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新会河南中学、尚雅学校与肇庆市怀集第一中学进行学术交流

读懂数学书

<h3>新会河南中学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突出特色、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重点,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创设特色课程,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办学特色。教研教学成果累累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秀的传统,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和学生的热爱,成为“人才辈出的摇篮”。新会尚雅学校是江门市知名的私立学校,是一所师资雄厚、设备先进、环境优美、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学校。坚持“方圆合一”办学思想, 坚持“生本教育”理念,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两全”育人目标, 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非常高,社会评价很高。2017年11月13-14日,这两所学校的初中数学的骨干教师到怀集县第一中学等学校交流,使“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学习模式与上课模式理论水平与操作体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h3> <h3>怀集县第一中学朱宝泉老师上了《孤长与扇形面积》的示范课。</h3> <h3>朱宝泉老师的公开课切实贯彻了“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上课模式的教学理念,整节课以“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做到了尽量把时间交还学生,时时处处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高。<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学生学习认真,积极思考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勇跃发言,积极参加交流。</h3> <h3>老师也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被"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的教学模式所吸引。</h3> <h3>新会河南中学吴海燕副校长,畅谈怀集学习随想:(一)感恩:感激谢主任的周密安排,全程陪同,倾囊相授!感谢周老师牵线搭桥,精心组织!(二)感受:怀集是藏龙卧虎之地:谢主任踏实做事,潜心钻研,通过抓准问题关键,紧扣中考脉搏,寻找解决方法,为我们展现了教育有心人的魅力。朱老师:让理性的数学教学成为有趣的课堂,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真正的高效课堂。(三)感悟:教无定法,然再热热闹闹的教改,都代替不了教材作为课程最主要载体的重要性,课本就应该是教学的出发点!谢主任精准地抓住了教改关键,坚持多年研究,对教材的回归,从教材中深挖,让教材为我所需,更为我所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教育需要的正是这股“较真”劲!!(四)希望:怀集之行深受启发,河中同仁满载而归。今天只是一个起点,愿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向谢主任及教研团队学习,愿咱们的友谊源远绵长!</h3> <h3>尚雅中学校长郭宝先同志,对朱宝泉老师的公开课也给予高度评价。张玉婵老师畅谈怀集学习随想: 感谢谢主任和朱老师为我们提供学习的平台,让我能够体会到让学生读懂数学书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神韵。一直以来,我也推崇在课堂教学上让学生读懂数学书,只有让学生读懂数学书,才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让学生走近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h3><div> 在课堂教学上,有部分教师在讲授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上直接给出概念,定理,公式让学生死记硬背,然后通过题海训练让学会去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但这种讲授方式间接地扼杀了部分接受能力较∵为薄弱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消耗了同学们的学习精力。</div><div> 谢主任倡导的让学生读懂数学,我个人认为就是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上要有责任地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数学概念,了解每一个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数学,形成学习技能。朱老师的公开课《弧长,扇形面积的计算》充分地体现了谢主任的教学理念,真正地让学生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div> <h3>广东省数学名师周君,也高度评价了这节课!对于朱老师的讲课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1: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面积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要化简结果可能更能体现这种关系!2:孩子们不会的如何解决?第一,应该让孩子当堂提出问题,到底是哪一点不会,要落到实处!3:学生学习数学60%属于记忆,40%属于自我领悟,让孩子尝试自我小结为最佳境界!</h3> <h3>黎颖雯在交流会上说,怀集之行的学习,我感受很深,学到很多教学的新理念,长了见识,下面我结合谢主任的讲座和朱老师的数学课,谈谈我的一些感想和体会。</h3><div>数学课给人的感觉是:老师讲,学生抄,老师问,学生答。很多学生不喜欢学数学的原因是:看不懂,听不懂,上课很累,但朱老师的数学课,结合学案的使用,课听起来不累,学生很喜欢学,课堂气氛活跃。主要表现在:</div><div>学案设计简单、清晰、易懂。</div><div>学案的设计很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但不繁琐,把重点、难点提炼出来,如《弧长和扇形面积》这节课把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的推导以最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后进行思考,适合普通的学生;同时注重课本的例题,数学的很多题目都是由例题演变出来的,例题蕴含很多数学的知识点,学案把例题留空,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把例题的基础核心知识进行填空,再配上由浅入深的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好基础知识。</div><div>注重学生的展示过程。</div><div>朱老师的课很注重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充分体现了先动用“耳、眼、口、手”输入大脑进行整理,然后通过口讲出来的学习保持率金字塔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初中三年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变得很强。</div><div>老师调动课堂的能力很强。</div><div>朱老师的语言很有感染力,整节课很注重提问—鼓励—引导,与学生进行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促进学生的思维,通过巡行,发现学生存在问题,课堂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攻破难点。在引出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时,朱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结果,而是以老师引导,学生展示两种方式,帮助学生推导出公式,关注到中下层生的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在理解后进行运用。</div> <h3>馮玉娇在交流上说,从朱老师的课堂上我学习到了很多,首先是教师对待教学教育的认真与智慧,课堂中从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从课本出发梳理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讲解弧长与扇形面积公式的联系;鼓励学生讲解例题,善于调动学习气氛,引导学生一题多解。朱老师的课堂环节流畅,过渡自然,注重细节,关注学生,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是一节成功的常态课!如果说美中不足的是课堂是缺少了对三个公式的理解方式与记忆方式,力求让学生学习公式的同时不要被公式所束缚。</h3> <h3>尚雅学校 区慧英,对这次交流谈了个人的体会!</h3><div><br></div><div>本人有幸再一次亲临怀集学习谢主任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读懂数学书”教学模式,肇庆市怀集县,虽为山区县,但她的教育教研很先进,因为那里有一位善于思考、善于专研、一心为教育奉献的教研员—谢主任,带领着全县的数学老师真抓实干,刻苦奉献,大力推行课改,实现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超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本次的学习让我收获很大。</div><div>首先,关于谢主任的报告,整个报告围绕着“让学生读懂数学书”这一主题展开。从提出这个课题的原因,到研究这个课题的必要性,再到如何教会学生读懂数学书的基本步骤,接着是研究构建学习模式“读懂书本,精做练习,归纳总结”,构建与学习模式相适应的上课模式“读懂书本,勇于展示,乐于评价”的过程。整个过程,让我学习到要研究一个课题,我们应该像谢主任一样踏踏实实,实实在在地去做,来不得半点浮躁与马虎。为了研究这个课题,造福整个怀集,甚至整个肇庆,谢主任深入到怀集县的各个中小学去做调研,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数据中的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分阶段,分步骤,所有这些,都让我敬佩这位专家、这位数学大家。让我感受到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现在也在研究课题,这让我们对于研究课题的方法、思路有了一定的启发。</div><div>其次,在朱宝泉老师的课上我也收获了很多。朱老师的课有很的亮点:1.关注学生。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课前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课上的及时的提问,课后对基础薄弱学生的辅导。2.善于引导学生读数学书。在课件上都体现了对阅读数本的要求,从学生最关注的地方开始让学生重视课本。3.善于用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突破重难点。4.学生的讲解能力很强,说明平时也重视对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5.注重分层辅导。</div><div>对于我校开展的生本课堂,每个学科都有自主学习的环节设置,而真正想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主动的学习,不需要别人提醒而是发自内心的心甘情愿的学习。一个成绩不好的人,追根究底就是不会阅读的人。学生要想自主学习数学,就要先学会看书。</div><div>首先,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阅读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其次,实现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数学语言的相互转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是理解数学本质的必然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三是促进数学语言水平及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只有通过阅读,做好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提高数学语言水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交流能力。最后,有助于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div><div>课本一定是我们研究数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重新回归课本,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成为我们主要任务。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不是只会讲解数学题,而是激励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数学,真正学会阅读课本。</div><div>本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面对课改,教学的成效留给我们很大的思考空间,这也就要求我们要长期奋斗。我相信,只要我们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定能达到教育教学的新高度。</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