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小麦与荞麦以及燕麦的食用禁忌

珍仪本草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种子,以颗粒均,表面有光泽,能浮于水面,无皮壳杂质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又叫浮麦、浮水麦。<br><br>中医认为,浮小麦味甘、咸、性凉,归脾、胃经,除热,止渴,利尿,养心除烦,养肝气,益胃止汗,主治:口干咽燥,小便不畅,失眠,外用有消炎,止疼,去湿作用。浮小麦具有两大功效: 1、补心益气、养心安神。治疗心气不足,虚热内生的自汗、盗汗不止可用浮小麦20克炒黄,加适量水煎半小时,取汁,用糯米50克,煮粥,食时加冰糖适量。<br> <br>2、收敛止汗。治疗自汗、盗汗不止,用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6克饮汤调下,频服颇佳。或取陈小麦适量,配干枣煎服。也可用浮小麦30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本品内服煮食或煎汤常用量为15-25克,或炒焦研末。 浮小麦为小麦之皮,枯浮无肉,善除一切风湿,如湿盛多汗,可炒浮小麦煎汤饮用,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荞麦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北方夏天种,秋天收,南方春秋皆种,打下种子,晒干。又名花荞、甜荞、荞子。<br> <br>中医认为,荞麦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本品对于湿热泻痢、妇女白带等症具有健脾除湿之功,临症可用荞麦适量,炒至微黄,研细末,以水泛丸,每次6克。或将荞麦炒焦为末,用鸡子白和,丸如梧子大,每次服50丸,盐水送下,每日服3次。 本品对肠胃积滞、腹痛胀满等症还具有消积下气的作用,可配莱菔子共研细末,每次10克,温开水送服。此外,本品还用于治疗痈疽发背,一切肿毒,以荞麦面、硫磺各100克,为末,并化水和做饼晒用。每用1饼,磨水敷之,痛则令不痛,不痛则令痛。本品内服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br> <br>荞麦每100克内含蛋白质10.6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72.2克、淀粉15毫克、钙15毫克、磷180毫克、铁1.2毫克、硫铵素0.38毫克、核黄素0.22毫克、尼克酸4.1毫克,蛋白质中赖氨酸的含量比小麦和大米高两倍,营养价值较高。 荞麦所含的丰富的亚油酸、柠檬酸、苹果酸和芦丁,可防治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而本品味甘性寒,能降气宽肠,消积去秽,炼肠胃滓滞。如果脾胃虚寒之人长期大量食之则会出现落须眉,头晕现象。<br> <br>荞麦的食用应注意以下几点:不可与中成药平胃散及矾同食;不可在春后服,易发痼疾;不宜食之过多,多食动风气,令人昏眩;脾胃虚寒者不宜。 燕麦为禾本科植物雀麦的种子。一般生长于山坡、荒野、道旁,分布长江、黄河流域,又名雀麦、爵麦,野麦。<br> <br>中医认为,燕麦味甘,性平,归肝、脾、胃经。具有益肝和胃的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纳差、大便不畅等,还用于妇科难产,肠失濡润,涩而不滑所致大便秘结,自汗盗汗等,食用时煮食或磨粉调服。 燕麦面的营养成分很高,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5克,脂肪5克,碳水化合物64.8克,钙58毫克,磷328毫克,铁9.6毫克,硫铵素0.29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0.8毫克。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明显高于一般谷类食物,燕麦蛋白质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氨基酸,特别是富含赖氨酸,燕麦脂肪中含大量亚油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br><br>燕麦能益脾养心、敛汗,可用于体虚自汗、盗汗或肺结核病人,燕麦还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并具有降低胆固醇、平稳血糖的功效,对于因肝、肾病变,糖尿病,脂肪肝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也有明显的疗效,长期食用,有利于糖尿病和肥胖病的控制,适宜习惯性便秘、体虚自汗、多汗、易汗、盗汗、三高、动脉硬化者食用,不过体虚便溏者、妊娠期妇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