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哈萨克斯坦</b></h1><h5><br></h5><h5>公元766年,突厥部落的葛逻禄在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建立叶护国。8世纪南部被阿拉伯人与萨曼王朝占领,9世纪至12世纪时,西部和西南部、南部和北部先后加入乌古斯、黑汗和基马克、钦察等国。12世纪上半叶,遭契丹人的入侵(西辽)。13世纪初,被蒙古人征服并受金帐汗国控制。15世纪今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从金帐汗国分离,成为月即别汗国的一部分,随后一些部落脱离月即别汗国的统治,被称为“逃亡者”“脱离者”,并逐步形成了哈萨克族。</h5><h5>16世纪初,哈萨克族分为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三个汗国。</h5><h5>17世纪中亚新兴起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漠西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在准噶尔汗国的侵略下,小玉兹于1730年9月派遣使团请求俄国接受加入俄国;1735年12月中玉兹也加入俄国,而大玉兹则被准噶尔汗国并吞。但准噶尔汗国于1757年亡于更强大的清帝国,于是大玉兹、中玉兹成为清帝国的藩属,因准噶尔在长期与清朝的战争中,人口锐减,加上疾病的爆发,准噶尔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消失,哈萨克人因沙俄对中亚的侵略逐步向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水草丰盛、人烟稀少的清帝国版图迁徙。</h5><h5>19世纪清帝国于鸦片战争后国势衰微,于是俄国趁机于1864年强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清帝国土地,至此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的大部都归俄国所有。1917年12月13日因俄国革命,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大部分土地成为脱离俄国统治暂时独立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的一部分。</h5><h5>1920年8月26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属俄罗斯联邦。1925年4月19日,中亚各国按民族划界,改称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h5><h5>1936年定名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h5><h5>1991年12月10日,改称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1991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h5> <h5>恰伦(哈语意"凉爽")大峡谷。恰伦大峡谷因地质变化而形成,这里有狭长的峡谷和陡峭的岩石,湍急的河流。峡谷年龄约为1200万年,峡谷最高峰高达150-300米。</h5> <h5>泰姆格里,塔斯岩刻。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岩石雕刻中的精品,岩石画的年代久远。</h5> <h5>阿拉木图(哈语意“苹果之城”),中央历史博物馆。阿拉木图的地标建筑,也是中亚最大的博物馆之一:有文献、历史建筑模型,古人使用的工具、服饰、黄金首饰,还有地毯和长袍。</h5> <h5>阿拉木图,军事历史博物馆。反映“二战”历史为主的军事博物馆</h5> <h5>阿拉木图,潘菲洛夫-28勇士纪念公园。纪念在莫斯科保卫战的潘菲洛夫近卫步兵师的28位勇士。</h5> <h5>阿拉木图,津科夫(基督升天)大教堂。东正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之一。据说阿拉木图曾经历过一次大地震,九成建筑毁于一旦,但这座教堂保留了下来。</h5> <h5>阿拉木图,乐器博物馆。收藏着超过60类民俗乐器,件件精致得像艺术品一般。</h5> <h5>突厥斯坦(16世纪前为亚瑟城),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建造于贴木尔时期(1389—1405),是帖木儿时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世界文化遗产。</h5> <h5>突厥斯坦,地下清真寺。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在他63岁这年(穆罕默德也逝世于63岁),定居于清真寺旁的地下室,并以传教度过了余生,死于地下室中。</h5> <h5>公元1167年,亚萨维在突厥斯坦逝世。到其陵墓朝拜3次,就相当于到麦加朝拜,突厥斯坦因此有“第二个麦加”之称。</h5> <h1><b>乌兹别克斯坦</b></h1><h5><br></h5><h5>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悠久。9至11世纪,以突厥人、东伊朗人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乌兹别克民族形成,建立喀喇汗国,伽色尼王朝等。13世纪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中叶,突厥人阿米尔·帖木儿建立以撒马尔罕为首都的庞大帝国。16至18世纪,乌兹别克人(乌孜别克族)建立布哈拉汗国、希瓦汗国和浩罕汗国。19世纪60至70年代,部分领土并入俄罗斯。1917至1918年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1991年12月8日得到承认。</h5> <h5>塔什干,莫伊·穆巴拉克博物馆。里面有传说中现存最古老的奥斯曼《古兰经》。当时被帖木儿从中东带回了撒马尔罕,后来这本古兰经曾被俄国人以研究为名掠往莫斯科,1924年,列宁又为示好,将其归还给当时的土耳其斯坦。当时,塔什干是土耳其斯坦的首都,所以这本古兰经就一直存放在这里了。</h5> <h5><font color="#010101">塔什干,哈兹拉提伊玛目清真寺。</font><font color="#010101">塔什干最大的清真寺,位于老城区,据说在大地震时没有被严重破坏,被保留了下来。</font></h5> <h5>塔什干,埃米尔·帖木尔(始称康斯坦丁)广场<br>后来,广场中央的纪念碑多次更换: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俄罗斯帝国将军)纪念碑(1870年)、自由工人纪念碑(1911年)、俄国十月革命十周年纪念碑(1927)、斯大林纪念碑(1947年)、马克思纪念碑(1968年)和帖木儿纪念碑(1993年)。<br>帖木尔是突厥化的蒙古人,是蒙古巴鲁剌思氏,巴鲁剌思氏是尼扎蒙古(广义黄金家族)的一员,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1362年,帖木儿在故乡附近起义。后来,为了巩固政权,采取婚姻关系,将西察合台汗国后王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1364年帖木尔终于扶持侯赛因成为可汗。但在1369年,他杀死西察哈台汗侯赛因,建立了帖木儿帝国。由于帖木儿一生征战四十余年从无败绩天下无敌,因此被称为“十五世纪地球最强武力"。帖木儿帝国疆域最大时,触及印度与非洲。</h5> <h5><font color="#010101">塔什干,独立广场(</font>原名红场、列宁广场)。在广场中央的纪念碑上原矗立着列宁的雕像。1991年,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列宁的雕像换成了地球。现独立纪念碑由铜质球体、方尖碑和《幸福的母亲》雕像组成。<br><font color="#010101">独立广场的东部入口处,16根白色大理石柱子呈拱形排列,组成一道雄伟的大门,十分抢眼。拱门上方是展翅欲飞的吉祥鸟——鹳的雕塑。鹳也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徽的主要图案。自古以来在乌兹别克斯坦是和平与安宁的象征。</font></h5> <h5>塔什干,国家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876年7月12日。建馆时,博物馆名为“突厥斯坦民俗学博物馆”,1919年2月改名为“突厥斯坦国家博物馆”,1970年博物馆迁往新址,改名“中央列宁博物馆”。独立后定名国家历史博物馆。</h5> <h5>希瓦古城。建立于公元4世纪,历史上是旅行商队的必经驿站。16世纪时为希瓦汗国都城。中亚古谚说:“我愿出一袋黄金,但求看一眼希瓦。”</h5> <h5>希瓦古城,伊钦内城。伊钦内城是独特的伊斯兰城区和文化博览城,南北长650米,东西宽400米,城中有94座清真寺及63座神学院,所有的建筑都是希瓦汗国时代留下来的,可谓全城都是文物。这里有宫殿、清真寺、礼拜殿、宣礼尖塔、经学院、浴室等组成。199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5> <h5>伊钦内城,朱玛清真寺(千拄厅)。中亚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寺内有218根形态各异的木柱,造型独特。每一根都精雕细刻,还都雕刻的不一样,一看就是精益求精之作。</h5> <h5>伊钦内城,塔什-哈里宫。这是一座美丽的古堡,堡中矗立着希瓦汗国皇宫,宫墙为沙黄色,没有窗户,整座宫殿如一座奇特的碉堡。</h5> <h5>花拉(剌)子模,阿亚兹-卡拉城堡(大)。当地旅游局将这条线路命名为“古花剌子模金环”,包含一系列花剌子模时期的野外古城堡遗址,这些城堡遗址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紀。Ayaz-kala城堡由一大一小两个城堡组成,城堡可以攀登。</h5> <h5>花拉子模,阿亚兹-卡拉城堡城堡(小)。</h5> <h5>布哈拉,伊斯迈尔·萨曼陵墓。9到10世纪中亚细亚珍贵的建筑艺术代表。陵墓里埋葬着萨曼王朝(875到999年)的国王伊斯迈尔·萨曼。</h5><h5>陵庙典雅壮观,砖砌而成,为米黄色。中央有圆穹顶挺立上方,下面是一个正方体的墓室,9米见方,壁厚1.8米。大圆穹顶四周有四个小的球状圆柱体,陵庙正面用砖块砌成各种花纹图案,有的似竹编花纹,有的似镂空花纹,有的似圆珠珍珠串。由于一天之中,日照的角度不同,照射在墙壁上,这些花样变化出千奇百怪的姿态使人目不暇接,在月光之下,尤其显得迷人。世界上鲜有其他建筑物的墙壁,能有这样神奇的魅力。这些墙壁仿佛是由石头刻出来的。陵庙大门为圆拱顶,门上雕刻精细。陵庙只有一室。室内墙壁上的装饰优美、精巧,其镶嵌画充满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上面有花、草、鱼、虫,另外还有以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为题材雕刻的图案,令人拍案叫绝。</h5> <h5>布哈拉,查希马-阿育博陵寝。建于14世纪而在19世纪又重建,陵墓里面有一眼古井,下面有泉水。传说约伯(圣经里的一个人物,其事迹记载于《约伯记》中),用杖击打地面,于是出现了一眼泉。</h5> <h5>布哈拉,波洛-哈兹(四十柱)清真寺。建于1718年,是国王正式做礼拜的地方。寺庙前二十根柱子投影于池塘,这就是“四十柱”名称的由来。</h5> <h5>布哈拉,雅克城堡。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5世纪。后来作为王宫,16世纪重建。这座皇家的城中城,占地约3.5公顷。禁城大门面向西南的雷吉斯坦广场。广场与城门之间有桥梁相通。进入大门后不远,就是宝座殿。当年布哈拉汗国的国王就在此接见臣下和国宾,新王在此举行登基大典。禁城还有清真寺、首相府、造币厂、国库、兵营、马厩、寝宫等。</h5> <h5>布哈拉,卡隆宣礼塔。卡隆宣礼塔是极其著名的中亚穆斯林建筑,布哈拉的象征。它为喀拉汗王朝(999-1212)的代表作,完工于1127年。高46米,当时是中亚地区最高的建筑物。建成八九百年来完好无损,它的模样就像灯塔,为丝路商旅的路标。当年成吉思汗看到它后,备感震惊,下旨将它保留下来,这才得以幸存。</h5><h3><br></h3> <h5>布哈拉,卡扬清真寺。卡扬清真寺就在卡隆宣礼塔的西侧,寺和塔同年落成,但被成吉思汗所毁,1514年又重建起来。这座寺院非常宽敞,能容纳1万人,苏联时期被当成仓库,1991年又重新开放。拥有一个四面带露天凉台的院子,院里回廊相互连接,且都有圆形拱顶。回廊、拱顶、凉台墙面上全都刻有装饰图案。</h5> <h5>布哈拉,米尔-阿拉伯伊斯兰学校。建于昔班尼王朝,1535-1536年间。这是一座非常雄伟壮观的建筑物。学校正门两侧后方各建有一座高大的蓝色圆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门顶呈心形,门内包含两层楼体,上层是三个露天凉台,这些凉台与学院大楼二楼相通;下层有三个门状建筑物,只有中间的那个才是真正的进出口处。门上和门外的墙面镶嵌着华丽的马赛克装饰图案,入内为一院落,两层楼体环院落而建。</h5> <h5>布哈拉,乔尔-米诺尔伊斯兰学校。建于1807年,其名字是四座宣礼塔的意思,原为一座经学院的门房。四角耸立着四座高大的土色塔,塔上蓝色的穹顶,在布哈拉蓝天的陪衬下,散发出美丽的光彩。</h5> <h5>布哈拉老城区,纳斯尔丁(阿凡提)雕像。纳斯尔丁,是一位活跃在西起摩洛哥,东到新疆突厥诸民族中的传说人物,大智若愚,才辩超群。由于他才智过人,因此在不同地区的传说中往往以智者或者导师的头衔来称呼他,如纳斯尔丁·阿凡提、纳斯尔丁·霍加、毛拉·纳斯尔丁等。阿凡提究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流传于民间的虚构人物,众说纷纭。但是,史学家们经过数百年来的研究与考证,他所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十二到十三世纪,这一点是一致的。可是,他的“国籍”至今仍不十分明确,维吾尔族人说他十二世纪出生在中国新疆的喀什,乌兹别克人说他出生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阿拉伯人说他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达,土耳其人则说他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阿克谢希尔城,在那里还有他的陵墓。他的墓碑上写着:“纳斯尔丁·霍加,土耳其人,生于一二零八年,死于一三一八年。是伊斯兰教学者,当过教师,做过麦加大清真寺主持公众礼拜的领拜人。他是一个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口成章,万人难当的人。”</h5><h5><br></h5> <h5>布哈拉老城区,纳迪尔-迪万別基神学院。建成之初是一家商旅旅社,但可汗认为这是家神学院,于是在1622年将其改为神学院。值得注意的是其惊人的外饰瓷砖,直接违反了伊斯兰教禁止描绘生物的教规。</h5> <h5>纳迪尔-迪万別基神学院正门上描绘着的,两只琥玛(类似孔雀)庇护着羔羊、中间有人面太阳。</h5> <h5>布哈拉老城区,库克尔达什经学院。布哈拉是中亚伊斯兰教徒研究神学的中心。这里有许多经学院和伊斯兰教高等学府,库克尔达什经学院是中亚地区最大的经学院,建于1569年,就在池畔广场东北侧。<br>城內到处是黃金圆顶,又被称为"传说之城",天方夜谭中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巴格达大盜就发生在布哈拉市场内。</h5> <h5>撒马尔罕,古尔-艾米尔陵墓。陵墓位于撒马尔罕市区内,是埃米尔·帖木儿及其后嗣的陵墓,始建于1403年,最初作为猝死的帖木儿之孙穆罕默德·苏尔丹之墓,后成为帖木儿家族墓。</h5> <h5>陵墓的墓室中有9个长方形的墓冢。陵墓中分别安葬着帖木儿、帖木儿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其中一个是兀鲁伯)、兀鲁伯的两个儿子、兀鲁伯的宗教老师以及一个未查明姓氏者。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帖木儿之孙兀鲁伯为帖木儿建的墨绿色玉石墓冢。帖木儿墓上写着:谁掘我的墓,谁就遭殃。1941年6月8日曾有人挖掘了帖木儿的墓,两周后希特勒就开始入侵苏联。不过,那一次对墓葬的发掘证实了关于帖木儿面部特征的历史记载,证实了兀鲁伯死于暴力杀害的传说,以及所葬其它帖木儿家族成员身份的真实性。</h5> <h5>雷吉斯坦广场左侧的兀鲁伯神学院。建于1417-1420年。兀鲁伯是帖木儿的孙子,帖木儿帝国后来的统治者,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h5> <h5>兀鲁伯神学院内漫步的"王子"</h5> <h5>雷吉斯坦广场正面的季里亚-卡利神学院。建于1646-1660年。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用黄金装饰顶部的清真寺。</h5> <h5>季里亚-卡利内神学院有用黄金装饰顶部</h5> <h5>雷吉斯坦广场右侧的希尔-达尔神学院。建于1619-1636年。作为经学院,与其所代表的伊斯兰教义格格不入的,是希尔-达尔正门上描绘着伊斯兰教义严禁描绘的活物。在经学院这样的宗教建筑上描绘活物,简直是世所仅见。</h5> <h5>希尔-达尔神学院正门上描绘着的,两头相向而立,身有人面,形态奇异的狮子。</h5> <h5>撒马尔罕,雷吉斯坦(意为“沙地”)广场的建筑群。建于公元15-17世纪。建筑群由三座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的神学院组成,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h5> <h5>撒马尔罕,比比-哈努姆清真寺。这座清真寺的巨型蓝色穹顶绝对会让你为之惊叹,并被它的规模和美丽所倾倒。古时候,这里的穹顶曾被和天堂的穹顶相比,而它的前廊则与银河相喻。和撒马尔罕其它的清真寺一样,这座清真寺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美丽传说。据传,昏君帖木儿为自己心爱的妻子Bibi-Khanym建造了这座清真寺。印度之征凯旋归来之后,帖木儿决定建造一座超越世界上所有清真寺规模的建筑——一座东方最大的建筑。熠熠生辉的墙面,高耸入云的尖塔,宽大的前庭,精雕细琢的大理石都让人们永远铭记了帖木儿和他的爱妻。虽然100多名工匠历时5年才将之建成,在建成后不久,这座宏大的清真寺便开始倒塌。在那个年代,建造这样大型建筑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原本模仿银河的前廊则在建筑完成后的头几年就不经时间的考验了。</h5> <h5>比比-哈努姆清真寺,书架。由两块巨石组成的书架,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在塔什干穆巴拉克图书馆中那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古兰经,就是由帖木儿带到这里,放到书架上,第一次高声朗读出来的。</h5> <h5>比比-哈努姆陵墓。位于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的对面。比比-哈努姆意为"大妻子",据说她来自是中国。</h5> <h5>撒马尔罕,夏伊辛达陵。陵墓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夏伊辛达意为“永生之王”,建筑的基调为蓝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 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相传是由他将伊斯兰教引入中亚地区。做为宗教圣地,帖木儿与兀鲁伯都将他们的至亲与爱着的人埋葬在这里。</h5> <h5>夏喀里希亚布兹,埃米尔·帖木儿雕像。夏喀里希亚布茲(塔吉克語中意"綠色城池"),城中保存众多建于15-16世紀帖木儿王朝時期精美的建筑。公元1336年4月9日帖木儿出生在南边13公里的Hoja Ilghar村。他对自己的出生地情有独钟,故将此地建造成仅次于当时首都撒马尔罕的重要政治与文化中心。 </h5> <h5>夏喀里希亚布兹,亚克萨瑞宫。在击败花拉子模之后,帖木儿从那里引进了许多优秀的工匠,共花费24年的时间建造這座夏宮,其壮观的程度足以和撒马尔罕的任何建筑媲美,但宮殿目前仅剩下一座高40公尺的门廊,跨度约22米,是所有同时期建筑中最大的一座。</h5> <h5>夏喀里希亚布兹,埃米尔·帖木儿陵墓。室內石棺上刻有帖木儿传记,相传是帖木儿为自己所修筑,但其过世后并未葬于此。</h5> <h5><font color="#010101">夏喀里希亚布兹,Dor-ot Tillavat遗址建筑群,kok-Gumbaz(蓝色穹顶)清真寺。由兀鲁伯修建,是沙赫里萨布兹著名古迹之一。清真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该清真寺圆顶直径46米,是乌兹别克斯坦内最大的圆顶。</font></h5> <h5>夏喀里希亚布兹,Dor-ot Tillavat遗址建筑群,Gumbazi Seyidan陵墓。蓝色清真寺后的院子里,还有两个绿色球顶的殿,分别安葬着帖木儿的老师和父亲。</h5> <h5>泰尔梅兹,大佛像遗址。这里曾是佛教中心之一,该土堆据说是佛像的两条腿。</h5> <h5>泰尔梅兹,法雅孜•特佩寺院。建于3世纪的佛教寺院,1968年才被发现,形制与我国讲究对称的汉传佛寺迥然不同,今仅存地基部分,佛寺自正殿向两翼延伸出很多套院,有点迷宫的味道,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正在逐步修复并部分重建。距离阿富汗仅1000多米,远处铁丝网就是国境线。</h5> <h5>2012.2.28达赖喇嘛在这个院子举办过佛事活动。远处圆形的穹顶是为了保护最初的佛塔而修建的保护罩,通过一个很小的玻璃窗口,可以进入到穹顶内部观看原塔。</h5> <h1><b>土库曼斯坦</b></h1><h5><br></h5><h5>约公元前2000年,以饲养马匹的古伊朗部落塞西亚人漂流至此。他们可能从俄罗斯草原,沿着卡拉库姆沙漠边缘来到伊朗、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h5><h5>公元前1000年,土库曼境内出现阶级社会。</h5><h5>公元前6世纪后,一直连续不断被外族人入侵和统治。包括波斯人、马其顿人、突厥人、阿拉伯人、蒙古人。</h5><h5>公元9到10世纪受塔赫里王朝、萨曼王朝统治。</h5><h5>11世纪塞尔柱人控制了从阿姆河三角洲至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地区、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广大地区。</h5><h5>13到15世纪受蒙古人统治。</h5><h5>15世纪左右,土库曼族基本形成。</h5><h5>16到17世隶属于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h5><h5>近代至独立前部分领土并入俄国。土库曼人民参加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h5><h5>1917年12月建立苏维埃政权,其领土并入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在划定民族管理区后,于1924年10月27日建立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h5><h5>1991年10月27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土库曼斯坦。</h5><h5>“土库曼”为“突厥人的地区”之意。</h5><p class="ql-block"><br></p> <h5>库尼亚,乌尔根奇古城。曾经是中古世纪花喇子模的首都,也曾经是萨曼王朝仅次于首都布哈拉的第二大城,古城包含了从11-16世纪的建筑物。2005年教科文组织宣布库尼亚乌尔根奇为世界文化遗产。</h5> <h5>乌尔根奇古城,图拉别克哈努姆陵墓。建于14世纪,该建筑被考古学家认为是一座陵墓,但也有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它是建于12世纪的一座神庙。但无论如何,该建筑均可视为中亚地区的最完美的建筑之一。穹顶内365个细瓷部分代表一年365天,穹顶垂直下方的24个弧形代表一天24小时,下面12个较大的弧形代表一年12个月,4扇大窗户代表一个月4个星期。</h5> <h5>乌尔根奇古城,古特鲁克-帖木尔宣礼塔。建于14世纪,高约60米,由砖砌成,有亮蓝色的飞檐,是中亚地区最高的宣礼塔之一。塔内有楼梯盘旋而上,楼梯共有144个台阶。</h5> <h5>乌尔根奇古城,苏丹帖乞失陵墓。建于12世纪,帖乞失(又称塔乞失,太凯什等)为阿拉乌丁·摩诃末的父亲,1172年至1200年在位。</h5> <h5>阿什哈巴德,汗血马场。汗血马(学名阿哈尔捷金马),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称之为汗血马。<br>汗血马头颈如蛇、轻盈如鸟、敏捷如豹,是土库曼斯坦的国宝,其形象被绘制在国徽和货币上。</h5> <h5>阿什哈巴德,吉普恰克清真寺。在规模上堪称中亚之首,于2002年承建,可容纳1万名朝圣者,被称为“土库曼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h5> <h5>阿什哈巴德,第五届亚洲室内和武道运动会开幕式。演出以土库曼斯坦的“昨天”、“今天”、“明天”为主线,历时3个多小时,展示了古丝绸之路、汗血宝马、天然气工业等土库曼斯坦标志性元素,并巧妙运用声光电等高技术手段,场面宏大,美轮美奂。</h5> <h5>总统和亚奥理事会主席致辞。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右)和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左)</h5> <h5><font color="#010101">中国代表团进场。</font><font color="#010101">中国派出300余人庞大代表团,参加12个大项比赛,是本届运动会参赛人数最多的代表队之一。</font></h5> <h5>团体操表演-丝路。张艺谋与北奥艺通公司携手准备执导开闭幕式。</h5> <h5>阿什哈巴德,尼萨遗址。建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是古代安息王国时期所建立的城市,并被认为是安息最初的首都。传统上认为这座城市是安息王国开创者阿萨息斯一世所建,并且是首都,也是阿萨息斯王朝皇家墓园的所在地。2007年世界文化遗产,并称为“尼萨帕提亚要塞”。</h5> <h5>阿什哈巴德,中立柱。位于市中心总统府广场,主建筑高75米,有电梯通往观景台和咖啡厅。三个支撑脚分别代表土库曼斯坦三个不可分割的基础:中立、独立和民族团结。顶部12米高的尼亚佐夫总统金像随太阳方向旋转。</h5> <h5>阿什哈巴德,独立柱。位于城南,矗立着象征土库曼斯坦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独立柱,塔基上方的塔柱高91米,象征土于1991年获得独立。</h5> <h5>达瓦札,地狱之门。197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进行钻探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充满天然气的地下洞穴。由于钻探装置下的一片泥土倒塌,留下一个直径约50-100米的大洞。为了防止有毒气体外泄,他们决定点燃漏出来的天然气,这把火已经燃烧至今。</h5> <h5>梅尔夫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小克兹卡拉城堡。梅尔夫(又称马雷、古称蒙奇、马鲁、麻里兀、马兰),是中亚土库曼斯坦马雷州的一个绿洲城市。古梅尔夫城在撒马儿罕和巴格达之间(今土库曼斯坦马雷市附近),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这片宽阔的绿洲横跨了四千年的人类历史,有许多纪念性的建筑。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5> <h5>梅尔夫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大克兹卡拉城堡。克兹卡拉要塞建于公元7世纪,要塞的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时候,苏丹把所有的青年女子都关进了克兹卡拉要塞,而命令所有的青年男子去守卫国库。守卫国库的青年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试图进入要塞来和自己相爱的人见面,但都未成功。有一天苏丹下令说,如果有人能把苹果从国库扔到要塞,它就可以从要塞中选一名女子为妻。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弹弓,成功的实现了夙愿,据说这也是弹弓的由来。</h5> <h5>梅尔夫国家历史文化公园,桑加汗陵。桑加汗陵是中亚著名的伊斯兰文化名胜地,建于1157年,属于塞尔柱王朝时期的重要建筑。陵墓为方型穹顶殿,殿内两壁设有壁龛,顶部穹顶为四心圆券型,殿外有回廊。据13世纪初期的伊斯兰文献记载,当时的穹顶外表曾镶有美丽的蓝色瓷砖。</h5> <h1><b>塔吉克斯坦</b></h1><h5><br></h5><h5>从西汉到西晋以及唐代,塔吉克地区属于中国版图。<br></h5><h5>公元9—10世纪,塔吉克民族基本形成,是中亚的一个古老民族。<br>9世纪,建立了萨马尼德王朝,定都布哈拉。塔吉克人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正是在这一长达百年的历史时期形成。<br>10—13世纪加入伽色尼王朝和花拉子模王国。<br>13世纪被蒙古鞑靼人征服,后来成为察合台汗国领地。16世纪起加入布哈拉汗国、叶尔羌汗国和浩罕汗国。<br>1868年,北部费尔干纳省和撒马尔罕省部分地区并入俄国,南部的布哈拉汗国为俄国属国。<br>1917年11月—1918年2月,北部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加入土克曼自治共和国。<br>1920年布哈拉人民革命后,宣布成立布哈拉苏维埃人民共和国。<br>1924年10月14日建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隶属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br>1929年10月16日成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同年12月5日加入苏联。<br>1991年8月底更名为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同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宣布独立,确定该日为共和国独立日。是中亚五国中唯一主体民族是波斯,而非突厥族系的国家。</h5> <h5>杜尚别(旧称“斯大林纳巴德”),伊斯迈尔·萨曼雕像。伊斯迈尔·萨曼(892-907年在位)是萨曼王朝的真正创建者。874年他的哥哥纳斯尔担任阿拉伯帝国的河中地区总督,草创萨曼王朝(874-1005年)。892年伊斯迈尔·萨曼即位,自称埃米尔,实际独立,仅向阿拉伯帝国哈里发奉献贡物。他定都布哈拉,为王国的兴盛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把疆土扩大到里海和咸海,南抵印度河上游。萨曼王朝是9世纪后半叶阿拉伯人在此地的统治瓦解后,中亚最强大的国家。<br>这座雕像有一个非常昂贵的秘密,雕像右手所持的权杖是纯金的!而且有足足14公斤重,这也就难怪广场上总是会有警察来回巡逻了。</h5> <h5>杜尚别,鲁达基公园。阿卜杜拉·鲁达基(公元860-941年),出生于塔吉克潘吉肯特区,担任萨马尼王朝首席宫廷诗人40余年,一生写过13万首两行诗。其诗歌充满对劳动人民的爱,讴歌理性、善良,被认为是塔吉克-波斯文学的奠基人。</h5> <h5>杜尚别,国家图书馆。中亚最大的国家图书馆,这座气势恢宏的图书馆是中国出资建造的,当然也就成为了中塔两国友谊的象征之一。</h5> <h5>杜尚别,独立纪念碑。国徽广场,金色的塔吉克国徽立柱矗立在广场的中间,面前的广场可以俯瞰到大半个城市。</h5> <h5>杜尚别,万国宫(总统府)。由意大利公司承建的一幢新建筑,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该建筑有4层,总高29米。里面现代化设备齐全。</h5> <h5>杜尚别,世界上最高的旗杆和最大国旗。据说要五级风才能把它吹起来,不过当旗子完全展开并且迎风飘扬的时候,远处的雪山便自然成了衬托它的背景。</h5> <h5>杜尚别,那乌勒茨宫。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会址</h5> <h5>杜尚别,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规模并不算太大,不过里面的展品可都是货真价实的,有超大的佛像、公主的骨架、手绘的壁画,各种体现塔吉克民族神秘中亚气质的展品。</h5> <h5>伊斯塔拉夫尚,索格底亚要塞和城墙遗址。要塞于公元前329年被亚历山大大帝摧毁。古老的城墙也只剩下土包一样的断壁残垣。2002年时为庆祝伊斯塔拉夫尚市2500年,政府在要塞遗址上修建起了雄伟的大门,站在山头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h5> <h5>苦盏(旧称“列宁纳巴德”古称"亚历山大城"),阿尔波布文化宫。这里曾是第一代总统就任的地方。</h5> <h5>苦盏,谢赫-穆斯列赫丁(1133-1223年)陵墓。建于1513年的清真寺、经学院、墓室都是为了纪念这位著名伊斯兰教士,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苦盏领导人、诗人而建的。他是生活在12世纪的苦盏地区的领导人,苦盏历史上有名的宗教首领。</h5> <h5>苦盏,中心市场。广场的名字叫“潘尚别”,塔语意星期四。广场边上是苦盏市最大的平民巴扎,自然也叫“潘尚别市场”。中亚过去集市都是在每个星期的某一天,这个就是星期四的市场。熙熙攘攘的市场建于苏联时期,正门两边立着穿着民族服装的少女雕塑,商品主要是蔬菜、水果、烤馕,以及日常生活用品。</h5> <h5>苦盏,二战纪念碑。三根鼎立的灰色大理石纪念碑碑柱高高耸起。柱下面平均分为三个朝向,每面一幅石碑,刻着不同的文字和图案。正面带有长明火,刻着1941--1949等文字。</h5> <h5>苦盏,索格特地区历史博物馆。该馆于 1986 年 11 月 29 日开放,详细记录了苦盏 2500 多年的历史。博物馆是公元 8—10 世纪在苦盏东城墙的旧址上修建的,外观上模仿中世纪城堡。博物馆中共计 1200 套藏品,大多是1954—1986 年在苦盏范围内出土的文物。</h5> <h5>苦盏,芭蕾舞剧院。欧洲样式的芭蕾舞剧院,也是苏联时期的建筑。</h5> <h5>苦盏,锡尔河。锡尔河 (中国古称"药杀水"),起源于天山山脉,流经塔吉克、哈萨克、乌兹别克三个国家,长两千多公里,是中亚的母亲河也是内陆河,最终注入咸海。</h5> <h1><b>吉尔吉斯斯坦</b></h1><h5><br></h5><h5>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在《史记》和《汉书》里被称为“鬲昆”、“坚昆”。<br></h5><h5>从中国西汉汉武帝时,吉尔吉斯大部分首次纳入中国版图。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前104年(太初元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br>前102年(太初三年)战胜大宛后,西汉朝廷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南)置使者、校尉,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之始。后又设置伊循都尉、护鄯善以西使者。<br>公元前59年(神爵三年),因匈奴内争,其主管西域的日逐王先贤掸率万余众降汉,汉使护鄯善以西使者郑吉迎之,匈奴在西域的统治力量随之瓦解。于是汉廷使护鄯善以西南道诸地的郑吉“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曰都护”。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最高军政机构,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北),“镇抚诸国,诛伐怀集之”,并“督察乌孙(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康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 ,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起初负责“护西域三十六国”,后来扩大统治范围,“最凡国五十”,西至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乌孙,今铂尔河上游的大宛,今帕米尔地区的无雷,今阿赖谷地的休循等国,都受其管辖。“汉之号令班西域矣”,西域正式纳入了西汉王朝的版图,直到西晋时期突厥人占领该地区。<br>唐朝吉尔吉斯斯坦再次纳入中国版图,640年(唐朝贞观十四年)置治所西(今新疆吐鲁番东高昌故城),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br>自656年(显庆元年)至664年(麟德元年),这期间,是武则天为皇后辅佐高宗到垂帘听政阶段。657年,唐高宗发大军分南北两道进攻西突厥,一举灭掉了西突厥,西突厥领土全部为唐所有。661-663年(显庆、龙朔年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大部份。<br>670年(唐朝咸亨元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唐朝前中期,在中亚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中亚的咸海。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都护府下面设都督府,都督府下面设州。安西都护府管辖地域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大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阿富汗斯坦、伊朗等国的部分地区。<br>元朝时为蒙古族察合台汗国地,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16世纪受沙俄压迫,自中亚的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此。清朝时再次纳入中国版图,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中国新疆,西部属于中国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br>1864年10月7日,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记》强行割让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就包括原来的中国领土,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1876年被沙俄强占;1876年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被沙俄吞并,至此,原来的中国领土、吉尔吉斯全部土地被沙皇俄国吞并。<br>1917年11月—1918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权。根据中亚民族国家的划分,1924年10月14日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名为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5年5月25日称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通过国家独立宣言,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h5> <h5>托克马克,城标。地处丝绸之路两条干线的交汇处,古时中西商人汇集于此,东西使者的必经之路。由于地处楚河河谷的中东部,有来自附近雪山上的雪水滋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曾作为喀喇汗国、西辽的都城。</h5> <h5>托克马克,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布拉纳塔。布拉纳塔为巴拉沙衮遗址唯一保存至今的建筑,建于公元10至11世纪,原高54米,由于地震塔剩下24米高。1972-1975年经过维修成现在的样子。具有军事瞭望塔的功能。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h5> <h5>托克马克,巴拉沙衮城(布拉纳遗址),堡垒遗迹。在托克马克南方15公里处,现在只残存东半部的土丘。据信这堡垒可能是公元9世纪末,黑汉王朝建立的古代城市,是中世纪时期楚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之一,喀喇汗国和西辽国的国都,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贸中心。该城拥有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城中陶制供水管路长达数千米。</h5><h5>“赐予幸福的知识”(约定俗成的译名"福乐智慧")一书的作者、11世纪黑汗作家玉素甫·哈斯·哈吉甫诞生在这里,葬于喀什市(喀什葛尔古城)。</h5><div><br></div> <h5>登布若娜塔自拍。从布若娜塔外部延伸至塔内部顶层的楼梯非常陡峭,攀登到顶层观看到的风景异常美丽。</h5> <h5>伊塞克湖。中国唐代称之为热海、大清池,清代称为特穆尔图淖尔、图斯池,位于吉尔吉斯西北部天山山脉北侧,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山湖泊,仅次于南美洲的的喀喀湖。湖水微咸,冬季不结冰,主要水源是高山泉水和积雪融水,无出水口,属内流湖。贞观三年(629年),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h5> <h5>乔尔蓬阿塔,世界游牧民族运动会会场。在此吉尔吉斯斯坦每年举办游牧民族参加的国际运动会。</h5> <h5>乔尔蓬阿塔,天山下,热海边。自由自在的骏马</h5> <h5>乔尔蓬阿塔,佩特罗Petrogliphs岩画露天博物馆。这里占地42公顷,有很多的历史遗迹,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5世纪。</h5> <h5>托克马克,阿克·贝希姆遗址(碎叶城)。2014年世界文化遗产,是公元7至10世纪楚河谷的重要中心城镇,西突厥、突骑施汗国和葛逻禄汗国的首都,在中亚政治历史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br>中国唐朝高宗调露元年(679年),于西域所设之重镇,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防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也是丝路上的重要城镇,与龟兹、疏勒、于阗并称为唐代“安西四镇”。<br>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在碎叶见西突厥叶护可汗。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br>唐代诗人李白(701-762年)出生于此。</h5> <h5>比什凯克(旧称"伏龙芝"),阿拉-亚卡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公园地处天山山脉,附近峡谷被各种树木覆盖,主要为桧栢,非常适合徒步游览。</h5> <h5>比什凯克(吉语意"搅拌马奶的棒子”),胜利广场长明火。按照吉尔吉斯斯坦多年形成的传统,全国各地的许多新人都会到比什凯克市的胜利广场敬献鲜花、合影留念,以祈求幸福。</h5>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比什凯克,阿拉-多广场国家独立纪念碑(玛纳斯雕像)。</span>《玛纳斯》是柯尔克孜(吉尔吉斯)族英雄史诗。《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其第一部。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不同,史诗《玛纳斯》并非一个主人公,而是一家子孙八代人。整部史诗以第一部中的主人公之名得名。《玛纳斯》主要讲述柯尔克孜族族人民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创造美好生活,歌颂伟大爱情的故事。</h5> <h5>比什凯克,阿拉-多广场(国家历史博物馆)。夜景真美!</h5> <h5>2017-9-9 HU7804 08:00 广州-北京(2:20)<br>2017-9-9 HU7933 19:05 北京-阿拉木图(5:00)<br>2017-9-11 DV706 20:55 阿拉木图-什姆肯特(1:10)<br>2017-9-14 HY057 19:30 塔什干-乌尔根奇(1:00)<br>2017-9-17 T5-102 07:15 塔萧尔-阿什哈巴德(0:50)<br>2017-9-19 T5-127 06:15 阿什哈巴德-马雷(0:40)<br>2017-9-26 HY777 18:00 塔什干-彼什凯克(0:50)<br>2017-9-29 CZ6006 09:25 比什凯克-乌鲁木齐(1:40)<br>2017-9-29 CZ6887 19:00 乌鲁木齐-广州(4:30)</h5><h5></h5> <h5>42800+6800</h5><h5><br></h5><h5>345200</h5><h5>1512886</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