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花生一壸酒,看图讲古话始兴

顺风耳

始兴地处广东北部,东靠江西全南,南接翁源、西连仁化、北邻南雄。全县现有10个乡镇,25万人口,面积2174平方千米,县城为太平镇。 始兴建县于公元前263年,取‘’此地兴旺,周而复始‘’之意为县名。始兴人喜欢在村头村后种榕树,以此祈愿自己的家园‘从始兴旺’,人丁如树,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墨江,始兴的母亲河,她是全国唯一一条以文房四宝命名的河流,养育了唐朝名相,大诗人张九龄,现代数学家,中山大学副校长朱熹平等代代乡贤。 始兴人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出于聚族而居,防兵防匪之需,始兴的村庄都筑有围楼,被誉为‘’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 始兴围楼以满堂为最。满堂大围高大坚固,建筑精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距它不远有座更具特色的‘’斗气围‘’,此围上宽下小,四墙分离,立面砌砖,屋檐水成线而下,堪称建筑领域之一绝。(可惜前几年已崩塌) 东湖坪的这座围楼因‘’两广‘’总督张之洞所题‘’永成保障‘’之牌扁而出名。张之洞乃清末名臣,他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山鼻祖,创办了广雅书院(现广州广雅中学),自強学堂(现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现南京大学前身)。他着力践行洋务运动,修建了汉阳钢铁厂,粤汉铁路。他请冯子材领兵抗法,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东湖坪的围楼能得到他的墨宝,可见该村当年的辉煌。 这片精耕细作的山坡,展现了始兴人的智慧与勤劳。‘’细妹俚细丁丁,带串锁匙三百斤‘’的童谣,叙说始兴人从小就会当家理财。从古至今,始兴的妇女不涂胭脂不缠足,扛担背勒,犁地耙田样样行。 浩浩红土,是大自然留给始兴的一块瑰宝,更是始兴人勇于担当的精神写照。七十多年前,在民族兴亡的危急关头,张发奎,华振中等始兴籍将领领兵抗战,驰骋沙场,刘世焱将军血洒长沙,为国捐躯。他们的家国情怀,是矗立在始兴人心中的一块丰碑。 始兴县境四面环山,县城周边十万亩平原为韶关地区之最大。自秦汉以来,历代岭南诸侯均在此地驻兵,防止北人南犯。公元550年,陈霸先屯兵始兴,备足粮草,剑指江东,问鼎南京,成为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至今,始兴平原的一些村庄还保留着古代军队建制的名称,如黄所,沈所,罗所,周所,吴所,外营,刘镇营,高营,上营,千家营等。 内方外圆,方圆有度是始兴人的性格特征。在同宗同族之间,大家遵循‘’年纪小小,字辈压倒‘’的规矩,若你年纪大,辈份低,都得尊重年龄小,辈份高的人,管他们叫‘’叔叔‘’、‘’阿公‘’。但异姓之间结拜兄弟,却可以‘’有心搭同年,不分上下年‘’。 ‘’日头落岭还吴转,鸡水滔饭吃吴下‘’这两句始兴山歌,唱出了‘’夫娘‘’对外出‘’老公‘’的担忧与期盼。始兴话中的‘’夫娘‘’是指自己的妻子,‘’夫娘俚‘’指已婚的妇女。在始兴,你可千万别搞错啊。 始兴土地肥沃,风调雨顺,温饱基本不愁。或许这个原因,始兴人有小富即安的心态,满足于‘’吃鲜粥,赖凳板‘’,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觉得‘’一把花生一壶酒,墨江两岸度春秋‘’的生活也有滋有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始兴办了一些‘’ 公社茶场‘’,生产绿茶。始兴话‘’吃茶‘’不是喝茶之意,是指吃午饭。去到始兴,当地人请你‘’吃茶‘’可别‘’演文‘’(客气),否则,会饿到晚上才‘’吃夜‘’(晚饭)哟。传统的始兴宴席,最后一道菜是青菜,上菜者把菜端上桌子后,会谦虚地说‘’冇菜吃饱饭‘’,散席送客时,主人会说‘’招呼不到,回去讲好一点‘’。 始兴位于北纬24度左右,物种多样,物产丰富,品质优良,地方特色鲜明。北山冬笋、隘子香菇、顿岗马荠、澄江冬米,黄田萝卜、塘角烟丝、左拔窖姜、马市豆腐、清化米粉等等…… 始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理念。县内设有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近80%,山清水秀,风光迤逦。始兴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地之一,境内大部分水系属珠江流域,但在澄江下窖,却有一条小溪属长江流域。 始兴交通便利,南北通衢。当年,秦始皇平定岭南的五路大军,就有一路经始兴南下。清末民初,始兴江口商贾云集,商船穿梭,大批广货由此北上运往江西,经赣江入长江发往全国。如今,始兴境内有韶赣铁路、韶赣高速、深湘高速(在建)、国道323线穿境而过,上京下广十分便捷。 始兴欢迎你,这里有青山绿水、俊男靓女;有‘’造仓俚‘’卖‘’狗虱‘’的故事,有‘’比做姐婆(外婆)还高兴‘’的趣闻。当然,还有风肠(腊肠)、泡腌(腊鸭)、酸菜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