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7年5月10日兰州的四位朋友远道来户县(现为西安市鄠邑区)看望我的老父老母,11日早晨我们即驱车前往位于画展街上的,始建于1976年的户县农民画馆参观,馆内收藏了自1958年以来,农民画原汁原味的、带有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的部分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地方特色鲜明,画面夸张变形,色彩对比强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户县农村,关中农民,不同时期的劳动,生活,年画,集市贸易,婚娶……等生活场景,使我们经历过这些年代的人,今天看来倍感亲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唤起了无数的记忆……!户县农民画展览馆迄今已接待了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80万余名国际友人和350万人次的国内游客。</h1> <h1> 这张题为老书记的画,曾经上过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在某年是中国邮票,可喟经典之作!</h1> <h1> 这张春锄的作者是一个典型的户县农村妇女,李风兰!多次赴京为中央领导现场做画,做为杰出的农民画代表,曾出访多国,春锄也被用于邮票享誉世界!</h1> <h1> 关中年画</h1> <h1> 那个时代的领导是和农民同劳动的</h1> <h1> 反映农村来电,农民们的喜悦场面</h1> <h1> 土地改革斗地主</h1> <h1> 这两幅画是反映学生回乡务农</h1> <h1> 下面几幅儿童画,太棒了👏</h1> <h1> 多么认真的参现者</h1> <h1> 下面画反映的是生产队时的场景</h1> <h1> 大队图书室</h1> <h1> 军民鱼水情</h1> <h1> 公社女民兵</h1> <h1> 丰收之后</h1> <h1> 读书学习</h1> <h1> 批判会(证据)</h1> <h1> 选队长</h1> <h3>饺子要吃烫烫的,女人要选胖胖的,</h3><h3>生活才会旺旺的,一家生活旺不旺,</h3><h3>全看媳妇胖不胖,媳妇胖了家必旺,</h3><h3>八斤孙娃了滴太,全家老少喜欢颜!</h3> <h1> 从小把根扎好</h1> <h1> 幸福农家</h1> <h1> 外出务工惜别难</h1> <h1> 老来乐</h1> <h1> 娶媳妇</h1> <h1> 夫唱妇随</h1> <h1> 吼秦腔</h1> <h1> 我的家乡陕西省户县,位于秦岭脚下的关中平原,地属800里秦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真可谓人杰地灵,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得关中人普遍兴学重教,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差不多的人都能写几笔,画几张,吼几嗓子秦腔,农村妇女几乎都会剪纸,蓬年过节的窗花,门贴多是自己剪成,农民画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自然生成,县里从十岁左右的小孩子,到六十多岁的老人,不少人都能挥笔作画。户县农民画诞生于1958年,多以农村实际生活为题材,采取黑板报、壁画、水粉画、剪纸、木刻、幻灯等美术形式,创作出美术作品独具风格,反映了不同时期农村发展变化的历程,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料价值!</h1><h1><br /></h1><h1><br /></h1><h1> 作者🐛虫子2017年5月11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