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思维 学会欣赏——读《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有感

一十甫寸

<p>《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这本书,其实是88篇作者徐明老师多年行走一线学校的观察笔记,围绕思维与课堂、思维与德育、思维与课程、思维与教科研等,提出了不少原创性思考。接下来我就第二辑中的思考19:画蚂蚁的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读书感悟。</p> <p>我们习惯于表扬反应灵敏、行动快速的孩子,认为他们聪明,也往往认为那种动作不够敏捷、反应不够快捷的孩子不够聪明。可是谁能告诉我,一个一口气画四只蚂蚁的孩子,一定比只画了一只蚂蚁在晒太阳的孩子更聪明?</p><p>——摘自《思维影响教育—给教师88个批判式思考》思考19:画蚂蚁的孩子</p> <p>画画的两种境界,一种是求真,一种是写意。形象逼真,速度敏捷,这样的作画只能说是复制粘贴得非常棒,而仅有少部分人能做到,凌驾于真之上寻找到自己的意境。这样的后者就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鱼......</p><p>&nbsp;&nbsp;&nbsp;&nbsp;再说到那个漫不经心,时而左顾右盼,偶尔画几笔的小胖子,老师在转向小胖子让他对自己的画进行点评互动的时候,亲切中多了一丝宽容,意味着对他期望值的调低,老师原本还打算提醒旁边的教师注意儿童之间的差异。老师仅从学生的动作神情,先在心里给他们两个人打了分、划了级、做了定断。这对于学生而言是否公平呢?</p> <p>我想起了我的小学语文老师,首先我必须坦白的是,我的作文是小学甚至是初中阶段最差的,什么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每到单元末的写作,我就开始翻阅买来的各种作文资料。语文老师每次都能发现我是作文是抄袭的,语文老师曾对我直言“你根本没有写作的脑子”。久而久之,我对写作文的兴趣完全消失殆尽了。</p> <p>上了师范,不知从哪个时刻开始,喜欢听文选老师讲课,尤其是喜欢听她读文章,许是文章里的某个情节吸引了我,亦或许是她的音质吸引着我;也不知从哪个时刻开始,我开始喜欢上阅读,摘抄好的优美词句,跟着录音机朗诵;又不知从哪个时刻开始,我喜欢上了记录生活日记,虽不是每天,但却在坚持,连续七年记录着生活的幸福,工作的点滴。每次在欣赏自己撰写的生活日记,欣喜之余想的更多的是:哦,看来我好像有写作的脑子。</p> <p>我一直拿这件事警醒自己,如果成为教师,决不轻易给学生下定论,你的一句话,也许只是一时气愤,但扼杀的可能就是一个孩子对一门学科一生的兴趣。很多孩子的长处都是后天激发出来的。不同的学生像不同的画作一样,有现实派的,有朦胧派的,有抽象派的......希望老师能以包容的心态面对,甚至欣赏每一幅画作。</p>

思维

老师

思考

孩子

教师

蚂蚁

语文

作文

学生

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