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云南大山深处------昭通巧家县包谷垴乡

<h3>11月1日,我与何涛、小樱约好一起为云济慧&quot;一套课桌椅&quot;计划,到2014年&quot;8.03&quot;地震灾区巧家县包谷垴乡探路。</h3><h3> 天蓝云白下,我们一路飞奔。途中天空中出现&quot;排骨&quot;云,何涛说:地震发生前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云。虽然我们表面不慌,其实内心已担忧!</h3> <h3>终于下高速,也走完二级公路,但从天生桥峡谷景区到包谷垴乡的路陡然变得更加陡险。</h3> <h3>九拐十八弯,但风景还是不错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奔腾的大河,这就是在看新闻报道地震灾区时说到的牛栏江。</h3> <h3>地震发生后山体滑坡的痕迹。</h3> <h3>一路上看到很多扶贫攻坚的标语</h3> <h3>生活在这样的大山深处的人们,生活会怎样呢?</h3> <h3>11月2日早,6:30分,我起来一个早床,我以为自己早,其实这里上学的孩子更早,他们三三两两手执电筒,背着重重的的书包已来到学校了。</h3> <h3>天渐亮了。</h3> <h3>我走进灾后重建的包谷垴中学,该教学楼是北京现代捐资新建的教学楼,也就改名叫包谷垴乡北京现代希望学校。</h3> <h3>早餐后,我们兵分两路。吕老师带我去更山的贫困小学探访。</h3> <h3>途中经吕老师的介绍,远处的大山就是龙头山------"8.03"地震的震中。塌方处就是损失最惨重的村,整个被埋,至今无法挖掘出来。</h3> <h3>路面十分窄小,仅通一车,会车必须退到稍宽处避让。</h3> <h3>山里人仅仅靠种一些核桃及为数很少的烟叶,做为经济收入来源,主粮是土豆和包谷。</h3> <h3>路面变得越来越复杂难走,难怪只有越野皮卡车能开进来。</h3> <h3>1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何家湾村小学,连个校牌都没有。</h3> <h3>从学校墙上的歪歪扭扭的字,我就感到心酸。这里只有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名义上有5个班,其实是4个班,因为3年级人数少今年取消了。</h3> <h3>再贫寒也不忘初心!</h3> <h3>这是何家湾的校长,满脸的沧桑写满了故事,他不善言苟笑,坚定的眼神却透出对明天的希望。我走进他的办公室,这是如此简陋的工作间,没有一张真正的办公桌,更没有高大上的沙发椅,只有眼前见到的这一切。</h3> <h3>接着我来到了这里最年轻的唐老师的宿舍,这全校唯一的电脑,也是通往外面世界的窗口。</h3> <h3>他已经50多岁了,是一名代课老师。这里最缺的就是老师!</h3> <h3>走进教室,孩子们正在上课。许多孩子的衣裳都是邋里邋遢,穿着破烂不堪的鞋子。据了解孩子们的鞋子多半是家人自己纳的布鞋,红红的、绿绿的、黑黑的......让我顿生感慨!城里的孩子穿的都是带钩的。</h3> <h3>与始同时,何涛先生调查的圣龙希望小学传来的照片。</h3> <h3>这所学校让人感叹,让人心酸!居然是一师一校。也就是说:这所学校只有一个人,他身兼数职,校长+老师+管理员。</h3> <h3>这是何家湾小学的球场,篮球架。</h3> <h3>走进食堂,里面没任何一张饭桌和凳子。</h3> <h3>孩子们的主粮!</h3> <h3>唐老师带我来到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家,贫寒已是无言!</h3> <h3>何涛先生也去了一家,家徒四壁。当然这里地震后,政府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许多家庭,在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惠民政策下,建立些新房,但生活依然艰难。</h3> <h3>何涛先生调查所见。</h3> <h3>艰苦中的微笑。</h3> <h3>我来到第二所学校-----三星希望小学。</h3> <h3>这里老师紧缺,教室也紧缺,70多名孩子拥挤在这里上课。3个孩子一张桌,我笑着对老师说:孩子们考试中不偷看都难!</h3> <h3>教室外的朗诵!</h3> <h3>这里是学前班的教室,由于孩子们不用写字,于是把所有淘汰出局的课桌椅都给了他们!看了后的你,有什么样的感受?!</h3> <h3>结束了调查,我们在一起。</h3> <h3>回程中,身后的大山深处等着我们的消息。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吧,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h3> <h3>感谢何涛先生、小樱同学一起走进大山!</h3> <h3>感谢各位爱心人士的支持和信任,你们的爱与善在云济慧公益组织的共同努力下,近800双鞋和袜子已送达昭通包谷垴乡孩子们的手中,今冬不冷!谢谢大家🙏🙏🙏</h3> <h3>感谢大家一路同行,一路温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