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止于至善。超越自我,腾飞东南!

zifeiyu

<h3>《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郑玄 注:“止,犹自处也。” 孔颖达 疏:“在止於至善者,言大学之道,在止处於至善之行。” 陈澔 集说:“止者,必至於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 <br></h3><div><br></div><div>寻根问祖,</div><div>同宗同源。</div><div>莘莘学子,</div><div>追梦少年。</div><div><br></div> <h3>东南大学四牌楼正门</h3> <h3>让我们捍卫我们的梦想</h3><div>直到世界对我们缴械投降</div><div><br></div><div>下一次</div><div>世界精彩处见!</div> <h3>青葱岁月,我的学友</h3> <h3>获得学士学位后...</h3> <h3>四维在五四运动中</h3> <h3>民国时期的刘四维和同学们</h3> <h3>放飞梦想</h3> <h3>儿子的东南大学</h3><h3><br></h3><h3>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国务院授权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高校。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主校区位于四牌楼2号,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font color="#010101">,千百</font>年来书声不断,学泽绵延。</h3><h3><br></h3><div>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div><div><br></div><div>东南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已成为一所以工为特色,理、工、医、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工6000多人,其中正、副教授1500多人,博士生导师300多人,两院院士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20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63”、“973”专家组成员等优秀人才130余人。学校图书馆面积3万多平方米,藏有各类图书资料227万册。</div><div><br></div><div>东南大学学校总面积427公顷,校园环境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建成于1930年的大礼堂、吴健雄先生曾经就读的“健雄院”、古劲苍笼的六朝松、为纪念清朝大书法家李瑞清先生而建的“梅庵”、典雅端庄的老图书馆、1923年落成的体育馆与新落成的吴健雄纪念馆、李文正楼、逸夫科技馆等现代建筑交相辉映,为来校深造的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div><div><br></div><div>东南大学是我国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每年选派百余位优秀本科生到国(境)外高校深造;邀请包括杨振宁、丁肇中、莱恩、沙巴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大批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问。</div><div><br></div><div>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百年优良传统,励行“止于至善”校训,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沿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道路,努力推进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实践,力争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div> <h3>老爸的天津大学</h3><h3><br></h3><h3>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指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现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较高,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学。</h3><div><br></div><div>天津大学的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重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李瑞环、李岚清、贾庆林、习近平等都曾亲临学校视察。2000年天津大学成为国家在新世纪重点投资建设的若干所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之一。国家十一五规划进一步明确地把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这无疑给了天津市和天津大学一个腾飞的机遇。</div><div><br></div><div>“桃李满天下、英才遍神州”。天津大学建校114年以来,为祖国培养了18万余名高级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也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4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崔恺,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副总指挥、“鸟巢”设计项目经理任庆英,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中方主创建筑师周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赵小钧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我校毕业生。</div><div><br></div><div>天津大学现占地面积218公顷,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拥有26座教学楼和两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天津大学现有教职工4400余人,其中有两院院士11人,双聘院士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7人,专任教师19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1200余人,博士生导师346人。</div><div><br></div><div>在新世纪,学校第七次党代会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提出力争在本世纪中叶把天津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现在,全校师生正团结一致,继往开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为使学校进入全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前列,进而把天津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div><div><br></div><div>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正期待着你的到来!</div> <h3>大汉文化、大汉民族的缔造者,汉高祖刘邦</h3><h3><br></h3><h3>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h3><div>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div> <h3>四维与四牌楼</h3><h3>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四维乃治国之本,亦为为人处世之根。</h3><h3>明朝在鸡笼山下成贤街设国子监,覆盖今天成贤街两侧东南大学及周边地区,鼎盛时期,建有四座牌楼,故得名"四牌楼"。</h3> <h3>校徽围栏</h3> <h3>四维在四牌楼校区与校徽合影</h3> <h3>四牌楼街路标</h3> <h3><br></h3><h3>再叙南京</h3><h3><br></h3><div>风雨同舟金陵来,</div><div>石头城下聚英才。</div><div>父子白下东南会,</div><div>一片真情在秦淮。</div><div><br></div> <h3>体育馆</h3> <h3>爬满爬山虎的办公楼</h3> <h3>马尾松,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经济作物,“马、毛、樟、杉、油、茶、柑”之一。即马尾松、毛竹、樟树、水杉、油菜、茶叶和柑橘。</h3> <h3>明城墙</h3> <h3>玄武湖畔</h3> <h3>鸡鸣寺塔与奥运五环。</h3> <h3>玄武湖上的田田荷叶</h3> <h3>湖边远眺</h3> <h3>南京最高建筑</h3> <h3>玄武门留影</h3> <h3><br></h3><div>船行秦淮河</div><div><br></div><div>十里秦淮听晚钟,吹入画舫古韵浓。</div><div>文德分月辨仓楚,武定合衷息兵戎。</div><div>香君唱落桃花扇,朱雀飞来百花红。</div><div>摇碎波光忆吴越,六朝旧事不言中。</div><div><br></div><div><br></div> <h3>夫子庙</h3> <h3>夜景</h3> <h3>秦淮河夜景,流光溢彩</h3> <h3>秦淮河,二龙戏珠</h3> <h3>乌衣巷 </h3><h3>刘禹锡</h3><h3>朱雀桥边野草花,</h3><h3>乌衣巷口夕阳斜。</h3><h3>旧时王谢堂前燕,</h3><h3>飞入寻常百姓家。</h3> <h3>东南大学正门,以南校门,校徽,东南大学广场,李文正楼(图书馆)为中轴线,气势恢宏。</h3> <h3>李文正楼</h3> <h3>合影留念</h3> <h3>图书馆及前广场</h3> <h3>机械工程学院</h3> <h3>脚著鸳鸯袜的室友,你可曾拥有?</h3> <h3>拖着走的鞋~拖鞋</h3> <h3>泰然自若、我行我素、旁若无人,游戏的“瘾”力超大啊!此无他,偶也一样!</h3> <h3>感受大学食堂的家人,最后的午餐</h3> <h3>四年发生无数故事的教室,又恨又爱,今虽人去楼空,却承载着满满的回忆!</h3> <h3>引以为豪的母校</h3> <h3>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宿舍!!</h3> <h3>惬意小窝</h3> <h3>校园中的野鸭</h3> <h3>荷花池</h3> <h3>池塘边的教学楼</h3> <h3>映日荷花别样红</h3> <h3>百家湖凤凰广场</h3> <h3>百家湖水鸟</h3> <h3>古老的教学楼,现为体育系</h3> <h3>六朝松</h3><h3>六朝松是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北角的一株桧柏,是1600多年前的六朝遗物,故名。</h3><div>六朝时期梁武帝亲手将此树植于宫苑之中,隋军灭陈之后将建康城邑宫苑全部平毁,而此树却自兵火中幸存至今。明朝国子监建在这株六朝松所在的南朝宫苑旧址上。民国初年,在明国子监旧址上又建立起两江师范学堂,成为后来国立中央大学的滥觞。因此,这株六朝松成为南朝文脉流传千年、历丧乱而不息的象征。</div> <h3>礼堂特写</h3> <h3>实习厂</h3> <h3>礼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汉东省人民检察院</h3> <h3>图书馆,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国家某部委办公大楼</h3> <h3>四牌楼校区标志性建筑</h3> <h3>儿子替自己实现梦想的地方,翩翩起舞</h3> <h3>恬静优雅,绿意盎然的校园</h3> <h3>总统府</h3> <h3>琅琊山,苏东坡题</h3> <h3>汉服小美女</h3> <h3>琅琊山上醉翁湖,</h3><h3>怒放着醉美莲花。</h3> <h3>婀娜多姿</h3> <h3>怒放</h3> <h3>红花还需绿叶配</h3> <h3>亭亭玉立</h3> <h3>小桥流水</h3> <h3>醉翁亭记 </h3><div>宋 · 欧阳修</div><div>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iv><div>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div><div>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div><div>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div> <h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酒腻?</h3> <h3>醉翁亭内偷拍</h3> <h3>知了爬上头</h3><h3><br></h3><h3>蝉(学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是昆虫纲半翅目颈喙亚目的其中一科,俗称知了(蛭蟟)或借落子。因各地方言不同,别称也有相应的变化,更多请查看基本信息栏中的别称。</h3><div>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纪录约 2000 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1][2]</div><div>雄蝉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蝉不发声,但腹部有发音器。幼虫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液。蝉属不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发育)类,由卵、幼虫(若虫),经过一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div><div>中文学名</div><div>蝉</div><div>别称</div><div>知了龟/知了猴/爬杈/知拇吖/蚂知了/哔蝉/海咦/老咕哝/蛭蟟</div> <h3>亭前留影</h3> <h3>意不在酒</h3> <h3>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h3><div>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点。</div><div>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被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div> <h3>琅琊竹海</h3> <h3>醉翁亭偷拍</h3> <h3>刘邦斩蛇碑全称为汉高祖刘邦斩蛇碑,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斩蛇起义的历史典故出自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秦始皇帝尝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h3> <h3>汉兴源</h3><h3><br></h3> <h3>汉门阙</h3> <h3>芒砀山刘邦斩蛇碑</h3> <h3>芒砀山刘邦巨幅雕像</h3><h3><br></h3><h3>大风歌</h3><div>汉 · 刘邦</div><div>大风起兮云飞扬。</div><div>威加海内兮归故乡。</div><div>安得猛士兮守四方!</div> <h3>沛县丰邑中阳里村旧址</h3> <h3>丰县古街牌坊</h3> <h3>丰县古塔游园</h3> <h3>丰县刘邦广场</h3> <h3>合影留念</h3> <h3>沛县汉城公园</h3> <h3>汉城公园荷花池。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h3> <h3>争奇斗艳</h3> <h3>沛县歌风楼</h3> <h3>沛县高祖庙</h3> <h3>天津狗不理包子铺室内拍</h3> <h3>狗不理包子铺留影</h3> <h3>天津大学新校区</h3> <h3>中轴线</h3> <h3>北洋大学堂纪念亭</h3> <h3>盛宣怀,北洋大学堂创办人</h3> <h3>北洋历程</h3> <h3>北洋留念</h3> <h3>四年的学校生活毕业了,六朝松下,焦廷标馆里,九龙湖畔,机械楼旁,李文正图书馆中,大礼堂前,随处留下你的身影。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如今的有志青年!</h3><h3>感恩母校!感激恩师!感慨同学!感谢父母!</h3><h3>四年学习只是人生一瞬,不是结束,是崭新未来的开始,行百里者半九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h3><h3>努力四维,为“四维”,为誓言,为雄心壮志而努力!</h3><h3>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