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摘录者的感受:李中莹大师的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一个人内心出现纠结、冲突的机制形成是意识和潜意识配合发生的,同时让我们明白催眠(下面文章用的是:身心简快疗法)能够快速矫正负性思维的机理。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帮助我们修改旧的思维模式,让我们远离疾病。所以,这两篇文章对我们认识心理问题有参考价值。马为群老师推荐给朋友们。</span></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意识与潜意识相互配合的制衡</b></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意识与潜意识互相配合,亦互相制衡。例如一个举重选手决定打破自己的记录,他会意识到决定这次创纪录的举重重量是多少,他的潜意识会调校身体里的状态去配合这个目标。当他一鼓作气地把杠铃举起却感到有些免强的时候,他的意思便会在盘算是否坚持下去,若他决定放弃,潜意识马上改变身体里的状态,双手无力支持而把杠铃放下;若她决定坚持,潜意识会找出“怎样使身体发挥出更大力量”的方法,正如我们一般看到的就是他加大力地吸一口气或者大喝一声。如果这次的重量实在超越他的极限,潜意识为了保护他,会发出放弃的指令给身体各部分,于是我们会见到他的手发抖,最终把杠铃抛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虽然她很不愿意,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在某些情况下,内心有冲突性的意念,很想去做一些事情,但同时好像身体里面有另一个部分,感到这样做很不妥当。你也听过有人说:我都知道这样做很不对我,就是无法控制自己!”这里的“我”就是意识层面的,而那个“自己”就是潜意识的一个部分。你或许也有过被好几件事情同时困扰的经历,当你的意念在想其中一件事的时候。其他事情带来的情绪感觉却是你不能集中精力。由此而见,潜意识可以同时照顾数件事情,就好像有不止一个部分,每个部分各有独立运作的能力。</span></p><p> 新的神经元网络,可以由潜意识悄悄的发展出来,也可以经由意识思考而创造。当我们有意识地思考一些新的东西时,就会构成新的神经元网络,但第一次构成的神经元网络是十分脆弱的,随着我们不断的重复同样的思想,这个网络便会经强化而成为思想上的必经之路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做积极的思维工作了。</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潜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信号吸进来→新皮质在500万分之一秒内提供所有相关的储存记录的网络→边缘系统选择最恰当的经验网络,启动所拥有的情绪,产生推动的力量→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新网络被发展出来,或者旧网络被加强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意识的运作:外界新刺激的信号收进来→经思考产生新的神经元网络→经过反复思考,新的网络强化→这个模式的不断重复,能够在短时期内把网络变得极为深刻,从而产生推动力。</span></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这两个途径谁的力量大?</b></p><p> 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完全要看每一次两者经由途径中哪些网络更深刻,进而引起的情绪感觉更强而决定。</p><p> 总结下来,我们看到这些可能:</p><p>第一,一个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负面的人生体验会成为其长大后的心理障碍,因为所有旧有的网络都只给他类似的负面情绪感受,没有例外。</p><p>第二,通过适当的培训和辅导,这个人可以凭借引导改变思考模式而改变大脑神经元网络,进而改变那些心理障碍。</p><p>第三,信念可以凭自我,有意识地思考而已,形成正面的思考可以使我们提升信念,防碍我们健康成长的信念也可以因此形成。所以,有效的、正面的思考技巧是很重要的。</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所以,当一个受导者坚持一个思考模式的时候,他是在“维持统一网络”去重复、重复思考那个模式。所有身处困境的人都陷于这个状况。事实上,每一个神经元与平均一万五千个其他神经元链接,脑中一千亿个神经元能够创造出新的网络数量其实是接近无穷的。因此,每个受导者都拥有建立新的神经网络与思考的模式的能力,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放弃之前所坚持的无效模式即可。</span></p><p>潜意识的“自动选择最好”机制</p><p>潜意识总是不断地为一个人得到更多,变得更好的努力。</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想像你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三天内你便发现,从住家去市场有三条路线,分别耗时60分钟、40分钟和20分钟,假如所有其他条件,如安全性适度性沿途风景。都是一样的,而且你只是想去市场买菜,那么你一定想也不想便会走那条20分钟的路。假如尚有另一条路只需要12分钟即可到达,但在你知道它的存在之前,你是不会走你也不会去想那条路的。但是,在被带领走过一次后,如果其他条件一样,那么每次你要买菜时,你都会选择走这条新路了。</span></p><p> 这样的“自动选择最好”的机制,每天在脑里都会被用上千千万万次,每个念头每句话与每个行动都需要启用这个机制,(事实上有一条神经系统障碍症,便是病人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在脑子里都是有一个神经元网络。当“需要去市场”的念头出现时,各条路线的神经网络都会被启动,然而,那个“自动选择最好”机制便会发生作用,做出选择。不知道的路线在脑里面还没有形成网络,因而不会被选择。但是这个所谓的“知道”,可以使经由走过、听过、也可以是凭思考而产生出来的网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身心简快积极疗法的效果来得这么快,因为我们引导受导者制造出了更好的神经网络。</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再用上面的例子做进一步的说明,现在你只知道三条路去市场,在你知道有第四条路的存在之前,你是不会考虑他的。但当你听说有一条更好更快的路,即使没有人带领你去找过,你会怎样?你会开始思考第四条路它会在哪里、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找到他。你也会开始注意可能与这件事情有关的信息,可能在走过每一个路口的时候都好奇地张望,看看那第四条路会不会在这个方向找到。如此,不需多久你便会找到那条新路,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引导受导者相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注意解决的可能方向,受导者的潜意识便会主动地找出解决的方法。英文有一句谚语:“当你知道你的问题,你便已经有了一半的解决方法。”这正符合人的大脑的运作模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下次摘录:什么是信念?信念的形成途径,信念的局限性,妨碍成长的信念,关于身份的局限性信念。如有兴趣,请关注。</span></p><p> </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