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变与不变

乌蒙学子张佐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育的变与不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人类关注自我延续和发展的一项实践活动,是未来的事业,是为未来社会培养公民。随着社会的变革,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教育的生态环境,改变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研究知晓教育的变与不变,把教育的发展想明白、讲明白、做明白,才能培养适应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之变</p><p class="ql-block"> (一)培养目标变了。过去的教育只是传授书本知识,只重结果不重过程。而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是创新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只有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才能适应时代要求。</p><p class="ql-block"> (二)课程内容变了。时代变了,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是综合的,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往往是在交叉学科上发生的。以往课程是分科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国外把科学、技术、工程、美学和数学整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创造思维,因此,未来课程只有增加新的知识内容,并与传统优势课程内容整合,才能适应时代发展。 </p><p class="ql-block"> (三)学习渠道变了。以往的教育主要在学校里进行,现在可以在网上学习,在虚拟空间学习。学习已经不限于学校,而是处处皆可以学习、时时皆可以学习。</p><p class="ql-block">  (四)学习方式变了。工业革命时期,机器代替了个人的部分体力;信息革命时期,电脑代替了个人的部分脑力;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为个性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提供了条件,知识是人类共同财富,可以人人共享,把个人的脑力联系起来,变成人类共有的大脑,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知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课程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增加了学生选择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五)师生关系变了。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教师主要是为学生的学习营造适合的环境;指导学生在信息海洋中正确选择信息、处理信息,使他们不至于迷失方向;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因此,教师的角色必须由传统教育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p><p class="ql-block"> 二、教育不变</p><p class="ql-block"> (一)教育本质不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说明,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会变。教育是人的权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教育永远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放在第一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p><p class="ql-block"> (二)教育规律不变。教育的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不只是个人发展的条件,还是人类集体发展的事业。个人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程中发展的。因此,不论是个性化学习,还是学生共享学习成果的集体学习,都需要把握教育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p><p class="ql-block"> (三)学习规律不变。学习金字塔规律阐明:学习有七种基本学习方式(听讲,学习效率5%;阅读,学习效率10%;声音、图片,学习效率20%;示范,学习效率30%;小组讨论,学习效率50%;做中学,学习效率75%;学会教别人,学习效率90%。)这是不变的学习规律。信息技术、互联网虽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信息技术、互联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从而说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根据不变的学习规律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p><p class="ql-block"> (四)师生情感交流方式不变。信息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方式随之改变,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但不能迷信信息技术,要认识它的局限性,并且运用恰当,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人是靠人来培养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是所有机器代替不了的。教师的活动蕴涵着人的感情、人文精神,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充分认识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不断根据各级教师专业标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未来社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