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课堂反思:一上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邓邓

<p>上节课学生学会了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物体,知道手的大小不同测量结果也就不同。本节课学生将使用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数。</p><p>本课有以下活动:</p><p>1.在4种材料里选择2种物体来测量</p><p>2.测量书和课桌的长度</p> 爱牛材料: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橡皮、纸带<div>说到材料,我不得不说准备的太充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材料进行活动。小棒都带有磁性,方便学生操作,考虑的太周全了。纸带真是太万能了,第二单元大多数的课都会用上,建议可以稍微配多点。</div> <p>本节课我采用复习的方式进入课题。复习上节课用拃来测量同样的物体,结果不相同。追问学生,要想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物品进行测量?引出用固定长度的物体进行测量。随即追问学生哪些物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p><p><br></p><p>活动反思: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要想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就要选择固定长度的物体来测量,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个固定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标准单位。学生在说身边哪些物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时,会说到很多固定长度的物体。当有学生说到用步伐来测量时,其余学生就会反驳说长度不固定。</p> <p>活动一、选择两种物体</p><p>材料: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橡皮</p><p>教材给了4种常见的物体,这4种物体各有特点,之所以让学生选择是为了减少测量任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水平,保证一节课时间能完成;2.让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什么样的物体测量更方便,更准确。</p><p><br></p><p>方法:把4种物体分类别放在一块,让学生自己选择想要用的物体。更方便的是老师直接把材料安组装好,学生自己选择想要的那一份材料,不推荐。</p><p><br></p><p>反思:教学这一环节时,建议大家都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选择2种物体进行测量。如果觉得有的班级接受力很强,2种物体很快就能完成,想选择3种物体来测量。建议大家先完成2种物体的测量,完成后发现时间很充裕,可以进行第3种材料的选择。我有一个班就因为课上学生读数很快,活动完成的也很好,于是我就给了他们另外的材料,导致后面的活动完成的很粗糙,研讨比较简单。</p><p><br></p> 活动二、测量书和课桌的长度<div>材料: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橡皮、纸带</div><div>方法:学生用选择好的物体去测量书的长度、宽度及课桌的高度。</div><div><br></div><div>活动反思:</div><div>1.活动之前,先教学生用物体测量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要测量的准确,物体之间要首尾相连,并且要放一条直线。如何放成一条直线呢?有同学提出沿着边沿放,就会很直。这孩子很会动脑筋,点个赞!</div><div>2.如何测量学生很快就能掌握,但读数却容易出错。巡视时发现很多小组都是操作会了,读数却错了。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先用PPT呈现这几种现象,解释并教学生如何读数,这还不够。再用回形针、小棒来演示多一点、差一点的几种现象,让学生读数,这样训练下学生读数基本掌握。</div><div>3.课桌的高不好测量,可以再次运用上一节课的测量纸带,因为纸带的长度就是课桌的高度,学生可以直接在纸带上测量。</div><div>4.我们实验室的桌子特别长,所以整个活动我改成去测量科学书的长和宽以及桌子的高度。</div><div><br></div><div><div><br></div></div> 活动三、研讨<div>1.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发现用同一种物体测量书的长度时,结果比较接近,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书的长度,结果很不一样。明白用同一种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时,结果可以比较;不同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时结果不可以比较。</div><div>2.明白物体和手测量,物体作为测量工具结果更准确。为第五课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埋下伏笔。</div><div><br></div><div>反思: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最开始用手测量、到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相同的物体测量,到后面的纸带,最后发明尺子,层层递进,符合学生思维特点。通过活动,学生大多明白用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结果比较准确。</div>

测量

物体

学生

长度

纸带

读数

回形针

选择

小棒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