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莲塘村有谢、陈、张、李、莫、潘姓;大寨村全村村民姓谢。 </p><p class="ql-block"> 莲塘村始建于宋代,居民姓楚,因村庄所在地的地势低洼,四周土丘、池塘分布如莲藕长于塘中,遂取村名为“莲塘”。宋末元初,谢云道从蔗村来居,建有宗祠;莲塘陈姓始迁祖陈野翁,明代从四会新寨村来居,建有宗祠。明清两代,莲塘村有进士谢升、谢家政,有举人谢丹扬、谢翼清、谢达廷、谢晋勋、谢瓖材、谢作高;民国时期的名人有谢鹤年、谢崧举、谢荣燊,还有大学毕业生谢展鄂等6人;大革命时期牺牲的中共党员谢桂荣和谢椿荣,1950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建国后有抗美援朝烈士谢达垣及有名人谢弼孙、谢拼等。2011年,村中建有谢氏宗祠“肇禋堂”及13间分房祠,并有陈氏宗祠2间;有百年以上古树25棵、古井28个;知名港澳同胞有谢国华、谢礼明、谢柏生、谢永佳和台胞谢建东等;副处级及以上干部有陈其林和高要县人民法院院长谢二九。</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以前,莲塘村青少年多在大仙古寺、青莲庵等寺庙读书。同治七年(1868年)建作人文社。1926年开办第七区立第三初级小学校,后称人和乡中心国民学校。建国后,有莲塘小学(60年代称永安中心学校)。2011年,该校有14个教学班,师生共570人。建国后至2011年,莲塘村有大学毕业生100多人,其中2000年谢业贵考上清华大学。 1953年前,有个体医生谢时清、谢锡芳、谢茂勋、谢锦才和莫巧珠。1954年成立“惠民联合诊所”,有医护人员10人;1958年成立“莲塘卫生所”,有医护人员7人,1994年,该所并入莲花医院;1968年,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大队办卫生站1间,至1979年,有赤脚医生(乡村医生)谢志英等4人。2011年,有村卫生站7间,乡村医生7人;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561人,参保率99.8%;80~89岁老人96人,90~99岁老人16人。</p><p class="ql-block"> 1986年,莲塘村投入近100万元修建9个自来水塔,村民开始饮用自来水。1988年起,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活动,先后投入数百万元整治村容村貌,建设硬底化村道。1991年,村民开始安装家庭电话。90年代起,莲塘村集中力量投入创建无毒社区(乡村)工作。2005年,集资30万元建设农家书屋、篮球场、乒乓球室等文化、体育设施。2011年,莲塘村建有篮球场8个,乒乓球室3间,农家书屋1间,文化室5间,精神文明宣传橱窗(栏目)33个,近万米的乡村道路(含巷道)全部硬底化;每个自然村有垃圾池1~2个,每个村民小组有公厕1~2所,家庭电话用户1800户,电视用户2100多户;村民中拥有汽车1100辆,是区内拥有汽车最多的一个村。 2003年、2004年、2008年,莲塘村获广东省创造无毒社区(乡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获“广东省千人戒毒帮教工程先进集体”称号。</p><p class="ql-block">军事要塞莲塘村</p><p class="ql-block"> 莲塘村位于莲花镇中部偏东,321国道、三茂铁路从村旁经过,全村总面积4.5平方千米,辖布下、大寨等8个自然村。2011年末,莲塘村有住户2317户,户籍人口6689人。莲塘村以人口众多而领跑鼎湖区,成为区内人口最多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莲塘村始建于宋代。由于地形貌似莲藕状,故取名莲塘。最早有楚姓的居民迁来,今以谢、陈姓占大多数。其中,谢姓始祖谢云道,宋末元初从今鼎湖区蔗村迁来。陈姓始祖陈野翁,明代从四会新寨村迁来。莲塘村人才辈出:明清两代,有进士谢家政,有举人谢丹扬、谢冀清、谢达廷等6人;民国时期有名人谢鹤年等;“大革命”时期牺牲的中共党员谢桂荣和谢椿荣,1950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知名港澳同胞有谢国华、谢礼明、谢永佳等。</p><p class="ql-block"> 莲塘村具有近千年历史,曾经有很多的文物古迹,可惜已毁于“文革”,现已难觅踪迹。莲塘村保留的古井之多,是鼎湖区其它村落不可比的,现存古井达28口,遍布村中每个角落,大大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和生产用水,除古井外,莲塘村还有许多苍老的古榕树,向人们诉说村庄的今昔,榕树至今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成为莲塘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莲塘村曾是军事要地,尤其是莲塘迳,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地曾发生多次战斗。清咸丰十年二月,广东农民起义军“天地会”西路军周春部攻破四会罗坑迳后继续西挺,三月中旬在莲塘村山口遭清军阻截,周春部英勇作战击溃清兵。清军广州千总黄作樵、黄龙康及以下官兵100多人战死,后埋葬于富廊村后山“诸君布”,后人称之为“兵坟”。民国9年11月,桂军沈鸿英部数万人不敌粤军攻击,由东江、北江分道撤退,欲取道肇庆返回广西,在莲塘山口被粤军陈铭枢部截击,双方投入兵力近3万,激战两日。最终,桂军在李宗仁指挥下夺取山口,从莲塘退守肇庆,最后退回梧州。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三水、四会后,二野四兵团十四军乘胜追击向广西、海南逃跑的国民党军队残兵败将,在莲塘村附近曾发生短暂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莲塘村的经济发展以农业和商业为主。莲塘村的旧商业集市,也叫“市头”,设在端明坊前,集市面积约1000平方米,逢3、6、9日为常设圩期,集市四周有商铺近20间。1993年,莲塘村投入320多万元,建成一个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双层铺位的新农贸市场,内有店铺、档位近100个。这个市场为莲塘村集体每年带来200万元的收入。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经济格局的调整,莲塘村形成水稻、塘鱼、生猪、肇实及各种经济作物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村和“和美乡村”建设,改善村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使千年古村旧貌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一节 进士表</b></p><p class="ql-block"> 本表记载境内自宋代开始参加科举考试至辛亥革命废除科举制度止,期间,考取进士19人。其中,宋代3人,明代4人,清代12人。陈一龙、苏廷魁、马仪清、廖正亨、吴桂丹、陈焕章等在本志中有传。</p><p class="ql-block">表26-1</p><p class="ql-block">姓 名 籍 贯 科别 最高职务 备 注</p><p class="ql-block">陈观祐 桂城水坑一 宋咸淳元年(1265)榜 翰林学士</p><p class="ql-block"> 梁世英 永安钟文 宋咸淳四年(1268)榜 翰林院简讨,国史院编修</p><p class="ql-block"> 陈景实 桂城水坑一 宋咸淳七年(1271)榜 江右提学副使</p><p class="ql-block"> 李文善 桂城水坑二 明洪武十八年(1385)榜 刑部主事</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七年举人</p><p class="ql-block">李 魁 莲花新屋 明成化十一年(1475)榜 江西参议</p><p class="ql-block">明成化四年举人</p><p class="ql-block">蔡德孚 永安四股 明正德年间榜 浙江知府、吏部郎中</p><p class="ql-block">陈一龙 桂城水坑一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榜 浙江金华推官,镇江府同知</p><p class="ql-block">嘉靖三十七年中举</p><p class="ql-block">苏成俊 广利长利 清康熙三十年(1691)辛未榜</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九年中举</p><p class="ql-block">苏廷魁 广利长利 清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榜 翰林院编修、河南布政使、东河总督</p><p class="ql-block">道光元年中举</p><p class="ql-block">马仪清 永安旧屋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科 翰林院编修、江苏候补道</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年中举</p><p class="ql-block">廖正亨 莲花大佈 清咸丰三年(1853)癸丑榜 户部主事</p><p class="ql-block">咸丰壬子科中举</p><p class="ql-block">梁炳汉 沙浦沙四 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榜 刑部主事、广西泗城知府</p><p class="ql-block">咸丰辛亥科中举</p><p class="ql-block">陈荣洙 桂城水坑一 清同治一年(1862)壬戌榜 广西贵县知县,署陆川、富州知县,全州知州</p><p class="ql-block">咸丰八年中举</p><p class="ql-block">梁锦澜 沙浦沙四 清同治十三年(1874)乙亥榜 福建南靖、龙溪知县,海澄知县</p><p class="ql-block">谢家政 莲花莲塘 清光绪二年(1876)丙子榜 琼州教授</p><p class="ql-block">吴桂丹 桂城水坑一 清光绪十五年(1889)乙丑榜 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功臣馆纂修</p><p class="ql-block">陈焕章 广利砚洲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榜 朝考点内阁中书,入进士馆</p><p class="ql-block">光绪三十一年奉派留美,宣统三年(1911)获哥伦亚大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陈汝湘 沙浦沙二 清宣统三年(1911)廷试新制进士 铁道部北宁铁路局工程师</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梁朝玉 沙浦沙一 清宣统三年(1911)廷试新制进士 桂林珠江水利局技正</p><p class="ql-block"> 北洋大学工</p> <p class="ql-block"><b>部分世系:成禄─经─尊仁─绍元─世乔─千之─廷信─云霖─义斋─君宝─公信─谢升(癸未举人,联捷进士)……</b></p><p class="ql-block"><b>谢 升 广东高要 明永乐2年三甲92名</b></p><p class="ql-block"><b>谢家政 广东高要 清光绪2年二甲36名</b></p> <p class="ql-block">中华谢氏,炎黄子孙,中原大地,孕育文明。东山谢氏,华夏主脉。魏国缵公,系我先祖。东晋衡公,以文素强,士族南迁,始宁基张。裒公尚书,贤者担当。安公鸿志,高卧东山,喜好山水,二十春秋,书会兰亭,纵观风云,训范子侄,宝树家风。临危受命,安邦振族,淝水之战,中流砥柱。坐镇建康,运筹帷幄,以少胜多,气壮山河。安公厚德,高风亮节。激流勇退,梦系东山。英灵永驻,浩气长存。追封太傅,谥号文靖。谢氏家族,彪炳史册,一门四公,鼎贵无比,史诗传颂,世代敬仰。五代十国,东山造公,台州同知,临海始祖。深甫公者,聪明灵悟,乾道二年,考取进士,政绩显著,为官清廉,慎守法度,官至丞相,封鲁国公,授拜少傅,追封鲁王,谥号惠正。我祖升俊,自幼聪敏,及长博学,政和八年,进士及第,通判平江,历知徐州,朝请大夫,追封少师;副相廓然,生幼嗜学,器量宽宏,赐同进士,初历通判,殿中侍御,刑部尚书,资政学士,枢密院事,淳熙八年,参知政事,追赠太师,封申国公,谥号荣敏,州人执政,公破天荒。黄沙谢氏,积善余庆。瓜瓞绵绵,浙粤湘鄂。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寻根溯源,认祖归宗。缅怀先祖,传承家风。列祖有灵,祈福子孙。瑞柏苍翠,兰桂齐芳。事业兴旺,万代隆昌。家兴族振,光耀谱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旧时王谢堂上燕,飞入百姓寻常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初十日奉</b></p><p class="ql-block"> 上谕,据知贡举蓝应元奏,本年防试举人内九十嵗以上者,七名,八十嵗以上者,三十七名,七十嵗以上者,九名皆三完巻,掲晓后,未经中式等语,此次各省举人年老应试者多至五十余人,俱厐眉皓首,踊跃观光,允为升平人瑞,除冯出佐、田集盛、张自道业于上次大挑后,赏给光禄寺署正等衔,及本年大挑选入二等之唐泰、郑国祥、孙有谧、杨士元照例以教职铨补外,所有年届九十九嵗之李宏道着加恩赏给翰林院编修衔,其八十九十以上之彭一猷、<b>谢璜</b>、叶有声、王协恭、<b>谢启祚</b>、涂红鹏、朱绍璧、苏彩飞、梁元鉟、王、陈诗、张宗贤、许承恩、赵宏诚、张启潇、李良栋、葛维楠、王泽周、何绍怡、程鸣岐、闫遐龄、韦元勲、毛景燧、仝思义、王辉祖、彭省非、谭谕羙、曽锡嘏、林复发、王渭扬、轩辕圻、刘子旭、李晃、桑振东、永永祥、王嘉賔、李作朋、万邦献、王志礼、陈养源俱着赏给翰林院检讨衔,七十嵗以上之项朱、张琴、张维焯、柴杰、姜价俱着赏给国子监学正衔,以示朕嘉恵耆儒夀考作人至意,吏部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谢启祚耋年登第</b></p><p class="ql-block"> 乾隆间,粤东诸生谢启祚,年九十八,犹入秋闱。以年例,当早邀恩赐。大吏每列其名,辄力却之曰:“科名定分也,老手未颓,安见此生不为耆儒一吐气?”丙午乡试,果中式。谢戏作老女出嫁诗云:“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子,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逑。”时同榜有十二龄童子,抚君某鹿鸣宴纪盛诗,有“老人南极天边见,童子春风座上来”,一时传为佳话。明年,应会试,特恩授司业衔。又三年,恭祝纯皇帝八旬万寿,晋秩鸿胪卿。濒行,赐诗额以宠之。又十数年卒,盖寿近百二十岁矣。有见其朱卷履历者,先后三娶二媵,举十三男、十二女,孙二十九人、曾孙三十八人、玄孙二人。此君非特登科年齿之高,当为本朝第一,即家门鼎盛,子孙众多,恐亦罕与比俪也。余在京师,粤中士大夫为余言如此,后见德清俞氏《印雪轩随笔》亦载之,当非谰语。</p> <p class="ql-block">乾隆六十年。乙卯。春。正月。甲申朔。日食。 </p><p class="ql-block">○上诣奉先殿行礼。 </p><p class="ql-block">○诣堂子行礼。 </p><p class="ql-block">○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p><p class="ql-block">○免诸王百官朝贺。 </p><p class="ql-block">○遣官祭太庙后殿。 </p><p class="ql-block">○乙酉。上御乾清宫赐皇子皇孙、皇曾孙、皇元孙、亲王等宴 </p><p class="ql-block">○谕曰朱圭奏、翰林院检讨<b>谢启祚</b>、现年一百二岁视履从容等语。谢启祚年逾百龄。精神矍铄。曾元绕膝。五代同堂。洵为昇平人瑞。著加赏编修衔。御书扁额以赐。并赏给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四个。所有应行建坊旌赏之处。仍著该部照例办理。 </p> <p class="ql-block"> 谕曰:图萨布奏、本年广东省乡试。年届九十以上者三人。内<b>谢启祚</b>一名。已经中式举人。彭一猷,中式副榜。<b>谢璜</b>三场完卷未曾中式等语。除<b>谢启祚</b>业经中式举人外。彭一猷、谢璜、俱著加恩赏给举人。准其一体会试。俾胶庠耄耋。得遂穷经素愿。以副朕加惠耆龄至意。 </p> <h3>广府好家风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