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百吃:消失的传统菜~豆腐做的蓑衣圆子

y p

<h1>食品制作 Yp 手机拍摄Yp<br />文字编辑 Yp 美篇编辑YP<br />本篇为原创,欢迎转载。用图请注明出处,打击盗版!</h1> <h3>豆腐菜最能代表中国的饮食文化,是几千年来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帝王将相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h3><h3>豆腐的发明人刘安是汉高祖刘邦之孙,中国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br /></h3><h3>从南到北,豆腐菜的品种太多。从民间到大厨,即使是介绍做豆腐的各种菜谱,也是林林总总、眼花缭乱。</h3><h3>记忆深刻的是曾看过一本书,《文人品豆腐》。写豆腐菜的都是名人大咖:梁实秋、汪曾祺、古清生、赖正和……。</h3><h3>书里也介绍了各朝代古人写豆腐的诗词。宋.苏轼:"箸上凝脂滑,铛中软玉香";宋.陆游在《山庖》中"……,旋压犁祁软胜酥,……山家不必远庖厨。"元.郑见端:"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可见文人墨客对豆腐也是赞美有加。</h3><h3>平日里我也喜食和烹饪豆腐,有简单、也有复杂。</h3><h3>美食美篇在花样百吃里招募豆腐菜,在味蕾的记忆中马上想到,儿时过年武汉人餐桌上必有的一道菜~蓑衣圆子。由于生活节奏加快、此菜工序复杂、操作时间长,知道和做此菜的人就不多了。</h3><h3><br /></h3> <h3>图片上的这道菜,有人说这是珍珠圆子或豆腐圆子,答案全错!</h3><h3>它最正宗的名字~蓑衣圆子。</h3> <h3>这才是豆腐圆子,严格的说是珍珠豆腐圆子,如今餐馆很流行。就是豆腐圆子外面裹了一层糯米。</h3><h3>大家说看图1和图2好像没什么区别?</h3> <h3>请看细部:</h3><h3>豆腐圆子是豆腐+葱、姜、盐、白胡椒粉(我喜欢加点肉末提鲜、提味),再穿上一层糯米衣服。</h3> <h3>买了一盒老豆腐,糯米300克提前半天洗净、用清水泡涨。</h3> <h3>葱、姜、香菇、火腿切末</h3> <h3>放了调好味的肉末(和做汽水肉、饺子馅的肉末一样)。</h3><h3>豆腐去掉表面硬皮,豆腐碾成末。</h3> <h3>具体比例:糯米:豆腐:肉末=1:1/2:1/3和所有备好的佐料,加适当盐、白胡椒粉(多一点)充分混合,捏成大小比肉丸大一点的球。</h3><h3>放蒸锅水开后半小时。为防粘,每个蓑衣圆子下垫了一点油纸,也可切一胡萝卜片。</h3><h3>也就是说,蓑衣圆子是把所有的原料、配料混在一起做成的圆子。</h3> <h3>蓑衣圆子可亦饭亦菜,过年期间也做菜和当主食。传统的蓑衣圆子的大小像日本的饭团。</h3><h3>糯米、豆腐、葱姜、胡椒粉、盐是蓑衣圆子的基础原料;香菇、火腿、肉末等则是因人而异、锦上添花罢了。</h3><h3>丰富的原料和配料的蓑衣圆子,无论是营养和口感都是很赞的。</h3> <h3>去掉的那层豆腐硬皮没浪费,用高汤、火腿做了一个豆腐汤。</h3> <h3>忙了一下午,晚餐就是它们了:蓑衣圆子+豆腐汤。</h3><h3>哦,为了让大家分清珍珠豆腐圆子和蓑衣圆子的不同,从原料采购制作、拍摄、文字编辑、美篇制作都是本厨子一人,专门做了两个品种进行对比。都是为了宣传传统饮食文化,真是有点辛苦啊。</h3><h3>大家分清了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