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优秀青年演员卢涛

戏曲任余余

<h3>卢涛: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优秀青年演员,主攻须生老生,师承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雷开元先生。</h3> <h3>代表剧目有青春版《五女拜寿》饰演杨继康,《龙凤呈祥》饰演刘备,《将相和》饰演蔺相如,《杨门女将》饰演宋仁宗,《墙头记》饰演张木匠,《赵氏孤儿》饰演韩厥,《周仁回府》饰演吕忠,《珍珠塔》饰演陈培得,《玉堂春》饰演崇公道,《春江月》饰演柳父,《再续红梅缘》饰演卢翁,《二堂舍子》饰演刘彦昌,《祭灵》饰演刘备,《三娘教子》饰演薛宝,《吕布戏貂蝉》饰演王允,《三击掌》饰演王丞相。</h3> <h3><br></h3><div>  据说,此剧的主要演员魏艳妮、孙艳、卢涛等,不但戏曲专业课学得好,而且文化基础课学得也很好。老几辈的演员,师傅带徒弟,没有条件从娃娃抓起学习文化课。新的一代有了学习条件,时代也流变到待业青年也都受过高等教育的程度,“青春版”秦腔历史剧的演员,要引领时代风骚,自然还须继续学习。其实,文化素养的提高是会反过来提高演员的艺术表现力的。比如饰演宋仁宗的小演员卢涛,他的嗓子在酣畅甜美中夹带了一点点让人想起任哲中但又绝不是任哲中的“沙”。任哲中的“沙”因为有风格受到欢迎,最终失了一点度,我想这其中分寸感的把握,对演员来说,那是要靠文化底蕴和美学理论来控制和拿捏的。卢涛的“甜沙混合比例”掌握得很精确,如调美酒如烹美食,给观众一个难以言传的享受。我在听他唱时,想起了京剧谭派老生略带沙哑但又绝不沙哑,如带着绿叶和绿蒂,刚刚摘下就立刻打开的沙地中出的熟到家的甜瓜。甜而略带“沙”,但又不是老年演员形成流派以后如“老面瓜”一样的沙得让人减口味。我想:这就是“青春版”的版型和风格吧?清新得让你惊羡,亮丽得让人眼跳,戏曲应当就是这样的</div><div>!这样亮丽鲜活朝气蓬勃的艺术,怎么能成为文化遗产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