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周末读·重读《老子》(21)柔弱的力量

出去走走

<h3><b>  “贵柔”是老子的基本观念之一。他在第36章说:“柔弱胜刚强” ;还在第40章说“弱者,道之用”;又在第52章说“守柔曰强”。老子认为,最柔弱的东西里面,蓄积着人们看不见的巨大力量,即使最坚强的东西都无法抵挡。</b></h3><h3><b> “柔”,上矛下木,植物初生而嫩的形状,与刚相对。《说文解字》解释说“凡木曲者可直也,直者可曲,曰柔。”因此,柔可以理解为既可曲又可直者。</b></h3><h3><b> “弱”,两把弯曲的弓,弓内的羽毛合起来表示柔弱。本意指气力小、实力差,与强相对。</b></h3><h3><b> 理解“柔弱胜刚强”,首先要正确理解句中的“胜”字。“胜”有两种用法,一种是用于有关战争或竞争的描述,如“善胜敌者不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等,其意为“战胜”、“获胜”;另一种是用于对正反双方的两相比较,如“躁胜寒,静胜热”、“牝常以静胜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等,其意为“胜过”、“优于”。“柔弱胜刚强”显然属于后一种用法的典型例句,是比较“柔弱”与“刚强”何者更优越、更优胜,而不是说柔弱战胜刚强,它带有明显的价值判断和取舍之意向。柔弱胜刚强,并非专指力量弱小的战胜力量强大的,柔弱,是力量的柔性使用,而主要不是力量的弱小。</b></h3> <h3><b>  柔弱的力量表现在哪里?老子创立了两个理论来论证他的柔弱胜刚强。一个是水的哲学,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地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最能战胜坚强的东西就是它。所谓攻坚强的水,所谓水滴石穿的水,其实都不是力量弱小的水,水之所以能攻坚强,能穿山破岭,因为它是有巨大能量的水,一路奔腾,呼啸向前,震天动地,何等气魄!水之所以能水滴石穿,也是因为滴石之水能量不小,它虽然细长,但源源不断,经年累月,千年万年,总也流不完,能量不小的水也是以其柔韧的方式,柔性地展现自己的耐力和韧劲。</b></h3><h3><b>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水却是最接近于“道”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因为水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适应于任何地方,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阻则退,自自然然的毫无“争斗”之意。水的这一特性正如“柔弱”的具体表现,也就是“道”的体现。</b></h3> <h3><b>  第二个是婴儿哲学。不言而喻,婴儿的特征也是柔弱,老子却向往婴儿的境界。他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凝聚精气以致柔弱,能进入婴儿的境界吗?为什么要进入婴儿的境界呢,老子指出了婴儿的三个现象。第一个现象,你看那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子:“骨弱筋柔而握固。” 刚出生的小孩子,骨肉该有多么柔弱?但是尽管“骨弱筋柔”,他那小拳头却总是握得紧紧的,这就叫“握固”。 第二个现象:“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牝是雌性、母性,牡是雄性、公性,“牝牡之合”就是男女交合。“朘”(读如追)指男性生殖器,“作”就是勃起。襁褓中的小孩子,性意识还没有萌生,哪里懂得男女交合这回事?他虽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却勃然举起。第三个现象:“终日号而不嗄(读如厦,声音嘶哑)。”婴儿整天哭,但是很少听说哪个小孩子嗓子哭哑了。你看老子的观察有多细致!这是为什么呢?他的答案是,小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三种情况就是因为他精气充足,元气纯和。</b></h3> <h3><b>  柔弱的力量在于它的“无为”,那么对立的一面,也就是刚强的一面是什么情况呢?老子认为物壮则老,刚则易折。任何事物过于强壮就会走向衰老,容易消亡。所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人不正也是这样吗?过了壮年就是老年啊!意大利诗人但丁曾经把人生的轨迹比作一个穹形,像大门洞一样。这个“大门洞”的顶点是三十五岁,人生此前是往上走,此后就走下坡路了。但丁那个时代,人生七十古来稀,因此他把三十五岁定为顶点。今天的人比那时候的人寿命长,但仍然逃不掉物壮则老的悲哀。老子在 《道德经》第76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其大意是:人初生的时候身体柔软,死亡的时候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初生的时候枝干柔韧,死亡的时候就变得硬枯。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正在生长的一类。所以陈旧强大的趋于下降,新生柔弱的正在上升。</b></h3><h3><b> 正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其大意是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b></h3> <h3><b>  柔弱是老子十分推崇的品质,《老子》书中凡提到柔和弱,皆强调其正面的价值,凡提到刚强、坚强,皆为其所不取。因为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从柔弱到刚强的过程,柔弱标志着新生、生命力和发展的前途,而刚强则是衰退、走下坡路、败亡的征兆,所以说“物壮则老”,“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希望人们“守柔”即保持柔弱,推迟乃至避免走向刚强,使自己尽可能“长生久视”。</b></h3><h3><b> 故不必示强,更不要恃强,不妨示弱矣。老子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柔弱胜刚强,是天下人尽皆知的常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无论是为人还是为政,只有以柔为贵、以和为贵,才能风平浪静,海阔天空,还世间一片清静和谐的幸福未来。</b></h3> <h3><b>  2018年的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的飘洒着,在武义的那个小山村里写下2018年的最后一个美篇。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感谢朋友们的阅读和鼓励,衷心祝愿大家新年吉祥!</b></h3><h3><br></h3><h3><b><i> 学国学,用国学,欢迎转发!</i></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