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有一种人体运动方式,如:屈伸、蹲起、腾落、俯仰,好象是翘翘板在一上一下的,是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还有另外一种人体运动方式,比如:我们双手一正一反、朝不同的方向去用力拧干湿毛巾,以及螺丝钉被拧进木板,冲击钻通过旋转打穿墙壁,子弹螺旋而出等等,这些是螺旋原理。人们通过日复一日的实践和总结发现:杠杆力和螺旋力的组合,可以产生更大的功效,并具有超强度的穿透力和破坏力。</h3> <h3>杠杆力和螺旋力的组合,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华夏先祖发明创造的太极图,图中阴阳并存,就好比是杠杆,阴阳鱼则更像是在螺旋的意思。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传统陈家沟太极拳",就是通过拳术的方式,在巧妙地表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太极文化。其中的精华缠丝劲,是完全依据太极图的原理在运行,所以是最科学的人体运动方式。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外友人早已美誉此项运动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五大发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张喜群团队—载誉归来</b></span></h3> <h3>要想真正认识缠丝劲,首先,就得了解人体的经络。经络是中医的说法,西医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因为,解剖后的人体是找不到经络的。难道人体真的就没有经络吗?是不是中医界在故弄玄虚呢?其实不然,人体确确实实是有经络的。这个所谓的经络,就是血管、筋脉、韧带、肌肉、骨骼、关节等等之间的空隙;而穴位,就是血管、筋脉、韧带、肌肉、骨骼、关节等,集中或者不完全集中的交汇地方;因此,才有小穴、大穴、死穴等要害之分。</h3> <h3><br /></h3><h3>要想真正认识缠丝劲,其次,还要了解人体的气血。人体的内气,是有先天与后天之分的,二者合称为"中气"。先天之气秉受于父母,是人的根本元气;后天之气,是指大自然之气和水谷生化之气。"中气"居人体的丹田部位,又称为"丹田气"。中医指出:气催血行。所以,人体每天二十四个小时的每分每秒,血液都在身体内周流;如果气血流动滞缓,疾病就会丛生。因此,中医上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h3> <h3>缠丝劲在人体内,是随着经络、血管、筋脉等等的曲线运行的。大家可以自己在手臂上,去查寻一下自身的血管、筋脉,你会发现它们是忽隐忽现的、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这正好说明,人体的血管、筋脉都是随着筋骨在走曲线,血液在人体中走的也就是曲线。所以,经常练习缠丝劲是可以疏通经络,引导血液周流的。并能使气血永不滞缓,人也就不会生病,身体强健,精力自然充沛。</h3> <h3>文要懂字,武要懂劲。缠丝劲只有通过科学地训练,才会在人体内产生的。武术界还有个说法:千招易得,一劲难求。这个劲,也是指"传统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中,那包含了杠杆原理和螺旋原理的缠丝劲。《陈氏太极拳图说》曰:"太极拳,缠丝法也"。陈鑫还提到了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等等百般缠法,其实,就是在强调顺、逆缠丝而已;因为,太极拳的每招每式,也就是顺缠和逆缠,在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组合。因此,老师呢?常常提醒弟子:不明白缠丝劲就练不好太极拳。</h3> <h3>其实,自然界也就是由内与外、左与右、上与下、矛与盾、快与慢等等,阴阳并存的概念组成的。我们若细心观察体会的话,生活中简直就是无处不太极啊!因此,人们若能够理解掌握了缠丝劲法,并把它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的话,在体育上是可以提高运动成绩,在医疗保健上可以多些康复机率的,面对人生时能够理智得多,在认识自然万物时更清晰明了。所以说,太极拳是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人类的,其中的缠丝劲,是空前绝后的至尊贡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张喜群团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b></span></h3> <h3>文章转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