英文报纸和思维导图等的多样多彩的板书空间。</p> <p class="ql-block">【深究生活——“实践”案例之新】</p> <p class="ql-block">钟教授在《“做中学”的特质与挑战》中介绍了实践活动的真实性、自主性和合作性。这与今年4月出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中学会“用所学解决问题”的理念是一致的。“做中学”就是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亲自验证自己想法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意外的惊喜和成功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说:“尤为糟糕的是,讲解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中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探索其实是儿童得天性,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的探究者,而且每一个儿童都具有一定的认知框架。</p><p class="ql-block">在钟教授的启示下,我转而反思自己上半年在九年级开展的“厚植学生地域文化底蕴”一系列实践活动。我深知,地域文化资源和英语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而且也激发学生作为当地城市建设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最终重新激活社会教学功能。在融合教学活动中,我走出讲授式教学,摆脱“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定式,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任务式教学、探究式活动、综合学习活动等完成学习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例如,在旅游主题中,我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小组讨论中将南京的游览胜地、景点名称、奇闻趣事、传统小吃都进行了分享和整理,布置了绘制旅游册的实践活动任务。</p> <p class="ql-block">正如钟教授所说,尽管课堂教学的世界收到若干体制与计划的制约,但毕竟是活生生的教师引领活生生的儿童所经营的生命的世界。如何解读并创造这个小小课堂的大千世界,是教师课堂研究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读懂课堂》一书中的很多观点值得我们不断比较和反思。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也是教师的“培养基”。能够叩问自己课堂能够帮助我们倾听并回应教育变革的呼唤,使我们的教育生涯拥有时代的价值和专业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