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培训之四:基于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的师生关系重建

<h3>7日下午,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大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研究中心主任刘亚博士为我们讲授基于青少年心理问题成因的师生关系重建。</h3> <h3>这是一位很有风格的教师——唯一一个拿着扇子扇扇的老师。很帅很酷吧。不过他的语言更帅更酷,下面记几个观点。</h3><h3>观点一:师生谈话应结束在愉快的那一刻。</h3><h3>思考:师生谈话是教育的常规手段。刘老师告诫我们,跟学生谈人生谈理想是有风险的。确实如此,当学生考试考不好的时候,不要跟孩子谈人生,因为他本身就很郁闷了。</h3><h3>如果一定要跟孩子谈理想,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什么时候是适当的时候?考验的是老师的教育思想水平与教育艺术。</h3> <h3>观点二:所有职业中,言语与行为自由度最大的是教师。</h3><h3>思考:教师职业虽然有规范,但是在上课时,教育学生时,很多老师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语言或者行为,不加控制的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是作为老师之一的我们需要注意的。</h3> <h3>高中,不仅家长有压力,学生有压力,老师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压力就来自高考。据刘老师的某校调查数据,某高中60%的学生对老师,对家长不满意。事实上,如果有对学生自己的满意度调查,我猜测对自己不满意的学生也应该超过60%。这真是一个可怕的现象。</h3> <h3>观点三:做教师,一要讲常识,二要讲人性,三要讲专业。</h3><h3>思考:做教师,与人打交道,更深一步,跟孩子的灵魂打交道。似乎很难,但不外乎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那么常识之一就是平等与尊重。还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等等,这些都是常识。其次是人性,就是把学生当成与我们平等高度的独立人来看待,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走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老师主动爱学生,让学生跟你在一起时感觉安全,这样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人性的关系就是私下的关系。功课之外的功课,才是教育的真正王道。最后才是专业,用你的专业去帮助学生进步。</h3> <h3>观点四:老师们99%的请家长动作都是错误的。</h3><h3>思考:请家长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教育学生法宝之一,甚至是经常性的被一些老师当成杀手锏来用。那么什么时候请家长呢?99%都是在学生犯错时。而这个时机绝不是请家长的最佳时机,因为这时你传递的只是一种不良的情绪。所以,以后请家长要多样化了。另外不管何时,碰到家长都要说到三句话:感谢家长支持你的工作,感谢家长关心孩子教育,安慰家长不要着急。</h3> <h3>坐着聊,也是刘老师的上课风格之一。是本次授课展现的特征之二。虽然坐着上课,却丝毫没有给人异样的感觉。他依然说得娓娓动听,激情澎湃,行云流水,水起风生。</h3> <h3>观点五:家长可以管孩子行为,不要尝试跟孩子讲道理。</h3><h3>思考:当你扮着请教的口吻问自己的孩子:“孩子,你能不能跟妈妈讲讲游戏有什么好呢?”孩子很聪明,你一开口,就知道你想跟他讲道理了。孩子还没开口,心里已经抵制你了。过度管控,过度焦虑,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之一,而教师,则是家庭教育的高危群体,问题就在管控力过强。</h3><h3>另外,孩子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就是道理。所以,不要觉得孩子不懂道理,道理真的真的是每个人都懂的,但是真的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自觉自律做到的。所以,不要尝试跟学生讲道理,不要尝试给学生贴标签,不要给学生下结论,不要给学生诛心。对孩子要有敬畏之心。</h3> <h3>观点六:教育学生的第一原则是短暂而明确。第二原则是对事不对人。</h3><h3>思考:教育学生有时需要冷处理,有时则需要趁热打铁。特别忌讳的就是打冷战,或者秋后算账,让人无语。</h3><h3>关于第二原则,也是常识,在碰到孩子犯错时,人们往往喜欢由事及人,从一滴水里看出太阳的光辉。高度的概括,以此类推的方式确实不适宜出现在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上。</h3> <h3>刘老师对人生,对教育,对问题,看得都很通透。听课的老师们听得很投入,津津有味。他讲的最后话题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刘老师认为总的原则是“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具体建议是“四去”:真诚公正去职业化、平等尊重去工具化、同感移情去自我中心、爱与期望去情绪化。</h3>

学生

家长

孩子

老师

刘老师

教育

师生关系

思考

华中师大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