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娘百岁探秘:习惯17独立

开达

<h3>(老娘微笑着,坚韧地扶着步行器行走)</h3> <h3><b>——献给珍爱生命的老人和真爱父母的儿女</b><br></h3> <h3>独立,即自立、自主、自给,自己作主,当家作主。</h3><h3><br></h3><h3>独立有两层意思,一是物质,一是精神。</h3><h3>物质是自己生活,满足需求,自给自足。</h3><h3>精神是自己作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h3><h3>它还有一层意思是不依靠,也不被依靠。</h3><h3><br></h3><h3>人是群居动物,不能离开人群而单独存在。因此,独立很难:</h3><h3>儿时倚赖父母,以后依靠老师,依托单位,仰赖上级,老年后依赖儿女……</h3><h3><br></h3><h3>老娘的独立普通却又特殊,预料之内情理之外,它与老娘终身相伴,由小到老,不离不弃。</h3><h3><br></h3><h3>老娘的独立虽然算不上完全、彻底,但与同龄人甚至与后辈儿孙比,她的独立都算得上特立独行。她从读小学即开始独立,中学独立,工作独立,婚姻独立,家庭独立,养老独立,即使80岁后与我同住,老娘仍然是独立的,自由的。</h3><h3><br></h3><h3>老娘从小就种下了独立的苗。</h3><h3>娘的父亲是遗腹子,被婆婆娇生惯养,跟着婆婆抽鸦片,婆婆逝世后更抽光了田地、家产、房屋,不但没有书读,没有住房连吃饭都困难。穷人家的大孩子,尤其是女孩子只能是帮助妈妈带弟妹做家务。</h3><h3>娘10岁时,抓住了姨妈来访的机会,求妈妈让她去壁山县的姨妈家读书。虽然寄人篱下,但是娘却因此播下了独立的种子:只有独立才能拯救自己,拯救家。老娘的独立很简单:读书—读好书—找份工作。</h3><h3><br></h3><h3>在姨妈家读完小学,姨再无力负担中学,而那时的农村女孩读到小学已经是凤毛麟角,可以嫁个好人家,或者回家种田。但是,独立精神拯救了老娘,她再次让妈向另一个姨妈求助,借钱读中学。壁山女子中学毕业后,老娘就找了份教师的工作,靠薪水还清了读书的借债。</h3><h3><br></h3><h3>在农村,读到中学的女孩凤毛麟角,最好的结局是嫁个地主或富户。但婚姻大事,老娘并未听命父母,遵重习俗,而是独立作主,既不嫁财主,也不嫁高官,而是自由恋爱相中了同是教师的父亲。</h3><h3><br></h3><h3>父母两家都是破落地主,生存困难,爸妈的薪水除养活孩子外,还要帮助家庭。妈妈就独自带孩子,小的坐在轿椅里放在自己的教室外,大的放在朋友的教室里“听课”。后来孩子多了,妈妈仍然将孩子带在身边(她请来外婆帮助,妈妈的外婆从70多岁来我家,一直将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带大)。</h3><h3><br></h3><h3>解放时,我们家在农村分到土地,但是却养不活一大家八九口人,老娘仍然独自承担,执教鞭的老师却帮人缝衣服,上街卖布鞋,从农村担柴、担菜去市里摆摊贩卖。</h3><h3><br></h3><h3>1965年,老娘从教育口的学校调到工业口的厂子弟校,带着最小的弟弟住到女工宿舍是她独自独立生活的开始。十多年后,弟弟结婚成家搬到自己单位,老娘就一个人独立生活。</h3><h3><br></h3><h3>退休后离开工作了一生的学校和教师岗位,受户籍和食品的限制,从55岁到80岁,老娘更是经历了长达25年独立的独居生活。</h3><h3><br></h3><h3>老娘80岁时,我住到她家,老娘83岁后她住到我家,但她仍然是独立的,工资自己掌管,时间自己作主,家庭事务自己安排,兴趣爱好随心所欲,外出游玩自己喜欢,访亲交友自由自在……</h3><h3>尤其是退休之后,老娘的独立更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我行我素。</h3><h3><br></h3><h3>独立,助长了自我的生长,完善了生存的能力,提高了生活的质量。</h3><h3>独立,扩大了活动的空间,延伸了向上的人性,伴生了无限的可能。</h3><h3>独立,铸就了生命的高度,充实了生命的厚度,增加了生命的长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