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7年8月15日,农历闰六月二十四,由北京出发一路往北,承德,塞罕坝,乌兰布统,达里湖,阿斯哈图石林,黄岗梁,热水,途经赤峰,承德,回到北京。凑巧去年也正是这个时候,我们去了内蒙东边的呼伦贝尔,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期待,这一路还追随了清朝皇家的脚印。这一片草原在北京的正北方,最北的锡林浩特离北京也只有六百二十公里左右,靠近京畿重地是与呼伦贝尔最大的不同点。</h3><h3>路上最多的标语“青山绿草就是金山银山”,正值旺季一路上游玩的人挺多,塞罕坝景区和乌兰布统景区有好些旅游大巴,我们到达乌兰布统红军山马场镇的时候,由于没有提前预订酒店,镇上上好的酒店全部满房。出了乌兰布统景区再往北就几乎看不见旅游巴士了,主要是自驾车辆,车牌也主要是京、冀、辽三种,北京的居多。</h3><h3><br></h3><h3><i>此次大概行程:第一天从北京经承德到塞罕坝机械林场,可惜这段路径轨迹数据丢了。第二天游玩塞罕坝景区,晚上赶到乌兰布统红军山马场。第三天游玩乌兰布统景区,晚上赶到达来诺日镇。第四天游玩达里湖、石林,晚上赶到克旗热水开发区。第五天享受热水温泉,下午动身晚上赶到承德避暑山庄。第六天匆忙游玩避暑山庄,上午11点开始赶回北京,搭乘当天晚上D903次回深圳的火车。塞罕坝和乌兰布统景区的面积在整个草原占地其实很小,各自门票分别是130元、120元。虽然可以绕开景区省去门票,但是首次去玩还是买门票较好,里面的景色还是不错的,而且住的地方景区较好也容易找,另外可以免去绕路之苦。特别注意要到景区窗口买票,不要相信在路上拦车带路的,因为景区里面到处是查票的,我们就被查过无数次。</i></h3> <h3>前窗的大屏幕一会儿放映层峦跌宕五彩斑斓的连续山脉,一会儿换成一望无垠牛羊成群的平整绿草,只有镶嵌在草地上的窄窄小路是不变换的,它象条黝黑靓丽的带子,系在了蓝天白云的那一边。</h3><h3>一会儿奔跑在平坦的康庄大道上,迎来一个又一个露出深色屋顶米黄身段却不现屋脚的草原人家。一会儿俯冲入凹陷的低谷里,藏匿起后面追赶的同路伙伴,一会儿加油攀爬那抬头见天的长坡,回望此山必比彼山高。欲与那“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试比美!</h3> <h1><font color="#39b54a"><b>木兰围场</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即模仿母鹿求偶的声音,引来鹿群,进行围猎,木兰围场开始并不是地名。草原地大人少,大部分地方以流经的河流或湖泊来命名,如呼伦贝尔草原由呼伦湖和贝尔湖组合取名,贡格尔草原以流经的贡格尔河为名,还有以地形来命名,如坝上草原,指地形逐步升高的草原,所以坝上草原范围也很广,又外加一层地名细分张北坝上、丰宁坝上、沽源坝上。</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公元1681年,清帝康熙在这里开辟了一万多平方公里的狩猎场,根据地形分成72围,每一围安排专人负责管理,清朝皇帝每年秋季都要率王公大臣、八旗精兵来这里举行具有浓厚军事色彩的射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木兰围场来源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当初实际上是一个历史名词。</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随着清朝皇家在这一片地方活动,木兰围场就成了地名,这片地方以前地广人稀,也没有什么大的河流湖泊,此处的景色虽美,但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估计只有类似葱儿岭,黄金山之类的俗名吧,藉此契机以木兰围场命名再好不过。历史上的木兰围场主要由现在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和红松洼国家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景区组成。后来慢慢把河北承德围场县北部至内蒙克什克腾旗南部都称为木兰围场,地域面积大大地扩大了,皇家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font></h3> <h3><i>木兰围场景区范围——塞罕坝、御道口、乌兰巴统、红松洼紧靠塞罕坝的东面</i></h3> <h3><i>塞罕坝秋狝文化园——里面有射击训练,马术表演活动</i></h3> <h3>幽幽最喜欢的玩具是枪支,几乎每天在家练习枪法,全神贯注,主动性自觉性非常高,观看去年奥运会气手枪比赛之后,经常自制十环枪靶,主动记录一次练习的成绩,并总结枪法经验。</h3><h3>玩游戏也是枪战类游戏,经常模仿游戏里面枪手的酷型着装,带上红军帽,背上小书包,手握冲锋枪,作匍匐前进状。自从学习了那篇王二小的文章,并观看了王二小引鬼子进入八路军埋伏圈的电影以后,对八路的印象是大大的好,日本人在他心目中被认定就是坏蛋。</h3><h3>竟然在这里遇见了真枪实弹的练习机会,苏制PK16自动退壳步枪,除了第一枪适应了一下,毕竟是第一次打真枪,后续几发子弹均命中目标,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h3> <h3>走的时候把打过的子弹壳都捡回来了,其中有我浪费的两颗子弹。</h3> <h3><b>康熙开辟木兰围场的历史背景</b></h3><h3>康熙皇帝8岁登基,13岁开始亲政,这一年他以三十项罪名指控,并囚禁了四位摄政大臣中最专横的鳌拜,鳌拜身为三朝元勋,军功显赫,具有“满洲第一勇士”称号。</h3><h3>清太祖努尔哈赤精心策划,一方面表面对明朝表忠心,曾经主动请缨替明朝平定入侵中国的日本大名丰臣秀吉,掩人耳目,私底下垄断珍珠、皮毛和人参贸易建立军事征服的经济基础,不断积蓄经济和军事力量。另一方面在蒙古东部采用战国时秦国的策略发动远交近攻式的征讨,女真诸部相继臣服,最终实现女真族各部的统一。</h3><h3>努尔哈赤倡议创制满文,替代已经使用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蒙文。他还创立了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一个军事和行政合一的组织,每旗有一面颜色不同的旗帜,每旗由一个最高统帅负责统领,包括组织生产和带兵打仗,如多尔衮曾经统领正白旗,正黄和镶黄由皇帝直接统领,而且八旗对教育、邢罪、婚姻,甚至战利品的分配等都有一套律法约束。不打仗的时候旗人参加劳动,打仗的时候抽调部分旗人。不论是劳动,还是打仗,他们都在各自的旗里,还是代表那面颜色的旗子,始终被旗子统领。</h3><h3>八旗制度曾经高效地组织了女真人进行生产和军事活动,这个组织类似于现代公司管理里面业务管理和人员行政管理合一的组织,中间沟通环节少,决策效率高,不同于很多大型公司的业务和人员行政管理分开的矩阵型组织。</h3><h3>八旗制度还有一个大的特点,旗丁即从事生产劳动,又骑马打仗,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出则为兵,如则为民,全民皆兵。他们除了攻城掠寨,还解决军饷来源,每旗都是一个完整的全能型团队,每个旗丁都是复合型人才。</h3><h3>努尔哈赤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对女真都有很大的贡献,八旗制度横贯清朝始末。女真一直认为自己是金人的后代,即欺压宋朝岳飞抵抗的那个金国。1616年,努尔哈赤宣布建立金国,为了以示区别,史称“后金”。可见努尔哈赤立志要续写金人的辉煌,而且有旗帜有组织有纪律,此时的明朝可知来者何人。</h3><h3>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运行近三百年,内部矛盾日益激化,阉人魏忠贤控制的顽固派和进步力量东林党互相倾轧,“木匠皇帝”朱由校身体一直不好,也没能把心思全部用于朝政,阉党蒙蔽皇帝残害忠良,内部社会叛乱不断。努尔哈赤抓住机会,1618年在喀尔喀蒙古人(东部蒙古人)的支援下进攻明朝,不断地攻城掠地,并于1625年定都沈阳。1626年,进攻宁远,遭到明朝守将袁崇焕的顽强抵抗和攻击,最终惨遭失败,并于七个月后去世了。</h3><h3>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降服蒙古,并有效发动对明王朝的进攻,身后事业由第八子皇太极继承,皇太极完成了整个东北的占领,并于1642年把势力推进到山海关,就在此刻染病身亡,享年51岁,6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多尔衮任摄政王辅政。</h3><h3>1644年,流寇首领李自成进攻北京,明帝崇祯</h3><h3>自缢于景山的一颗歪脖子树上。闯王挟持吴三桂的父亲,敦促其子归顺。夹在叛军和满洲人之间的吴三桂当得知自己心爱的小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军队虏走了,这位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平西公毅然选择了与后者结盟,引驻扎山海关的多尔衮入北京城,并接受多尔衮的指挥追击李自成,多尔衮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入关,1644年清廷从沈阳迁至北京。</h3><h3>清廷入主北京之后,多尔衮年少得志,指挥旗兵占领了陕西、河南、山东、江南、江西、湖北、浙江、四川和福建,功勋显赫位及皇父摄政王,权利达到顶峰,高处不胜寒,开始寻欢作乐,1650年在狩猎途中爆猝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县),享年39岁。1644年多尔衮带领清兵入关,为了解决王公大臣和旗兵将士的生计,巩固政权,发布圈地令,即允许圈占汉人的良田和房产封赏满洲王公显贵和旗人,这项制度加速了旗兵的衰败。</h3><h3>1651年顺治帝福临开始亲政,改国号为大清,继续多尔衮建立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即任用汉人帮助内政事物,并且优化了一些政府机构,然而于1661年意外死于天花,顺治第三子玄烨6岁登基,帝号康熙,有四位辅佐大臣,鳌拜的其中之一。</h3> <h3><i>乌兰布统影视基地——康熙王朝、还珠格格等电视剧外景拍摄地</i></h3> <h3><i>远处星星点点的黄色,走近了发现是显露出来的沙地</i></h3> <h3><b>康熙开辟木兰围场的目的</b></h3><h3>康熙登基时,圈地运动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允许旗人圈占汉人的田地和房屋,同时豁免旗人的税赋与劳役,并且从努尔哈赤开始就推行了一项鼓励参军的政策,如果家里有人参军可以享受优待,这项政策也一直被保留下来。</h3><h3>圈地运动进行到康熙亲政的大概情况:由于满清前期没有人口和田亩数目的统计,到了顺治帝正式成立大清时才有较正式的统计,不过也只是个大概,这里也就大概推算一下几个数据,1、旗人的数量: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亲统八旗军约六万人,八旗制度以牛录为基本单位,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八旗建立时由300牛录组成,其中包括100蒙古牛录,纯满族牛录只有210牛录,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当时满洲大概九万户,每户出一个旗兵,努尔哈赤一共大概统帅九万兵力,除去留守兵力,这个数字和宁远之战时的旗兵数量大致吻合,此时纯满族人大概六万三千户,按照一家八口计算满族人口四十八万左右。2、圈地田亩数量:共发布过三次圈地令,主要是北京附近的土地,圈地的方法是旗人骑着马在一定的时间内跑多少就圈定多少土地归他,想必这个时候京畿地区的汉人应该把土地都交出来了,跑马圈地的方法只是旗人内部瓜分土地的一种办法而已。顺治十七年全国土地记载为近519万顷,乾隆十八年为近708万顷,增长36%,这时有直隶的记录为66万顷,粗略按照36%的增长倒推顺治时期直隶的田亩数大概在42万顷,这部分土地属于圈地的范围,旗人人均合法可圈田亩接近一顷(实际圈地达三分之一左右)。</h3><h3>满人前期这两项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1、大量失去田地的汉人参军,参军可以避免成为奴隶,而且还有优待,清朝军队获得补充;2、部分失去田地,不能参军,又不愿离开出生地的汉人,宁愿成为旗人的家奴,或农奴留下来继续耕种;3、旗人通过圈地已经拥有丰富的家产,而且田地有汉人奴役耕种,家里有汉人奴仆服侍。此时的旗兵基本不能参与战争了,少量的旗人留在军中负责军队的管理,汉人成为军队的主要来源。</h3><h3>从清兵入关,到康熙亲政,有二十四年的时间,清朝已经初步平定了中国的大部分地方,但是厄鲁特蒙古人的一支、准葛尔部在蒙古西部崛起,最终统一了蒙古西部,自称成吉思汗的后人,首领葛尔丹矢志重新恢复大元,这个套路和蕴含的危机满清比谁都要清楚的。</h3><h3>正在此时沙俄也在向西伯利亚扩张,并且他们和蒙古人之间存在有目的性的接触,后来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为了减少沙俄的干扰,主动派使团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与沙俄划清了东部分界线,目的是不希望沙俄与厄鲁特蒙古人结盟对付大清,这个条约总体上平等,但是康熙还是做了一些让步。</h3><h3>消灭李自成、张献忠集团之后,清朝内部三藩也逐步失去控制,云南平西王吴三桂,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各自佣兵自居,威胁大清的统治。</h3><h3>此时,康熙面临的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大清,加强军事防备成为重要课题,满人八旗骑兵已经不能征战,训练汉人军队,而不是满清旗兵才是开辟木兰围场的真正目的。</h3><h3>可以见得康熙每次带来那些王公大臣和“八旗精兵”在木兰围场举行的“木兰秋狝”活动主要是显耀清朝的国威,用形式来显示大清对训练骑兵的重视罢了。</h3><h3>康熙帝对汉人的政策也与前朝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是废除了圈地令,禁止满人肆无忌惮地圈占汉人田产;其次鼓励满汉通婚(这一点在乾隆朝被修改),缓解汉人对满清的仇恨。</h3> <h3><i>乌兰布统二龙泉——依此小湖水修建了一座小行宫,有凉亭和带御花园,现在仅存湖水了,湖中两个泉眼,这里还附有一段康熙和乾隆的传说,神话了这一方泉水。</i></h3> <h1><b><font color="#39b54a">一、塞罕坝</font></b></h1> <h3>塞罕坝位于北京正北,从北京到塞罕坝机械林场约四百五十公里,一路走大广和承围高速,出了北京之后,路上的车很少,只在茅荆坝服务区加油休息了一下,到了这里才发现身上的现金所剩不多,去年呼伦贝尔草原都要用现金支付,只有在满洲里、海拉尔这样的城市才能用银行卡支付。有钱并非万能,没钱可万万不能,向服务区的人员询问,只有附近四十八公里的县城才能取到钱,而且还要下高速拐道,最终决定还是继续赶路,路过塞罕坝前面的围场镇的时候,发现一个当地的银行有一台柜员机,赶紧下车取钱,机器提示故障,还好当时有银行工作人员,他们帮助维修后才取到了钱,后面的几天旅程发现这一切的努力有点多余,这边的草原到处是微信和支付宝扫描,北京的后花园早已互联网化了。</h3> <h3><b>塞罕坝的破坏与重生</b></h3><h3>塞罕坝机械林场现在是一个酒店聚集地,很长一段时间仅仅是一个林场的驻地,塞罕坝历来是一个树林茂密,水草丰沛,兽群繁多的原始森林。这一世外森林随着清朝政府的衰败而惨遭破坏,晚清已经没有精力经营围场了,更没有财力带那些王公大臣和旗人来显耀国威,八旗精兵也早已消失了。树倒弥孙散,围场各围的管理机构自然失去了作用,皇家的这一片肥水绿草遭到过度放牧,原始森林肆意砍伐,没有了森林和水草,降雨量随之减少加之寒冷时间长,生态严重失衡,进入恶性循环,美丽的塞罕坝变成了只有百分之十森林覆盖的荒丘。</h3><h3>塞罕坝的衰败也是清朝的没落,塞罕坝的遭遇只是大清王朝的一个缩影。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一个开放稳定,内部矛盾能够通过有效机制自愈,外部矛盾能够通过强化内因解决,始终有能力屹立世界潮流的社会才是大好河山的可靠屏障。</h3><h3>六十年代国家成立塞罕坝林场,这一片的黄沙对北方生态有极大的威胁,刮起北风,沙尘可直捣北京城,迫在眉睫,开始大力投入植树造林。我们在景区千岛湖玩卡丁车的时候,有一位叔叔和我们聊起了塞罕坝植树造林的事情,他告诉我们他就是六十年代来到塞罕坝林场从事植树造林的,那一片片绿意葱葱高大挺拔分布很有规律的松树林就是他们栽种和扶育的,现在松林已经长起来了,他们也老了,话里行间透露出当年的艰苦和付出。</h3><h3>塞罕坝属于高寒干旱地带,一年有近七个月的积雪,极寒温度可达零下43℃,非常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普通方法栽培很难在这片沙地上再造森林,树苗的成活率很低,塞罕坝林场研究人员育通过改进松树苗种和种植方法,最终取得塞罕坝再造林成功。</h3><h3>8月30日,我们从塞罕坝回来刚好十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塞罕坝精神,刘云山接见塞罕坝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希望那位千岛湖经营卡丁车的叔叔看到了这一幕,算是一点精神抚慰吧。这次我们在草原上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在这一带草原考察了一番,包括塞罕坝、避暑山庄。</h3><h3><br></h3><h3><i>这一片森林与乌兰布统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很多树林,这些树林有野生的,也有人工种植的,以人工种植的居多。</i></h3> <h3>原本预先在网上预订了承德鼎盛国际酒店,由于没有及时付款到店发现被取消了,而且酒店已经满房了。我们只有在镇上转悠找了一圈酒店,选择了这家外观不错而且网上评价也不错的枫桦园宾馆。</h3> <h3>酒店就一栋大楼,视野开阔,在塞罕坝住酒店要注意了,这里晚上十一点准时停止供水,我们当天晚上省了洗洗就直接睡了,第二天早上才洗了澡。</h3> <h3>这里晚上一年四季要盖被子睡觉,房间也没有空调。</h3> <h3><b>七星湖</b></h3><h3>七星湖是塞罕坝的一处面积较大的湿地,有七个大大小小的湖,湖里长满了野草和各种野花,可惜我们稍微来玩了一些,没有看到花海的景象,里面还有一片很大的桦树林。</h3> <h3>按照北斗七星命名的七星湖湿地。</h3> <h3>天边一会儿蓝底镶大朵白云,一会儿白底抹一片墨粉,戴着墨镜俯视着湖面,即使浮萍没有被划出一道开,湖面的野鸭也无处藏身。</h3> <h3>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h3> <h1><font color="#39b54a"><b>二、乌兰布统</b></font></h1> <h3><b>乌兰布统影视基地</b></h3><h3><br></h3> <h3><b>公主湖</b></h3> <h1><font color="#39b54a"><b>贡格尔草原</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贡格尔草原以流经草原的贡格尔河命名,蒙语含义“弯弯曲曲的河”,贡格尔河发源与克旗黄岗梁,最终注入达里湖。</font></h3> <h1><font color="#39b54a"><b>一、达里诺尔湖</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达里湖的湖是低密度盐水湖,最大水深13米,湖水清澈见底,浅浅的湖水附着在沙粒上,华子鱼是湖里的特产,华子鱼喜欢生活在水流缓缓,水质清澄,底质多沙砾的江河中,达里湖离附近的浑善达克大沙漠也不远,塞罕坝和乌兰布统的草原有些地方已经露出了黄色的沙地,去年在东边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却没有看到沙质土地,到了达里湖隐隐约约感觉到沙漠就在不远处了。达里湖还有两个小的姊妹湖,岗更诺尔和多伦诺尔湖,她们通过亮子河、贡格尔河、沙里河连接起来。</font></h3> <h3>沙砾湖底,有少量的藻类植物。</h3> <h3>岸边远望达里诺尔湖</h3> <h1><font color="#39b54a"><b>二、西拉沐沦——九曲十八弯</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西拉沐沦河,蒙语为“黄色的河”,确与黄河一样,河水含沙量大,发源于大兴安岭山脉克旗的大红山,河域文明历史悠久,建立大辽的契丹发祥与这一流域,历史上西拉沐沦河曾称为辽水。</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西拉沐沦河由于落差较大,总落差达1134米,沿岸建有多处发电站,草原水库、德日苏宝冷水库,还有在建的大石门水电站等等。水库干旱的时候截流水源,导致有些河段变窄,河床升高,对生态造成影响。</font></h3> <h3>我们这次路过的西拉沐沦河经棚段,此处的九曲十八弯壮观,但是隐隐可惜的是这里的水是近乎黑色的。保护生态,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h3> <h3>数一数这里有九曲十八弯</h3> <h3>赶去石林途中又体验了一下卡丁车,一位五十开外的大哥带着十六岁的外甥经营,简单闲聊中了解到经营草原旅游只能是糊口,一年大概做五、六个月生意,五一到十一。</h3> <h1><b><font color="#39b54a">三、阿斯哈图石林</font></b></h1><h3>阿斯哈图石林,“险峻的岩石”,茫茫草原上竟然冒出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真所谓大鬼斧神工,不可思议的大自然。留有遗憾,我们赶到石林已经是下午五点半,六点景区关闭,不能细细观赏这一自然奇迹,仅仅是到此一游。</h3> <h3>一头是石林,另一头是一望无际,连绵不断的群山。</h3> <h1><b><font color="#39b54a">四、黄岗梁</font></b></h1><h3>赶往热水开发区途经黄岗梁,此时太阳快要落山了,我们还有四十多公里的路途。</h3> <h3>我和幽幽应邀在这个蒙古包里暖和了一下,放马的老大哥看我们父子跑步取暖,主动邀请我们进蒙古包暖和暖和,进屋后发现屋里还有一位大哥,屋里就是一张半圆形的炕,小火一直烧着,坐在炕上屁股觉得微微发烫。</h3><h3>我们还聊了一会,一直躺在炕上的那位大哥原本是做旅游的,他在这边草原经营十几个蒙古包,这次大大来考察草原,当地政府检查要求停办,蒙古包都拆了,准备大大一过就东山再起呢。</h3><h3>“一头牛大概能卖多少钱?”</h3><h3>放马的大哥:“一头牛犊子大概一万块左右,好的可以一万二三”</h3><h3>“那挺不错”</h3><h3>“除去成本,其实也赚不了多少,赚钱都不容易”。</h3><h3>这两位大哥在草原寻机会赚钱,家在二十公里开外的村子里,平时不能经常回家。</h3> <h1><font color="#39b54a"><b>五、克什克腾旗热水塘温泉</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我们赶到镇上已经是晚上了,望着两旁的酒店招牌,不知道去哪家好,这时一位大叔正在路上溜达,听话音好像是当地人,打探一番说其实我们看中的几家都差不多,建议我们可以试试这家阿吉泰宾馆,新开的。</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这几天一直在赶一个风景有一个风景,热水这个地方是个值得慢下来的。而且这天晚上也是我们在草原住的最好的宾馆,怪不得那位蒙古包里的大哥强烈建议我赶到热水去住,说那里的条件好。</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心中的温泉印象一直是各处的锅炉水,竟然这里宣称有天然温泉,而且温泉水还被引到了宾馆里,可以在浴缸泡天然温泉!虽然无法完全确认真假,但浴缸里面出的水到是浅绿色的,颜色与普通水确有区别。而且浴缸盛满水后,有薇薇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那种硫磺味(其实我不知道硫磺是啥味),反正我们在这里放松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退房。</font></h3> <h3>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由于来这里疗养的人挺多,酒店房间大多设有厨房。</h3> <h1><font color="#39b54a"><b>避暑山庄</b></font></h1><h3><font color="#010101">顾名思义,避暑的地方,但是这次出来一个星期,晚上睡觉,只有在承德开了空调,也只有承德的宾馆才安装了空调。</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避暑山庄是一座行宫,即皇帝巡视路途的驿站,这里距离北京两百多公里,在没有汽车的年代,路途还是挺远的,皇帝到这里需要休整,随从的队伍也要补给。尤其是每年的秋弥前后,皇帝都要来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这里以前应该是能避暑的,四面环山,水源充足,山庄水域占比较大。</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康熙始建,乾隆扩建,康熙三十六景,乾隆扩三十六景,从这里都可以看出乾隆是要学习康熙文治武功,英明百世的。其中的万壑松风殿就是康熙在这里批阅奏章,读书写字的地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清朝有几个重大的历史时间发生在这里,乾隆在山庄四知书屋接见了马戛尔尼使团,乔治·马戛尔尼勋爵从英国出发,经特纳里夫岛、圣雅哥岛,经大西洋穿赤道,到达里约热内卢,航过南部大西洋和印度洋,进入瓜哇岛,到交趾支那,经澳门到舟山,穿黄海到天津,到北京,最终在避暑山庄见到了中国皇帝乾隆。并且带来了贵重的见面礼,这些礼品的选择还专门咨询过意大利传教士,带来了最近调整的天体仪和天体循环模型和战舰模型。</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乾隆在山庄骄傲地拒接了英国人的通商请求,也根本没有正眼瞧瞧那些英国人精心准备的那些礼物。我中华地大物博,不需要西方的东西。而且由于马戛尔尼使团没有行双腿跪地身子俯地的叩拜礼(马戛尔尼预先与和珅见面,和珅强调了礼仪,最终无奈马戛尔尼只接受单腿跪地),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告诉和珅朕心里很不快乐,希望使团尽快离开中国。</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英国人远到而来,可以说冒着航海的生命危险不远万里赶来中国,在一个礼仪问题上不肯让步,社会发展到今天一国元首访问别国还要遵守当地习俗,彼时的英国人就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无法掩饰表面绅士,内心骄傲的盎格鲁撒克逊人。</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还有那些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等也都是在这里签署,同治皇帝害怕英法船舰大炮躲到了避暑山庄。</font></div> <h3>印象中,我这是第三次来避暑山庄了,第一次是八年前一个人来的,花了两天时间把避暑山庄走个遍,几乎是每个角落都遍历了一番,记得最后爬上避暑山庄的围墙还走了一遍,可以看到外八庙的整体布局。</h3><h3>康熙大帝的“恩威并重,刚柔并济”的少数民族政策体现得更加的直观,外八庙的建筑风格宏伟恢宏,避暑山庄的内部建筑却庄严肃穆,低矮诙谐。用于蒙、藏名族发展藏传佛教喇嘛教的外八庙巍峨壮观,金碧辉煌。皇家的避暑山庄低调诙谐,但是外八庙都无一例外地都朝向避暑山庄。</h3><h3>第二次,我带着幽幽来的,冬天而且正好下了一场大雪。</h3><h3>这一次,一家三口来了,暑假人真是多,买票排队,进门排队,里面也是人山人海。</h3><h3>这是这次游玩山庄唯一留下的照片。</h3> <h3>从丽正门进去后的第一道门,此时就是我们父子二人,今天丽正门前留影是不太可能了。</h3><h3><br></h3><h3><i>摄于2016年11月</i></h3> <h3>这是除我们之外,澄湖上唯一活动的人群,他们是当地一些速滑爱好者们,其中不乏大龄长着。</h3><h3><br></h3><h3><i>摄于2016年11月</i></h3> <h3>幽幽第一次溜冰,不亦乐乎。</h3><h3><br></h3><h3><i>摄于2016年11月</i></h3> <h3>热河泉,这里真的没有结冰。</h3><h3><br></h3><h3><i>摄于2016年11月</i></h3> <h3>永佑寺,乾隆为了给母亲賀寿而建的,始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完工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h3><h3><br></h3><h3><i>摄于2016年11月</i></h3> <h3>蒙古包,接见蒙古王公,宴请宾客的地方,这时候的满清皇族早就不习惯住蒙古包了,应该和我们一样适偶尔过过露营瘾罢了,又能拉进与远方客人的距离何乐不为。</h3><h3><br></h3><h3><i>摄于2016年11月</i></h3> <h3>附:塞罕坝、乌兰布统景区地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