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两点三十分钟,随着小四的学习飞翔,吉祥四宝全部离巢,飞向大自然了!我心依依不舍,和这鸟类一家六口相处了28天,期间有太多的欢乐和喜悦! 自从2022年4月25日起,我发现有两只小鸟对阳台的铁海棠花感兴趣,整天转来转去,口里叼着各种树枝树叶出出入入,叽叽喳喳忙个不停。 2022年4月26日,没两天铁海棠就多了个掌心般大小的鸟巢。鸟巢呈椭圆杯状,长轴10厘米,短轴8厘米,深8厘米。 接下来是母鸟趴在窝里不动,依靠雄鸟每天找食物给母鸟进食,平时雄鸟警惕的守卫在鸟巢的周围。我每天都观察它们,详细记录它们的活动进展,但又不敢惊动它们。 2022年5月5日,过了两周,趁它们短暂外出觅食的空隙,拍到鸟巢里多了四个蛋,有大拇指般大小,好可爱!好像四颗巧克力蛋。 接下来的日子,鸟妈妈负责孵蛋,鸟爸爸每天觅食,忙得不亦乐乎。 2022年5月12日,又过了一周,发现鸟妈妈孵化成功了!吉祥四宝破壳出生了!红嘟嘟的四只雏鸟乖乖呆在窝里。趁鸟妈妈不在时,我连忙爬上阳台举起手机,最大限地拉伸镜头偷拍,生怕打扰到初生的宝宝,好不容易才拍到清晰的照片,给我90岁高龄的父母看,两老开心极了,说鸟儿筑巢,这里是吉祥人家。<div> 此刻我就打算把吉祥四宝从诞生到学会飞翔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发表到美篇,留住这份爱的喜悦和无数个幸福瞬间。</div> 2022年5月13日,小鸟长得比想象中快,仅仅过了两天,粉红色的幼崽开始长出黑色的羽毛。 2022年5月15日,随着身体变大,胃口也逐渐变大,鸟爸爸鸟妈妈轮流捕食,不停地喂食幼崽。就算是同一窝的幼鸟,也会有江湖,也会有竞争,会叫的鸟儿有虫吃! 2022年5月16日,又过了两天,小鸟会张开嘴巴啦,一有动静,就以为是鸟妈妈觅食回来,个个嘴巴张的圆圆大大,太可爱了!和刚开始相比,出生四天后的幼崽已经把巢占满,甚至挤破变形了。 2022年5月17日,出生6天后的雏鸟已经变得毛茸茸了。 2022年5月19日,出生第7天,雏鸟已经开始扑扇着翅膀。 2022年5月21日,出生第11天,一大早,趁鸟妈妈不在,我靠近鸟巢,正要按下快门时,大宝会飞了!吓了我一大跳,这时鸟爸爸和鸟妈妈也回来了,不停地警告和驱赶我,我走啦!我走啦!到了下午二宝也会飞了! 2022年5月22日,出生第12天,上午三宝走飞了!剩下的四宝孤零零的一个,看样子弱弱的,平时肯定是争不过那几位大哥,吃得少,长的慢,好可怜喔!<br> 到了下午二点,尽管外面瓢泼大雨,四宝孤零零一个、试着张开尾部羽毛学习平衡力、抖落羽毛上的雨水,微微下蹲一跃而起,终于勇敢的飞出去了! 人类幼儿时,被父母怀抱着、呵护着,经受岁月的风霜雨打,终归会成长起来。鸟儿也是一样,经风雨、受磨难,优胜劣汰才能茁壮成长。 根据上网查寻,这窝鸟叫红耳鹎,又叫高髻冠,特点红耳朵、红屁股。<br> 红耳鹎(学名:Pycnonotus jocosus),是鹎科、鹎属的鸟类。 一、形态特征 <br> 红耳鹎为小型鸟类,体长17-21cm。红耳鹎前额至头顶黑色,头顶具高耸的黑色羽冠,眼后下方有一深红色羽簇,形成一红斑;耳羽和颊白色,紧连于红斑下方。后颈、背至尾上覆羽等其余上体棕褐色或土褐色,尾暗褐或黑褐色,除中央1-2对尾羽外,其余尾羽内翈具白色端斑,并愈向外侧尾羽此白斑越向外翈扩大,直至整个端部。两翅覆羽与背同色,飞羽暗褐色或黑褐色,外翈略缀土黄色或淡土褐色。<br> 红耳鹎的虹膜棕色、褐色、棕红色或深棕色,嘴、脚黑色。 二、行为习性<br> 红耳鹎为留鸟。性活泼,常呈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善鸣叫,鸣声轻快悦耳,有似“布匹-布匹-布匹”或“威-踢-哇”声音。通常一边跳跃活动觅食,一边鸣叫。 三、食物习性<div> 红耳鹎杂食性,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常见啄食树木和灌木种子、果实、花和草子,尤其是榕树、棠李、石楠、蓝靛等树木和灌木果实。动物性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和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div> 四、栖息环境 <br> 红耳鹎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也见于林缘、路旁、溪边和农田地边等开阔地带的灌丛与稀树草坡地带,有时甚至到庭院和村寨附近的竹林、树上或灌丛中。 五、繁殖饲养<br> 红耳鹎的繁殖期为4-8月,期间甚为活跃,常站在树梢高声鸣叫,或雌雄鸟在树冠与花丛间相互追逐、飞舞和嬉戏。通常营巢于灌丛、竹丛和果树等低矮树上,巢多置于灌木或竹丛枝权间,也见在香蕉林和香蕉叶柄处营巢。巢由细的枯枝、枯草、树叶等材料构成,内垫细的枯草茎、草根、兽毛、鸟羽等柔软材料。每窝产卵2-4枚,多为3枚。卵粉红色,满布暗红色和淡紫色斑点,尤以钝端较著,常在钝端密集形成一道暗紫红色环带。卵的大小为20-24毫米×15-18毫米,孵化期12-14天。 六、分布范围<br> 中国分布: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往东经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南部一直到广东西部和香港。 <br> 世界分布:分布于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国、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喜马拉雅山至中南半岛以及马来半岛等地。 七、种群现状<br> 红耳鹎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八、保护级别 <br> 红耳鹎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br> 红耳鹎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