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程故事,研课程视点——鼓楼区游戏共同体第七小组课程故事分享研讨活动

高诗涵_

<h3>  2018年6月22日在鼓楼一中心幼儿园,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共同体第七小组进行了学期第四次活动,活动主题为&quot;说课程故事,研课程视点&quot;。各园结合日常实践记录课程的瞬间,并梳理提炼出典型的、优秀的课程故事,先在园内分享研讨,再推荐一个优秀课程故事在共同体分享研讨。活动分两个环节进行。</h3> <h3>第一环节:说课程故事。</h3><h3> 南京市龙江幼儿园分享的课程故事《建筑工地安全帽的诞生》。教师叙述了建构区里三个问题生成的三个故事片断,如我们要不要安全帽?什么样的安全帽适合自己?我可以设计制作适合自己的安全帽吗?该教师表示:故事的发起者是幼儿自己,故事的发展主角也应该是幼儿自己。作为主角身后的教师应该追随幼儿经验,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支持源于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理解。</h3> <h3>  南京市花开幼儿园分享的课程故事《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教师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串串店里的故事。串串店里开在哪里?幼儿需要打破原来的走廊环境布置格局,自已规划与调整,老师有顾虑和纠结;串串店的食品材料幼儿自己制作可以吗?老师步步尝试放手,步步获是惊喜。该老师经过这个过程后,感悟到:幼儿是积极的、能动的学习者,在游戏中他们通过经历探究、自主创造与表达,获得真实的成长。</h3> <h3>  南京市东方智能幼儿园分享的课程故事《秦淮小吃的那些事》。教师从三次追问自己说起。随着亲子活动参观夫子庙后的经验延伸,幼儿想玩&quot;夫子庙&quot;的游戏,建构区里用积木和辅助材料搭建&quot;夫子庙一条街&quot;,角色游戏&quot;秦淮小吃&quot;也应和节拍产生了。教师一问:这也是课程吗?专家的话提醒自己:课程就发生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情境中。随着游戏的发展,幼儿开始创新&quot;秦淮小吃&quot;里的食品内容。教师二问:&quot;秦淮小吃&quot;反映生活经验和传统文化经验,一般都有固定的几样小吃,幼儿要创新可以吗?专家的话又提醒自己:游戏是幼儿模拟再现经验、巩固发展的过程,也是幼儿创造性表现经验、拓展经验的过程。随着幼儿创新&quot;秦淮小吃&quot;的食品内容不断丰富,原有的固定式&quot;价格单&quot;显然不能支持游戏的发展,教师三问:幼儿每天可以并能够自己设计变化的&quot;价格单&quot;吗?专家的话再次提醒自己:既然是幼儿自己抛出的球,也可以尝试让幼儿自己去接。该教师的三次追问,是教师自我思考、自我行为调整的过程,也给予了幼儿自主挑战、自主发展的机会。</h3> <h3>  南京市六一幼儿园分享的课程故事《我与宠物一起玩》。这个故事的叙述从课程发展三条线索展开。线索一:家里养的宠物是什么,在晨间谈话活动中个别幼儿自己记录、分享家里养宠物的趣事。线索二:尝试用多种方式表征动物。发现幼儿的经验,提供参观红山动物园的机会,又支持幼儿以绘画、建构等方式表征自己关于动物的经验、想法、愿望。从平面表征到立体表征,从具体的形象表征到概括性的抽象符号表征,幼儿随性表达,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线索三:我们的宠物家园。结合幼儿每日观察幼儿园饲养兔子的兴趣,又延伸出想玩"宠物家园"创造性游戏。幼儿想方设法利用身边的材料,搭建了造型独特、充满趣味的"宠物的窝"、"宠物的家"。在这个课程故事中看到幼儿在更多空间里获取丰富多样的学习与发展,看到课程发生发展过程是生动的、有趣的、贴近儿童天性的。</h3> <h3>  南京市鼓楼区一中心幼儿园分享的课程故事《能坐人的大汽车》。幼儿行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让教师们发现:行走是幼儿以自己的脚步丈量身处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发现与理解身边的人、事、物; 行走是幼儿亲历学习的过程,是经验建构、经验生长的过程。&quot;能坐人的大汽车&quot;小班课程故事也蕴含着这些。情境话题一:我看到的马路上汽车。幼儿的探索从这里开始,幼儿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透过小班幼儿稚拙的涂鸦表征,理解了小班幼儿表达事物的方式与特点。情境话题二:能近看汽车吗。老师将汽车开进幼儿园的草地上,幼儿近距离地触摸汽车、观察汽车、画画汽车、说说汽车。幼儿观察的角度不同、发现的细节不同、感兴趣的点不同。近距离的看汽车,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兴奋与热情,更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发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教师也惊喜地发现幼儿的思维视角。情境话题三:制作能坐人的大汽车。小班幼儿制作大汽车,自然有很多困难与问题,如双面胶找不到头怎么办?方向盘转不了怎么办?轮胎总会掉下来怎么办?想开一个窗户怎么办?等等,恰恰这些困难与问题成为幼儿探究的契机。由问题而来,又跟随问题去思考、探索、发现。在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想法会碰撞,一个问题会衍生出更多问题,课程建构与实施一定伴随着拾级而上的问题解决中。</h3> <h3>  南京市诺贝尔双语幼儿园也分享了课程故事《区域活动&quot;中华小吃&quot;》。</h3> <h3>第二环节:研课程视点</h3><h3> 老师们围绕两个话题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大组的交流,这一环节是发挥参与者积极、主动建构经验、内化经验的过程,就如儿童的学习与发展。</h3><h3> (1) 课程游戏化的实践,印象深刻的体会是什么?影响课程实施的价值理念是什么?大家认为:</h3><h3> ● 教师相信幼儿,尊重幼儿,是保证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前提。</h3><h3> ●幼儿要有机会借助事物、材料感知体验、操作探索和表达表现。</h3><h3> ● 基于儿童视角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是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支持。</h3><h3> ● 教师的视野要开阔,努力做一个会玩、爱玩、富有生活情趣的支持者,不断唤醒幼儿内在的能量发挥。</h3><h3> ●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儿童发展的支架。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不断修炼的专业能力。</h3><h3> ● 课程的发生发展就在幼儿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活动等多样化的情境中。</h3><h3> (2)如何记录课程故事,叙说课程故事?大家认为:</h3><h3> ● 主题突出,线索清晰。</h3><h3> ● 突出过程,细节聚焦。</h3><h3> ● 内容真实,有价值、可借鉴。</h3><h3> ● 事例典型,多个角度理解儿童。</h3> <h3>  最后,李宗玉老师又对老师们的观点进行了提炼,并建议说好课程故事要注意:主题的价值性、过程的生长性、素材的典型性、叙述的深描性、解读的深刻性。</h3><h3> 李老师也对教师提出了期望,希望大家在践行课程游戏化精神的过程中会俯下身发现课程故事,会用多种方式记录课程故事,逐步树立课程意识和儿童发展意识。</h3>

幼儿

课程

故事

教师

游戏

幼儿园

分享

经验

宠物

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