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松门老街</span></h1><h1><br></h1><h1> 浙江台州温岭松门镇,对于松门镇来说,我是个外乡人。对于松门老街,生活在大都市的我更独有情钟于老街。对于我而言,松门老街其实已经并不陌生了,曾在松门谋职时就经常的光顾老街,徜徉于其中的街巷,领略并感受着它的精华所在。</h1><h1> 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当你并不认真的看待,或许并不会对你的感知产生强烈的影响,细心了,认真了,或是当你将自己的情感因素也融入其中的时候,或许就能有着更多的感触与深深依恋。无论你现在是身临其境或是离开,我想那都会给你留下难忘甚至是无法抹去的印象。</h1><h1> 我信步,我仔细的观察或留意着老街,我才更加发现到它的特色与韵味。或许这样的老街你见过很多,风格可能有相似之处,或许它根本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对于松门老街来说,这是独特的,唯一的,而它的唯一也在于松门地名的唯一性。这个中国大陆东部的一个海边小镇,虽然现代化的气息或节奏并不逊色于都市,但众多的远古遗风依然继续存在着。</h1><h1> 远离了远东最大的城市,虽然那里也不仅仅是宽阔的马路,同样也有着幽静的小巷或古老的遗风,但总不能和这儿的老街或小巷相提并论。真的已经不屑一顾那都市里的繁华与现代气息了。</h1><h1> 慢步在松门老街上,首先让你感觉到的就是非常浓郁的久远年代的繁华街面的生活气息。邻街的小铺,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店主更多的已经不是吆喝,或静候,或端坐在电脑前,专心致志的享受着信息时代的快感。</h1><h1> 行人悠闲的进出商铺,张望,询价,热情的迎接。地道的本地口音,随即就有了变化,因为他的对象明显的就不是本地人。即使不是什么节日,或是什么日子,这儿的老街都是车水马龙的,当然这里的车只是电动的三轮车或人力三轮车,小型的机动货车也穿插在如织的人流中,巧妙的周旋着。整个街市俨然就是一个节日的集市,</h1><h1> 幸福的松门老街人每天都生活在节日的气氛之中。围绕着十字街的松门老街尤以北门街,南门街最为热闹,西门街稍为逊色,东门街基本为住户,因为没有商业店家,相对来说就冷清的多了。老街的十字路口附近就有一个很大的菜场,甚至跨越了几个小的巷口,而巷口街面上的店铺显然就红火的很多。沿街的两旁,也是有年老的大爷或大婶摆放着自家产的很少的一些个蔬菜或另类的小食品。年轻人已经不屑于这毛毛雨的经营了,所以更多摆地摊的都是些满脸皱纹的老妇。她们或许根本不会说普通话,或许也听不懂,她们地道的方言也确实与买家的交流增添了难度。菜场里面则是琳琅满目,货色品种齐全。虽说松门镇有台州最大的水产市场,但海产品在这里可一点儿也不便宜。因为更多的海产品已经远销到外地了,所以本地的价格自然也不会低了。</h1><h1> 和街面上的繁华形成反差的就是邻街铺子后面的老屋了。进了任意的一个巷子里,都是一种祥和且安静的场景,或有几个老妪或老翁晒着太阳,聊着什么。屋前的空地的架子上晾晒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冬天的季节偶会见到晒在篾席上的小黄鱼干或诸如此类的海产品。</h1><h1> 老街的房子层数基本上都是二楼,沿街基本上没有新盖的高楼,但店铺基本上都是翻修过的,让人一种新旧杂陈的感觉。老街还是那样的窄,但清一色的水泥路面替代了原先的石板条路面了。虽是路面平整了,但与街面的房子却有了些不协调。街后面的房子有的都是新翻修的,其层数可能会多,层高也一改以往低矮的现象。家家基本上都是不锈钢的门面装饰,厚玻璃的大门,高高的门槛。但更多的还是那久远年代留下的老式住宅,不规则的大片石垒起的厚厚的墙体,厚达半公尺或更多,外墙没有任何的装饰,只是片石与片石之间衔接缝都用水泥填了缝,于是就有了窄窄的水泥线条所组成的没有规则的框架图案。而石材的颜色各异,因而又形成了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小小的窗户,屋内的净高度也是不高的,相传这是为了抵御台风或海水的侵入而生成的一种老宅的风格。现在这类的房子一般都由老年人来住了,年轻人都买了新房,或是住进了翻盖后的新屋了,估计不久的将来这样的老宅也会销声匿迹了。这类的老街或建筑很是让人有滋生怀古的情结,这也或许正是很多都市人喜爱它的理由。再设想一下,享受一下老街的古韵及夜的安静,在其中的某间屋子里面对着现代生活的装饰,你也做一回老街人,不知感受又会如何。</h1><h1> 如今还有幸能够重走在这条老街上,感受着有别于现代都市的风貌。肯定的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带着探索和猎奇的心情来寻觅这块曾经存在的老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