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就是出生在这个贫穷而偏僻的大山沟里,正是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和这里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从小看着我长大,无论曾经的它有多荒凉落后,也不管今天的我能走出大山沟多远,这片土地,永远都是我心中最亲,最美、最疼爱的地方...</h3> <h3>这座荒废而破旧的小庄户,听父辈们说这里曾经是一个烧瓦片的土窑洞,俗称(瓦厂窑),很清楚的记得里面当年还存量着没有烧过的生瓦片,而且每天上学放学回家都是必经之路</h3> <h3>小时候经常和很多小伙伴在这条深沟里放牛羊,和姐姐一起放学后抬水挑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最早都在这条深沟里挑水吃,挑水吃的日子将近延续了一个世纪</h3> <h3>这就是我出生的庄户窑洞,听母亲说从她小的时候嫁娶过来就是这个原貌,是从太爷爷手里开始,祖上三代人所居住流传下来的故居,自从母亲在这种贫瘠的环境下生下了我,因坐月子无人服侍照料,身患多种疾病,(图为)长年累月体弱多病的母亲和从小中风偏瘫的妹妹</h3> <h3>院子里其中的一个土窑洞,儿时起记得就一直存放杂物养殖牲畜等</h3> <h3>站在我家村庄最高角落处,可以瞭望到山沟对面的村庄和人家</h3> <h3>(1990)年,这是我8岁时与姐姐唯一的一次黑白合影,最顶上面的照片是我的母亲年轻时的容貌,那时候因家里很贫穷,没钱买布料做鞋子穿,左脚和右脚鞋子布料颜色都不一致,左脚是花绒的,右脚却又是黑绒的,而且右脚脚尖还张着一个洞,都是邻居家孩子更换下来不要了送我的,以此同时,看到同村和我同龄的小伙伴儿都在背着书包上起了小学,而我却因家庭贫穷凑不到学费报不了名,只能在家陪父母亲干点儿家务或农活儿,直到9岁那年,经东借西凑和家里头积攒了点儿积蓄,这才供我上起了小学,我就是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而成长度过的</h3> <h3>上小学三年级唯一一次全班共(27)位同学与校长、班主任集体合影留念!12岁的“我”为图第三行左(1)</h3> <h3>1996年7月中旬,年满14岁的我因家庭过于贫穷因此而辍学,第一次开启了向幸福出发外出打工创业的人生道路,一路向陕西洛川、山西晋城“砖厂”等地前往直行</h3> <h3>1997年,外出山西砖厂打工已有两个年头,故乡里的夏天风调雨顺,绿油油的田地庄稼长得特别茂盛,(图为)母亲和妹妹所在自家田地里,同村邻居所拍摄</h3> <h3>在这里,我就是当年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村里其他和我同龄的小伙伴都还正在熟读经书,享受童年亲情浓郁般的母爱,而我却背井离乡离开了体弱多病的母亲,身在异地他乡埋头苦干,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父母亲减少生活压力,接受常人不能所承受的巨大体力,无论是体质健壮的还是弱小的都是凭借个人体力多劳多得,每当将要快坚持不住干不动的情况下,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试问老天爷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自从娘胎生下就给家庭和母亲带来各种坎坷与苦难,回头再想想远在天边的母亲,还在家乡不但要照顾中风偏瘫的妹妹,而且还带着病痛的折磨要耕种收割田地,每天还需要药物来控制病情,因此一想到这,抱怨没有用,一切只有靠自己,不管今后遇到多少酸甜苦辣,自己都要坚持下去,直到1998年10月中旬,连续在砖厂艰苦奋斗3年有余的我,以此告终返乡探望日思夜想的母亲!</h3> <h3>1998年7月中旬,位于山西晋城砖厂附近与同村邻居合影,同时也是我最要好的工作搭档</h3> <h3>1998年农历腊月中旬,这一年母亲身体因感冒引起心脏病复发,又一次严重发生水肿,刚从山西打工回来不到两月的我,经亲戚介绍餐饮行业,儿时起我就特别喜欢在家帮母亲烧火做饭,梦想长大后能进饭店学习厨艺,天赐良机,机会终于来了,由于时间的限制,又一次又要离开母亲的身边,前往宁夏银川市从事餐饮行业,很清楚的记得母亲当时不愿让走,让留下来把年过了再去。就差七八天时间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置办年货、杀猪宰羊,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浓浓的节气一天天临近,看到外出打工的同村老乡们个个都急需返乡回家与亲人团聚,而我却决定又要走了,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陪伴父母亲一起度过这个美好的春节</h3> <h3>前往宁夏路途中所看到庆阳大山沟里的景象,深深的体会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不容易,同时也激励自己要想生活过得富裕、将来能否娶得起媳妇,就更应该把脚步勇敢的迈出大山沟,去外面的世界多看看,闯一闯寻找出路,蹲守在家只有死路一条,更可悲的只能让村内村外所有人看不起,永远都在人前挺不起腰杆、只有低着头活人!</h3> <h3>冬天里的大山,白茫茫的大雪覆盖着整个山沟,别有一番憧憬</h3> <h3>这里还有无人居住的山头空着,您会来吗?</h3> <h3>一户人家住着一座整个山头,这不是占山为王,只是为了在这里能够生存,来到这里,你才会领悟到什么叫☞地大物薄、人烟稀少!</h3> <h3>老人们常说这就是咱们山里的闹钟,每天听到鸡叫就知道该起床了</h3> <h3>初升的太阳第一时间渐渐的将光芒四射普照大地</h3> <h3>清晨的薄雾从大山沟里缓缓的升起</h3> <h3>儿时母亲常带我去外婆家必须经过这条河流,那时候还没架起大桥,都是靠人工钉制的木板小船划行而过</h3> <h3>赵家川马莲河</h3> <h3>定详马家湾</h3> <h3>在这里,你会发现什么才叫山大沟深</h3> <h3>想要走出大山,就要走过一道道沟,翻过一座座山</h3> <h3>那一年,山花开了,漫山遍野漂亮极了</h3> <h3>没有忘记家乡的传统,来人先吃碗铪烙面,后开始吃席、喝酒🍶划拳,凉菜炒菜一起吃</h3> <h3>在大山里,桌子都支在个人院子里,无论嫁娶都算是大事儿,远亲近邻都会前来帮忙或祝贺</h3> <h3>大山里的嫁妆,一针一线都是母亲的心思,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许这份祝福只有母亲知道</h3> <h3>最爱穿的鞋子就是母亲拉的千层底黑绒布鞋</h3> <h3>1998年,腊月二十三日初次踏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古称“西夏”兴庆府“李元昊”国都...</h3> <h3>中华回乡文化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近几年由于旅游行业的发展,中华回乡文化园成为外地旅游爱好者必不可少前去参观的神圣境地,它体现了回族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象征!</h3> <h3>这里就是我1998年腊月二十三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初次所接触的餐饮行业(小陆烧烤)跟着亲戚以及好几个同乡小伙伴一起学习切穿羊肉串,大伙儿都还不属于这家店里的正式员工,只是亲戚承包了这家店铺的肉串,带领大伙每人骑着一辆🚲,一大清早前来加工切穿肉串,这家烧烤店生意特别火爆,几乎每天和大伙儿加工完肉串都快天黑了,遇到忙天,从早晨出发前在家只吃一顿早饭,直到下午加工完肉串再回家做饭吃,偶尔实在加工肉串太晚才到此店叫几碗面吃,直到1999年6中旬的一天,承包肉串的亲戚因某种原因把所承包的穿串行业转让给了别人,在此期间我们一起穿串的小伙伴也都各司其职,不愿留下的各行其是,后来决定一心想要学习烤串,便踏入此店成为这家烧烤店的正式员工,起初担任后厨打杂洗碗工一职,经日积月累,后被烧烤房一位同乡师傅看在眼里,归齐门下拜师学艺...</h3> <h3>1999年7月中旬拜师学艺,这就是我要介绍的师傅,他叫(宋宁)也是来自甘肃庆阳老家,为人坦荡忠厚老实,大伙都很敬重他,在此担任烧烤师一职,擅长烤肉,大伙都称他烧烤大师,外号“烤肉王”之称</h3> <h3>千禧2000,这一年我正好年满18周岁,经师傅的鼓励和千辛万苦的帮助与指导,基本掌握了烤肉料理,学会了烤肉</h3> <h3>2001年,第一次接触百十号员工所工作的大饭店,去应聘了传菜员一职,主要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接触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能使自己在社交能力方面更广泛,社会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只求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改变自己的命运!</h3> <h3>11月中旬,又一次更换了工作,来到一家名叫《谭鱼头》火锅店,应聘职业☞传菜员</h3> <h3>2002年,由于前两年的工作跳动频繁,原本从事烧烤行业的我,为了不断的学习接触各种不同饮食,最终又回到起初的烧烤行业,正因为这样,两年时间几乎没有积攒到积蓄,没脸跟家人取得联系,当时父母还以为我出什么事儿了,害得让父母亲好担心,尤其是我母亲你不知道当时该有多担心,现在才能深深的体会到什么叫“儿行千里母担忧”!</h3> <h3>2003年,3月8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生命中期望已久的女孩终于出现在了眼前,她就是我多年来正在寻找的那个女孩,她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某农村汉族家庭,是一个特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后经过千辛万苦不断的努力与追求,最终她同意跟我处对象了!(图)为左二</h3> <h3>经过几个月的相处了解,我决定把处对象的事儿告知家乡的母亲,当母亲得知后既高兴又替我担忧,因为家里面穷的一贫如洗,连个像样儿的坐落都没有,只有这个祖祖辈辈好几代人居住所留下的土窑洞,谁家的姑娘愿意把自己嫁到这个贫困的大山沟家庭做媳妇儿,只要来到这里亲眼目睹过此景指定被吓跑,后来母亲放下家里的农活儿,决定亲自上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探究竟</h3> <h3>2003年7月中旬的某一天,母亲乘坐着大班车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探望未来的儿媳,经过连续几天相处了解,从母亲微微的笑容表情中似乎看到了希望</h3> <h3>这天晚上,还没过门的媳妇儿正在上夜班,我陪着母亲在我生活已有5年的这个大都市四处观赏了城市夜景,这也是我和母亲最后一次见面合影照,当母亲回到家乡后,正打算年后为我张罗婚姻大事儿,因此,最不幸的是母亲未能了却心思完成心愿,因多年已久的心脏病严重复发,后经医生抢救无效,夺取了她那颗最宝贵的生命、永别人世,享年49岁!最遗憾的是由于那个年代通讯不便,直接导致我在母亲病危时,未能亲自陪在母亲身边见最后一面,为她老人家送终...</h3> <h3>2004年,这一刻,我想说:我要特别感谢生命中的两个女人,一是生我养我从小栽培我、教育我怎样做人的母亲大人!二是在我生命最憔悴无助时,给了我勇气和力量的那个人,她就是我最伟大的☞“妻子”☜是她让我才有信心坚持活下来的希望,2003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这天正是我家乡的集市,原本打算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顺便问问父母亲身体以及年货置办如何,不料当电话打到叔叔家说是母亲病危,现已乡镇卫生院救治让我速回,其实母亲早已过世入土六天,差一天就过头七,叔叔怕我难以接受事实而隐瞒真相,当我心急如火的领着未过门的媳妇儿一同赶往到家,这时叔叔才告诉了我事情的事实真相,顿时感觉这个天好像塌下,一切都没了希望,从此再也找不到依靠,看不到母亲那慈祥的面容,更是感受不到母亲那亲切的关怀与唠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是☞她☜选择留了下来陪我一起分担所有、共同扛起了家庭大梁,没有过一个像样儿的婚礼,为我生儿育女,同甘苦,共患难,千辛万苦不离不弃、默默无闻的支持我、扶持我从无到有、一步步走到今天!</h3> <h3>2005年,金秋十月,老婆怀孕了,我要做父亲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心情美美哒!</h3> <h3>2006年8月1日,怀胎十月的妻子终于熬到了生产期,这一刻可能也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做女人最痛苦的一天,老婆您太伟大了👍</h3> <h3>凌晨4点10分,老婆产下男👶婴一枚,母子平安!这一刻内心无比的开心!同时默默的向远在天堂的母亲告知,我家有后了</h3> <h3>小家伙儿满月照</h3> <h3>百天照</h3> <h3>2007年,3月中旬,经过和老婆连续几年在外艰苦奋斗,省吃俭用,积攒点儿积蓄盖起了新房子</h3> <h3>这些看似像古董般的厨具都来自母亲所留下来的</h3> <h3>用庆阳老家话这叫“锅头”是用来烧火做饭的</h3> <h3>2008年初冬,儿子两周岁半照</h3> <h3>2009年,8月1日,儿子3周岁生日照,拍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南门广场</h3> <h3>儿子3岁半开始上某幼儿园,拍摄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光华门</h3> <h3>2010年,通过和老婆一起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打工时所结识的某老板以及社会各广大朋友、还有岳父岳母大人的支持与帮助下,于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h3><h3>《三姓烤吧》店面</h3> <h3>2011年,一个夏天的到来,与老婆一同前往银川市“中山公园”游玩留影</h3> <h3>2012年3月中旬,将其经营一年多的烤吧已转让,经过两月的时间勘察选址,于同年5月26日新店又一次开张</h3> <h3>6周岁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一年级</h3> <h3>岁月不饶人,这年的我已经奔三了</h3> <h3>与老家小学同学相聚银川</h3> <h3>2013年6月中旬,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首次购买房屋</h3> <h3>2014年8月30日,人生中第一次为老婆购买了爱车,图右(1)为岳母大人!</h3> <h3>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图为)多年最要好的哥们儿兄弟,这天大伙儿为我一起庆祝32周岁生日!</h3> <h3>2015春节前夕,与老婆孩子一同前往甘肃庆阳老家探亲</h3> <h3>这个看似丁字路口的它,只要每到冬天的到来,村庄里的人们几乎都闲了下来,齐聚在这个路口处相互喧哗,气氛非凡,热闹极了</h3> <h3>时隔多年心血盖起的新房子,暂时无人居住,荒无人烟</h3> <h3>第一次给新盖起的院子大门儿贴上新春对联</h3> <h3>2015年五一劳动节,与老婆孩子前往银川市、镇北堡西部影城一日游</h3> <h3>同年10月老店重装</h3> <h3>时间过得好快啊!转眼间又到了33周岁的年龄段</h3> <h3>金秋十月,利用店铺停业装修期间,正好赶上十一国庆学生放假,第一次带着老婆孩子来到向往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h3> <h3>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9.3大阅兵后,这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城楼以及长安街周边灿然一新,广场中心巨型花坛透过夜色发出的光芒格外鲜艳漂亮极了,它向世界展示国家的富强繁荣与昌盛</h3> <h3>人民大会堂</h3> <h3>人民英雄纪念碑</h3> <h3>毛主席纪念堂</h3> <h3>背景为国家博物馆</h3> <h3>八达岭长城</h3> <h3>来到长城的脚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万里长城,多么的雄伟壮观,顿时感到心胸开朗,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称之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之一</h3> <h3>2016春节前夕,与老婆孩子一同前往陕西咸阳、乾陵、西安兵马俑等5日自驾游</h3> <h3>大雁塔</h3> <h3>西安钟楼</h3> <h3>西安回民小吃街</h3> <h3>大唐芙蓉园</h3> <h3>乾陵</h3> <h3>儿子10周岁生日照,图右(3)为我的父亲,地地道道庄稼汉农民,为人忠厚老实,无学历,性格倔强懒惰、做事儿没耐心,脾气暴躁,在家经常和母亲为耕种田地多干点农活儿,时常发生口角动粗,事发后扔下手里的农活儿便一走了之,连续好几天都不着家,气的母亲泪流满面,有苦难言,无论每到耕种或收割季节从无合理的计划安排,家里面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儿全靠母亲一人亲自搭理规划,平时在家与人闲聊说话颠三倒四常被人家笑话,儿时听母亲老提起:祖上三代在太爷爷那个年代属于财主家庭,掌管经营整个村儿的油坊事业,家财万贯,到了爷爷和父亲手里因家门不幸,整天游手好闲,从不规划个人生活问题,见啥卖啥,烧火做饭没柴火,便捞起某材料不管有用没用劈柴而烧,导致家里穷的一贫如洗,一无所有,最值得记忆的是,家庭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下去时,经过母亲多次唠叨,父亲便以体力才肯出去向方圆人家依靠打短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记得有两次出去给人家从早干到晚没讨到工钱,反而遭到人家一顿羞辱殴打,正因为父亲这样的品性,使母亲生下我后无奶水,月子里不但无人服侍照料,还要亲自下炕为我熬面糊糊吃喝,导致母亲身体受到冬天里的风寒而身患各种疾病,最终因父亲的脾气是母亲一气之下心脏病复发所未能挽回生命,自从2010年开店以来,父亲随我来银同住☞安享晚年!</h3> <h3>(2017)新春佳节之际,感谢生命中有你!!!感谢“您”陪我一路走来,我最可爱的“老婆”大人!🌹🌹🌹</h3><h3>愿菩萨保佑你☞一生平安快乐,健康而美丽!请“您”相信☞我将会用一生的精力来好好补偿你,疼爱你、照顾你、直到白头偕老、生老病死!</h3> <h3><br></h3><h3>–––面朝黄土、背朝天,雄鸡一叫天下白–––</h3><h3>–––作者–––甘肃庆阳“董三信”––––––把最最纯洁无暇的这份爱!敬献给生活在大山沟里这群最朴实、最善良的人们,祈福他(她)们永远幸福快乐!一切安好!🙏🙏🙏</h3>