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钢一从曾经的辉煌到萧条一重新崛起

清泉:66343566

<h3>1965年,长城钢厂正式成立,动工兴建</h3> <h3>2018/01/03 00:20</h3><h3> </h3><h3>1965年1月3日, 冶金工业部长城钢厂在李白故里四川江油正式成立, 并于当月动工兴建。</h3><h3>同年12月,长钢第一个生产车间(二分厂热带车间)建成并投产;1966年10月,长钢第一座炼钢炉投产。</h3> <h3>“北有长城南有长钢”,曾经的辉煌</h3><h3>长城钢厂是“三五”重点项目建设项目之一,是冶金工业部直属企业。1988年改为省部共管,以省为主,在四川计划单列,更名为长城特殊钢公司。1993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上市,为长城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攀钢托管长钢,为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简称“攀长钢”</h3><h3>攀长钢棒材基地</h3><h3>长钢是国家特殊钢科研生产最大的基地,是军工配套重点单位、四川省大型骨干企业,具备年产特殊钢70万吨、钛材4000吨、销售收入50亿元的经营规模。</h3><h3>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长钢鼎盛期,拥有2.8万名正式职工,效益在四川冶金企业居前三位,利税排名全国前60位。当时绵阳的两个大企业显赫全国,被称为“地上长钢,天上长虹”。长钢总部所在江油中坝也非常繁华,称为“小上海”。</h3><h3>攀</h3> <h3>但由于建厂时出于国防安全考虑,布局分散,方圆50公里内拥有4个厂区,导致管理和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加之国有企业固有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粗放等原因,从1997年起,攀长钢陷入长达20年的亏损。</h3> <h3>这是四分厂炼钢车间一角,由于合同较少,有合同才开炉生产,所以显得很肃条。</h3> <h3>这是四分厂炼钢车间原车间办公楼,现是公司炼钢总厂办公楼。</h3> <h3>这是四分厂钢锭库,因产量少,库场也没多少钢锭堆放。</h3> <h3>钢锭库龙门吊,因产量少,吊车静静立在库场,听不到过去隆隆的机器声,显得很宁静。</h3> <h3>这是出厂的检查站,过去排起长龙的运输钢材的情景还历历在目,现在显得很肃条。</h3> <h3>检查站</h3> <h3>这是原四厂医院,企业改革,企业不办社会,医院,学校,房产等企业负担重的单位,都脱离企业,交于地方管理。</h3> <h3>原四厂医院门诊部,现己成废楼,一片废墟。</h3> <h3>这是四厂出名的二万八广场,因为点地二万八干平方米,故称二万八,当是最繁华的地方,称得上武都地区的文化中心,如今也很冷清,由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设备,卖于私人经营,过去的工人大大减少,四厂主要还有炼钢,初轧等少部份设备运转生产,加上这么多年陆陆续续退休的一些工人有的去了中坝,绵阳,成都,还有退休后回到老家居住,所以在四厂地区居住的人员大大减少,过去二万八广场繁华热闹的情景在也看不到了。</h3> <h3>后记一淘汰落后,优化供给”,长钢走出亏损</h3><h3>2016年,攀长钢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士断腕”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吨利润只够买冰淇淋”的普钢生产线,关停了原焊管钢丝厂,员工总数也从9300多人“瘦身”到3780人,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h3> <h3>2017年1至10月,攀长钢实现净利润近1000万元,结束了长达20年的亏损历史。近几年,他们保持每年1000万元研发投入。政府也为创新研发团队、引入的科技人才给予各种补贴。一批高校新人加入到长钢研发团队,因亏损离开了的技术专家也选择“叶落归根”,为老长钢焕发青春,注入了活力。</h3> <h3>我们是长钢人,我们是长钢第二代钢铁工人,见证了长钢从辉煌走向困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见証了企业改革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的过程,只有继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前进,希望我们曾经艰苦奋斗过的长钢,在新的征程中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h3> <h3>这是长钢运动会,充滿活力的长钢,充滿朝气的长钢接班人,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一定会在创辉煌,重现当年繁荣的景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